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监控管理在呼吸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11
/ 2

感染监控管理在呼吸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陈露露 1 丁倩茹 2

1-2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奎屯医院,新疆 奎屯 833200

摘要:目的:探讨构建呼吸科感染护理体系对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的所有呼吸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呼吸科感染护理体系干预前与干预后医院感染过程、结果指标的差异。结果:干预后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病率及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CAUTI)发病率较干预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MDRO检出率、呼吸科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导尿管使用率、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较干预前下降,VAP的预防率、MDRO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构建呼吸科感染护理体系能促进感染控制措施的落实,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关键词:医院感染;发病率;指标;评价;干预

随着介入性和创伤性诊疗技术大量应用于临床,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日趋广泛,多重耐药菌的占比不断攀升,新、旧传染病和血源性感染的暴发,医院感染管理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1-2]。据估计,医疗保健相关感染(HAIs)每年影响全球数亿患者[3]。因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显得尤其重要。医院感染指标监测是实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构成和重要手段,是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途经,能够客观、准确、灵敏、及时地反映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与管理风险和实践状况,由纳入监测目标体系的数据元素及监测指标的结果来描述。随着医院感染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医院感染监测获取了大量的监测数据。在大数据时代,如何利用好海量数据并建立一套科学、客观、规范的符合医院实际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对医院感染管理人员、临床医务人员都显得尤为重要,对医院感染监控质量的提高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某三甲综合医院通过构建呼吸科感染护理体系,利用质量指标对临床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进行引导、预警、评价及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医院全院所有呼吸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干预前阶段为2017年1—12月,该期间的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简称指标)通过回顾性调查获取;干预后阶段为2018年1—12月,该期间的指标通过前瞻性调查获取,对比干预前后指标的变化。

1.2干预方法

1.2.1构建指标体系

参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2015版)》、以及《医院感染监测基本数据集及质量控制指标集实施指南(2016版)》建立指标体系,包括结果指标6个和过程指标15个。发病率的监测方法参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以及《医院感染监测基本数据集及质量控制指标集实施指南(2016)》。呼吸机相关肺炎(VAP)预防率的监测方法参照《三级综合医院医疗机构评审实施细则(2011年版)》,由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抓取医嘱信息获取。

1.2.2评价与分析

每月统计全院所有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结果指标和过程指标,对比已设定的预警值和目标值,分析呼吸科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价其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提出该科室存在问题及整改方向。呼吸科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的评价情况进行针对性整改。对感染率超出预警值的科室发出预警,提醒加强各项感染控制措施的落实并密切追踪感染发生情况;对超出质控值的科室进行干预。超出预警值幅度前十位的科室需特别列出该科室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及速干手消毒剂床日消耗量的变化趋势,分析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质量指标的达标情况每季度通过简讯发布在医院OA系统供全院医务人员查看,并提交给主管院长审阅。

1.3诊断及判定标准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参考文献,MDRO判断依据参考文献。

1.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本情况

干预后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为1.36%、MDRO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为0.27%、VAP发病率为4.66%、CAUTI发病率为1.45%,均低于干预前的1.69%、0.36%、8.57%、1.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2过程指标

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MDRO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呼吸机使用率、VAP预防率均较干预前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呼吸科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导尿管使用率、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均较干预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3讨论

医院感染监测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感染控制的基础。医院感染基本数据集的建立有利于医院感染风险综合分析、避免医院感染聚焦或暴发事件的发生,有效控制医院感染,降低感染发生率。本研究将以上结果指标及与其关联的过程指标纳入该院指标评价体系,通过设立质量指标的预警值、目标值、质控值并纳入绩效考核,对临床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进行引导、预警、评价及干预。

医院感染监测管理中获取的信息和数据通常是独立的、单个的,构建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可以整合单个的指标信息,使多个结果指标与过程指标之间构成多层次、多维度的指标关系网,实现对临床科室进行全面、综合监测和评价。通过对结果指标的评价提高医护人员过程干预的依从率,加深医务人员对各项预防控制措施的认知,使监测数据起到决策支持作用。借助质量指标月报表反馈以及感染监控部门对感染监控指标的多维度分析,逐层剖析,帮助临床感染监控管理小组直观、客观地掌握本科室医院感染质量,迅速找到问题的焦点,从而能够制定明确的改进目标,提升该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基于以上认识,本研究将指标体系的结果指标纳入该院医疗质量管理指标体系,以医疗质量管理为平台,绩效考核为手段,奖惩办法为激励机制,促使指标评价工作落到实处。指标评价方法改变了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的认知,不再局限于消毒隔离、医疗废物管理及手卫生等现场评价,让医务人员认识到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可通过质量控制指标进行客观反映。与其他医疗质量指标一样,医院感染质量指标是医疗质量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感染质量是医疗质量的终末体现,将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融入日常诊疗操作中并严格落实,对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结束语

综上所述,构建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评价体系,通过建立与应用大数据,能实现风险识别、精准感控,提升防控措施的依从性,解决医院感染管理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但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采用设定医院感染发病率预警值及质控值进行预警评价的方法对于个别医院感染发病率极低的科室可能存在不适用性,如何评价此类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仍有待研究。

参考文献:

[1]孙丽媛,金丁萍,严继承,等.166所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指标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7):4034-4037.

[2]付强,刘运喜.医院感染监测基本数据集及质量控制指标集实施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3]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S].北京,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