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室护士对冠脉介入手术患者心理护理浅谈

/ 2

导管室护士对冠脉介入手术患者心理护理浅谈

黄贞敏

常州市中医医院 江苏常州  213000

 :目的:总结和分析导管室护士对冠脉介入手术患者采用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2017年6月到2019年5月接收的68例冠脉介入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其中常规护理组患者采取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而心理护理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比指标主要有患者护理满意度和负面情绪评价。结果:心理护理组患者各项评价指标均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室护士对于冠脉介入手术患者采用心理护理的总体临床效果较好,可提高患者的总体满意度,改善自身的不良情绪,适合在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冠脉介入手术;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对照分析

冠心病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一类疾病,发患者群以中老年人为主,不少患者往往起病较急、病情进展快速且预后较差。该病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老年人的心肌功能退化,血脂增高及冠状动脉出现硬化,影响心脏的正常血供,因此心室收缩搏出的血液无法正常提供机体需要,进而导致心力衰竭。患者往往伴有较为严重的抑郁情绪,因此适当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1,2]。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近年来的冠脉介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分析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这两种干预方法的效果,探讨心理护理对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抑郁水平的影响情况,旨在总结相关护理对策。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本院2017年6月到2019年5月接收的68例冠脉介入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心理护理组34例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33~79岁,平均(58.16±3.03)岁。常规护理组34例中男23例,女11例,年龄32~78岁,平值(57.73±3.12)岁。所有患者的入选均依据相关诊断标准,并在明确研究内容的情况下同意参与对照研究。排除合并对研究结果有存在潜在干扰性疾病的患者,或已接受其他治疗,可能影响观察结果的患者。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两者近似(P>0.05),可以进行相应的对照研究与分析。

1.2研究方法

1.2.1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包括观察患者情况,关注各项生命体征,对于患者出现的其他症状及时对症处理。此外要为患者提供适宜的病房环境,消除噪音和感染危险因素,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心理护理组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具体如下[3]:①构建心理护理团队:根据科室的具体情况,责任组长设为临床经验丰富、护理技能优秀的主管护师,并负责小组内人员管理。要求所有小组成员在护理中必须明确职责,每两周开展一次培训和总结,学习心理护理理念及相关技能。②宣传教育方法:主要有书面教育和口头教育两部分。患者进入导管室后应尽快帮助其尽快适应治疗环境。此外,还应结合印制作宣传册,为患者及家属介绍病区的疾病知识、用药和治疗的注意事项,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帮助患者提高护理和治疗依从性。③心理护理:及时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干预,改善心态,让患者勇敢地面对疾病并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促进治疗顺利进行;对于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由于他们疾病丧失自理能力,往往会有更严重的负面情绪,如悲观、烦躁等,甚至可能出现轻生的念头,所以应做好更充分的心理干预,指导家属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暗示等,保持交流的轻松氛围,注意避免在交谈中涉及不愉快的话题或面露不悦。

1.3评价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评价指标主要包括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总满意度为前两者的百分比之和。两组患者的抑郁情况评价依据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两种量表总分均为56分,分数越高表示焦虑或抑郁程度约明显。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使用SPSS 24.0处理。两独立样本计量数据表示为(`x±s),t检验,设α=0.05;两独立样本计数数据表示为[n(%)],c2检验,设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心理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例数分别为14、17和3例,总满意率为91.2%,常规护理组的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例数分别为10、16和8例,总满意率为76.5%。经比较,心理护理组的总满意率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显著(c2=6.597,P<0.05)。

2.2抑郁情况对比

在对两组患者进行干预后,抑郁情况对比的结果表明,护理后心理护理组患者的HAMA和HAMD评分分别为(6.2±2.1)和(5.9±2.0),常规护理组的HAMA和HAMD评分分别为(9.2±2.6)和(8.8±2.3)。经比较,心理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显著(t=6.351,5.980;P<0.05)。

3讨论

冠心病是心血管内科的一类常见病,常见于中老年人,一般是因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冠状动脉狭窄,进而引发的心肌缺氧和缺血,临床上主要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而冠脉介入手术(PCI)是一种安全、简便的手术方法,对于冠心病的治疗效果较好,在患者中的接受度较高。尽管如此,导管介入手术仍属于有创性操作,治疗中存在不少风险因素,患者往往有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住院期间制定合理的心理护理,缓解病人的不良情绪,防控并发症等是改善预后的关键。不少冠脉介入手术患者存在较重的抑郁情绪,不利于患者配合介入治疗操作,严重影响预后,而心理护理则能够通过干预性的心理护理,帮助改善抑郁情绪,促进其配合治疗。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对于冠脉介入手术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值得肯定,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和依从性更好,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护理风险事件更少,帮助患者提升相关功能评价等级,具有继续在临床深入开展研究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琴丽,刘娟.基于心理分级护理模式的干预策略在择期心脏介入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23):3528-3530.

[2]谷志聪,屈辉.护理干预在介入治疗手术的先天性心脏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51):85+88.

[3]仲秀玲,苏立苓,刘备备,张淑芳,杨丽娟.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手术前焦虑情绪护理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15):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