碘 125放射粒子植入术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2-15
/ 2

碘 125放射粒子植入术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分析

何永璐

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 621000

【摘要】目的 探讨碘125放射粒子植入术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择我院肿瘤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之间收治100例恶性肿瘤患者为观察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碘125放射粒子植入术治疗,依据不同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模式护理)和实验组(50例,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临床护理有效率为88.0%,护理满意度为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和76.0%,数据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在碘125放射粒子植入术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护理有效性和满意度的提升,因而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碘125放射粒子植入术;恶性肿瘤;护理满意度

外科手术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早中期恶性肿瘤治疗方法,但是,对于无法耐受手术和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等保守治疗方法则是最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内放疗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放射治疗方式,也就是在肿瘤组织内种植放射源照射,并永久保留放射性粒子,近距离照射杀伤肿瘤细胞,这一治疗方法不仅能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也能够减少对于周围组织造成的损伤。本研究对碘125放射粒子植入术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效果进行了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我院肿瘤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之间收治100例恶性肿瘤患者为观察对象,男54例,女46例,年龄33~76岁,平均(54.5±21.2)岁,其中,2例鼻咽癌,2例胰腺癌,2例前列腺癌,6例宫颈癌,6例胸痹转移瘤,12例肝癌,20例恶性纤维组织瘤,20例肝转移癌,30例肺转移癌。依据不同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且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观察对象接受常规模式护理,具体措施:术前做好手术准备工作、手术过程中做好配合和支持、术后加强病情监测和并发症预防。实验组观察对象接受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第一,心理干预。对于存在焦虑和抑郁等情绪的患者,应加强心理干预,减轻不良情绪的影响,提高配合度和依从性,保证护理人员获得患者的信任,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配合治疗和护理。第二,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详细说明治疗方案,告知其碘125放射粒子植入术治疗的方法、作用、流程、注意事项和预后情况等,使其掌握术后射线防护的必要性和术后复查的积极作用。第三,病情监测。患者术后6h内保持平卧位,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和吸氧治疗,术后12h内可少量活动,但不能下床活动,预防休克、心律失常和一过性心肌缺血等问题。加强穿刺部位护理,覆盖无菌敷料,避免发生感染。第四,饮食干预。患者术后饮食以高纤维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为主,术后给予流质食物,逐步过度为半流食和普食,。禁食生、冷、硬,刺激性食物第五,并发症预防。在粒子异物和肿瘤组织的刺激下,患者术后会发生疼痛、发热等并发症问题,对于疼痛患者通常无需采取治疗措施,而发热患者可实施物理降温治疗,并增加饮水量。

1.3 观察指标

依据患者的CT和B超检查结果对其临床疗效加以评定,其中,完全缓解(CR)为治疗4周后病灶完全侠士,部分缓解(PR)为治疗4周后病灶水平最大径与垂直最大径乘积减小50%以上,病情稳定(SD)为治疗后虽然未见新的病灶,但原病灶体积缩小不足50%甚至有所增大,病情进展(PD)为治疗后出现新的病灶或是原病灶体积增大25%以上。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所得数据加以处理分析,计数资料表示为率(%) 表示,应用χ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均数±,应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若<0.05则代表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临床护理有效率为88.0%,护理满意度为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和76.0%,数据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1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比较[n/%]

组别

例数(例)

CR

PR

SD

PD

PR(%)

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

50

20(40.0)

14(28.0)

4(8.0)

2(4.0)

44(88.0)

49(98.0)

对照组

50

20(40.0)

15(30.0)

10(20.0)

5(10.0)

35(70.0)

38(76.0)

T值

9.765

21.397

P值

0.002

0.000

3 讨论

对于无法耐受手术或是手术切除难度较大的恶性肿瘤患者,放疗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能够消除各种临床症状,促进肿瘤组织的消除或是缩小,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可以将放射治疗分为内放射和外放射两种,其中,内放射治疗指的是在病灶内植入放射性物质,将治疗位置限制在特定范围内,进而减少对于局部组织的损害;外放射治疗指的是体外放射治疗,即通过CT等影像学技术定位病灶组织后进行放射治疗,这一治疗方法无法保证治疗射线完全进入病灶内,且对于周围组织会产生一定损伤[1-3]

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是一种新型的肿瘤微创治疗技术,碘125也是一种常用放射源。在病灶组织内植入放射源后,其能够局部照射肿瘤组织,进而杀灭肿瘤细胞,放射性粒子合理放置的基础在于选择根据肿瘤体积大小和性质选择适当的放射线计量,并适当延长治疗时间。这一治疗方法用于晚期肿瘤切除、累及周围组织肿瘤的切除、未经治疗的原发癌、复发性癌以及转移性癌等疾病的治疗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4-5]

参考文献:

[1]张丽. 碘1 25放射粒子植入术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19):2945-2946.

[2]朱莹莹. 碘125放射粒子植入术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分析[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8(4):147-148.

[3]高红莉.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患者的护理[J]. 医疗装备,2015,28(13): 202-203.

[4]范素云,贾彦彦,施雁. 同伴教育对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服用放射性131I治疗效果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2017,52(3): 285-288.

[5]兰花. 探讨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护理与管理[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8): 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