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方法与相关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18
/ 2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方法与相关效果分析

孙文艳

新邵县人民医院 湖南新邵 422900

【摘要】目的:研究中医内科偏头痛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84例,以随机法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2例,参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则给予中医内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61%,参照组为80.95%、研究组治疗的有效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疾病复发率为2.38%,参照组则为21.42%,研究组疾病复发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与常规西药治疗相比,采用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更为显著,且不易复发,更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偏头痛;中医内科;西医;临床治疗

偏头痛是临床上最为多见的一种头痛病症,最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中度或搏动样头痛,头痛部位多位于偏侧,疼痛时间一般持续在4-72个小时,经常会伴随恶心或呕吐症状,受到光线、声音刺激或是进行日常活动时都加重偏头痛的疼痛程度,头痛时如果处于安静环境中或者进行休息状态的头部疼痛可得到明显缓解,偏头痛多起源于患者儿童或者青春期,中青年为发病率最高群体,其中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1]。当前,临床上治疗偏头痛多以西医治疗为主,以药物对患者病情进行控制,但是长期采用西药治疗患者极易养成依赖,一旦停药病情容易反复,因此,近年来,中医内科治疗成为临床偏头痛治疗的重点研究方向。故本文主要就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并作如下分析:

1.基础资料与治疗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84例,以随机法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2例,研究女30例,男12例,年龄在21-70之间岁,平均年龄为(42.33±3.14)岁,病程在6个月-10年之间,平均病程为(6.82±0.23)年,参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女28例,男14例,年龄在22-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43±3.47)岁,病程在8个月-11年之间,平均病程为(7.13±0.34)年,研究组采用中医内科治疗。经对比两组患者在基础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可实施下一步对比。

1.2治疗方法

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具体为:让患者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每次口服5mg,每天1次,持续治疗6周;研究组给予中医内科治疗,以自拟药方治疗,药方组成如下:药物菊花、防风、白芷、地龙以及薄荷各15g,羌活、川穹各12g,细辛6g、蜈蚣1g、全蝎5g,药方组成后,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病症实施加减治疗,若患者头部两侧的疼痛比较剧烈,加入一味柴胡12g;对于巅顶疼痛特别明显的患者,加入10g蒿本,诸药联合以沸水煎服,每日1剂,分别于早、晚服用,以14天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疾病复发情况。疗效评定标准为:治疗后,患者头部疼痛症状完全消失,且3个月之内未出现复发情况显效;治疗后,患者的头部疼痛症状明显改善为有效;治疗后,患者头痛症状无任何改善甚至加重为无效。(显效+有效)/总病例数=总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获的所有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9.0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用“[例(%)] ”表示,用“χ2”检验,若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61%,参照组为80.95%,研究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表一所示:

表一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例/%)

组别

例数/例

显效/例

有效/例

无效/例

总有效率/%

参照组

42

19

15

8

80.95

研究组

42

28

13

1

97.61

2.2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

治疗后,研究1例患者出现复发情况,疾病复发率为2.38%,参照组共9例患者复发,疾病复发率为21.42%,研究组治疗后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参照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偏头痛发病的诱因较多且相对复杂,研究显示,偏头痛患者约有50%的患者有家庭遗传史,这类患者的家属发生偏头痛的几率是普通人的3-6倍,且发病者发女性居多,多于青春期间发病,月经期间为疾病高发期,妊娠期间或绝经后头痛症状明显减少或停止,因此认为,偏头痛患者的内分泌与代谢因素可是该发病的重要因素,此外,紧张、情绪激动异常、睡眠障碍或者过度疲劳也容易引发偏头痛[2]。患者发病难以良好睡眠,导致日间精神状态不佳,常会出现暴躁易怒等不良情绪,对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和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当前临床治疗偏头痛尚未无法根治,多以西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关研究显示[3],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偏头痛,一直未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并且患者长期使用药物后容易形成依赖,一旦停药容易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因此,近年来,采用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成内科临床高度重视的话题,故本次研究采用自拟药方对患者实施治疗,该药方主要由白芷、蜈蚣、菊花、羌活、防风以及细辛等药物组成,诸药联合后具备较好的镇静、镇痛以及血管扩张血管作,当患者机体血供不足时,有效抑制患者的机体的血小板聚集,改善其微循环,预防患者脑部形成血栓,减轻患者的脑组织受损程度,最终达到缓解患者头痛症状的目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采用中医内科治疗治疗,临床医师需要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状况,对药物进行加减,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最全面的治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本次研究显示,治疗后,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61%、疾病复发率为2.38%,参照组分别为80.95%、21.42%,研究组两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差异显著,提示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综上所述,对偏头痛行中医内科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且疾病复发率较低,临床上应该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宁艳哲,邹忆怀,张勇,吕迪阳,任毅.中医药干预偏头痛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6(21):3133-3135.

[2]秦体涛.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30):160-161.

[3]董学梅.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1):246-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