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政策退坡影响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16
/ 2

补贴政策退坡影响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策略

李烨 姜治深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天津 300300

摘要:在我国快速发展过程中,我国的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汽车已成为多数家庭的生活必需品,但汽车消费量的大幅增长却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石油安全等隐患。在能源和环保的双重压力下,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它既能满足居民对汽车的消费需求,也符合十九大“绿色发展”理念,这对贯彻落实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国家大力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并于2010年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列为中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产业发展

引言

新能源汽车作为绿色能源、智能电网、未来出行、新一代移动通信的交点,正广泛吸纳新技术、新材料、电力电子、先进制造等方面的新发展、新势能,成为众多产业融合创新的大平台,拉动产业升级的支柱性引领型产品。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成带动创新的技术门类达到了30余种。因此,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扩张,研发成本高昂和市场推广困难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因此,以政策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新能源汽车产业补贴应运而生。诸多国家以补贴降低新能源汽车企业研发成本,加速市场推广。

1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逐步退坡阶段

2013年起,中国进入了全新的新能源汽车施行应用阶段。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在购置补贴、研发生产、技术创新、惩罚机制、监管管理等各个方面给予支持,涉及各个产业链环节,首次提出财政补助采取逐年退坡机制。到2015年时,《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运用财政扶持政策的通知》相继出台,政府部门不断实行新能源汽车推广运用以及财政补助策略,进一步明确了补贴的对象、产品和标准,补贴主要针对消费者,对产品和企业做出了更加确切的要求,实施清算,加大了监督与核查。但是,在财政补贴额度下降的同时,退坡机制幅度加大。在此期间,四部委将会根据技术进步、产业发展、成本等一系列因素适时调整补助政策。此后,中国不断调整完善补贴政策。中国最近出台的新能源汽车财政政策是今年3月份政府部门的财政部、工业部以及信息化部、科技部以及发展改革委机构经过共同协和之后公开发行的《关于逐步健全新能源汽车推广运用财政补贴政策的相关通知》。《通知》指出,新财政补贴政策将会分为两个阶段执行。第一个阶段是一个过渡阶段,在这个过渡阶段内,基本上全部相关车型的补贴退坡幅度都在逐步增加,补贴的基准跟2018年时相比,平均大约退坡了50%,并且补贴基准将会一直持续到2020年底才会真正完成退坡。首先把实际的纯电动乘用车总量作为主要例子,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问题上,2018年时的续航里程总共达到了250公里的纯电动乘用车,政府部门进行的补贴金额也达到了3.4万元左右,对于续航里程在300~400公里的,政府也给予了4.5万元补贴,而到了2019年政府对续航里程在250~400公里的车辆仅给予1.8万元补贴,可见补贴退坡了60%。其次,电池能量密度的门槛也进一步抬高,与2018年相比,纯电动乘用车每单位的电池电量补贴的最高限额由原来1200元每kWh跌至550元每kWh,下降的幅度约为50%。第二个阶段为正式执行期,在此期间,地方购车补助将会取消,补贴将更多地面向保障基础设施以及提升经营服务质量等方面。《通知》进一步优化了技术指标,完善了补贴标准和清算制度,加强了监管。

2对策

2.1加强国际技术和产业化合作

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业发展方面累积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如美国、欧洲、日本,但为了推动技术进步和新能源汽车及替代燃料的普及,发达国家也需要国际合作。因此,就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而言,我国可以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大力推进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交流及产业合作,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进步与创新,促进替代燃料的普及。如积极参与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组织,加强国内企业与外企研发合作,建立在华合作研发机构,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共享研发成果,共同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引导国外领先企业在华子公司加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项目,借鉴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经验等。

2.2有效利用金融市场,将财政补贴和金融支持深度融合

财政补贴、价格支持、税收优惠等措施具有明显的宏观调控政策属性,这些政策在新能源发展的初期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没有这些政策的支持,新能源产业高投资、长回收期的产业特征将使其很难存续下去。但随着产业的持续发展,完全依赖以价格补贴为主的政策支持将面临较大的供求不平衡问题:一方面,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新能源产业对国家政策补贴的绝对需求量在快速增加;另一方面,国家的价格补贴政策依赖于财政收入,而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往往低于补贴需求量的增长速度,这种供求差异将使得新能源产业的价格补贴政策效果大打折扣。为此,国家应该积极探索将金融市场引入到新能源产业价格补贴机制中,促进财政补贴和金融支持的深度融合,从而有效提高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效率。具体而言,国家可从三点入手:一是积极引入民间资本进入新能源产业市场,有效利用BOT、PPP模式为新能源产业融资,最终形成政府、企业、民进融资共存的多元化发展态势。二是审慎鼓励新能源产业上市融资,对那些质地优良、发展前景较好的新能源企业,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其进行IPO融资,对已经上市融资的新能源企业,政府也应该积极推动其增发配股,从而将股权融资模式引入到新能源产业发展中。

2.3进一步提高新能源产业研发补贴,切实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育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一直是困扰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瓶颈。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新能源产业价格补贴的效率,促进该产业的良性发展,政府应该在价格补贴方面进一步提高对技术研发、技术创新、技术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如:政府可以不定期发布新能源产业发展中重点支持的技术研发项目,积极引导该产业的研发方向;可以积极鼓励新能源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积极促进研发成果的转化;还可以积极组织新能源研发价格补贴导向论证会议和学术论坛,并积极推广技术研发的经验等。不仅如此,还应该积极加强新能源产业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将技术创新作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核心导向和关键把握点,并从该产业的人才现状和需求切入,积极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为该产业的健康发展培养后备力量。在新能源产业的未来发展中,技术引领和人才竞争是两个关键点,只有牢牢把握这两个关键点,我国新能源产业才能够实现有序健康的发展。

结语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新型产业,其在我国发展新型产业,提高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逐步成为我国节能减排、转变产业结构的主要形式,并且,地方政府以及国家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对这项新型产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维,李昊展,乔朋华,等.政府补助方式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绩效影响研究——基于企业成长性的深入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23).

[2]郭雯,陶凯,李振国.政策组合对领先市场形成的影响分析——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J].科研管理,2018,3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