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外科护理隐患分析及预防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29
/ 2

胸外科护理隐患分析及预防对策

张静

新疆建设兵团第七师医院高压氧舱室 新疆 奎屯 833200

摘要:胸外科患者大多病情较为复杂,且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当前,随着微创手术的不断发展,胸外科患者多在胸腔镜下进行手术治疗,这种治疗方式对患者创伤小,有利于术后恢复。但是实际应用期间,胸腔镜下手术治疗仍会给患者带来一定影响,使其出现应激反应,并且术后容易出现疼痛等不良情况,进而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出血、肺不张、感染等,影响其术后康复。胸外科患者临床护理工作具有一定难度,不仅要对疾病开展相关护理操作,还应注意患者身心度。本文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胸外科2017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肺部胸腔镜手术患者82例,观察护理模式及实施流程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关键词:护理模式;实施流程;胸外科;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胸外科2017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肺部胸腔镜手术患者82例。纳入标准:无沟通障碍、意识障碍。排除标准:不具备胸外科手术指征;合并其他恶性肿瘤。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男26例,女15例,年龄43~67岁,平均(54.38±2.75)岁;观察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42~66岁,平均(53.11±2.68)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严格执行医嘱,常规进行健康宣教,给予生活指导等。观察组给予护理模式及实施流程,具体如下。(1)环境护理。保持良好的病房环境,每天通风8h以上,保持干净、整洁,控制好室内温度及湿度,并做好消毒工作。(2)心理护理。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心理状态,分析患者心理压力大的原因,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向患者传输积极的思想,使其正视疾病,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负性情绪,并指导家属做好协助工作。(3)呼吸道护理。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进行吹气训练、腹式深呼吸等,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术后给氧,询问患者是否出现不适,并合理调节氧气吸入量。给予雾化吸入,拍背咳痰,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向患者讲解正确咳嗽、咳痰方法,叮嘱其多饮水,并观察是否存在呼吸障碍症状,给予对症处理。(4)药物使用护理。注射药物时,需询问家属及患者是否存在过敏史。注射期间,主动询问患者感受,一旦出现丘疹、皮肤瘙痒等症状,需立刻停止用药。注意不能在同一部位多次注射,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控制滴速。(5)引流管护理。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引流管水封瓶液面低于胸腔镜引流口60cm,避免出现引流液逆流的情况,保证引流管通畅性,如果引流管口脱出胸壁内,需要在无菌操作下对其进行重新安置。妥善固定好引流管,观察固定线固定情况。胸腔闭式引流会导致患者出现疼痛感,需要提前向患者说明放置引流管后可能出现不适感,叮嘱患者减少活动量,翻身时动作轻缓,避免对胸壁组织刺激引起的疼痛。做好导尿管的护理工作,询问患者主观感受及排尿过程中有无异常情况,观察尿液情况。病情允许时及时拔除,减少患者的不适感。(6)疼痛管理。术后给予镇痛泵持续镇痛,指导患者正确使用镇痛泵,减轻患者伤口及引流管刺激引起的疼痛。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疼痛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定,0~10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烈疼痛,评分越低,疼痛感越轻;度评分:采用自制度评分量表评定,总分100分,评分高即度高;呼吸功能恢复时间;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共20个条目,每个条目按1~4级评分,临界值为53分,得分越高,焦虑程度越重,抑郁自评量表(SDS),共20个条目,每个条目按1~4级评分,临界值为50分,得分越高,抑郁程度越重;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后相关情况对比

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呼吸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相关情况对比

组别

VAS评分(分)

度评分(分)

呼吸功能恢复时间(d)

对照组(n=41)

4.82±1.37

67.38±3.61

1.54±0.38

观察组(n=41)

2.94±0.63

75.83±2.55

0.62±0.32

t

7.9831

12.2418

11.8578

P

0.0000

0.0000

0.0000

2.2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对比

护理前两组SAS评分、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88%)低于对照组(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胸外科护理隐患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将胸外科护理隐患总结为以下两点:①护理人员因素。这一方面,导致胸外科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主要与护理人员责任感不强、护患沟通有效率低以及专业技能差等有着直接的关系。与一般科室相比,胸外科疾病患者病情危重,同时大型手术较多,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进一步增加。如果护理人员责任感不强,在病房巡视或者病情监测方面不够全面、仔细,则会进一步加大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风险。同时,如果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效果不佳,则不仅会影响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会对护理质量以及护理安全性产生负面影响。除此之外,胸外科疾病患者诊疗过程中,往往会用到多种器械或者设备,如果护理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则容易导致护理差错问题的出现;②患者自身因素。受到胸外科疾病危重以及易出现并发症问题等因素的影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多种负面情绪,如果没有给予有效的干预,不仅会降低患者的诊疗配合度,同时在负面情绪的影响,不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除此之外,患者及其家属对于疾病缺乏了解或者自身安全意识不足,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护理安全风险。比如:患者私自拔除引流管或者对安全防范工作缺乏了解,从而出现非计划拔管或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

3.2胸外科护理隐患的防范措施

通常情况下,对于全麻患者如果气管插管拔除后4~6h未出现呕吐等不良反应,可以给予适量水。食管患者加强管道固定,班班交接与宣教,肠内营养时注意有无食管胃返流现象,胃液分泌物多时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倾倒。如果患者需要接受特殊检查,则需要对检查项目、操作环节以及费用等问题,做出事先的说明,避免出现纠纷问题。对于可能出现的患者私自拔管问题,要求护理人员针对留置管的目的做出说明,并且进一步强调患者自行拔管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针对意外跌倒、坠床等护理隐患,要求护理人员加强病房巡视,并且在走廊以及病房内相关区域,落实相关的安全防护措施。比如:增加病床围护高度等。

结束语

在胸外科护理中应用护理模式及实施流程,能减轻患者疼痛感,提高度,促进呼吸功能恢复,改善负性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只有切实提高对胸外科护理隐患防范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才能最大程度上确保患者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张小凤,马丽萍.护理模式在NICU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1):594-595.

[2]杨素霞.护理模式及实施流程在胸外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11(7):23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