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课教学改革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3
/ 2

园艺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课教学改革探索

高尚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河南 · 洛阳 471000

摘要:园林艺术教学中园艺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课程教学是对园艺植物进行深层次了解的重要所在,论文主要结合实际教学对园艺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课教学改革进行分析和研究。

Abstract:The teaching of horticulture plant tissue culture experiment course in garden art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deep understanding of horticulture plant.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teaching reform of horticulture plant tissue culture experiment course in combination with practical teaching.

关键词:园艺植物;植物组织;试验教学;教学改革

Keywordshorticulture plant; plant tissue; experiment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科技的进步,培养人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中的新型任务,因此,对于人才的培育和新生的创新思维的养成,就是人才发展的重要目的,所以在现有的教学体制下,从创新性思维的角度入手,通过进行更加强大的培养力度,实现学生实际情况下传统教学观念整合。因此,在实际的状况下,必须要实行与时俱进的改革方式和改革体制,通过充分地培养新型人才和新型学习方案,对整体的高等教学中采用一种较为灵活的学习计划,在学习过程中也要利用具体的讨论方式和具体的课程文献阅读方式对不同时间地点下,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剖析。在完成相应的剖析之后,提炼其具有价值的观点,使学生可以充分地了解观点中的内容,加强学习效果。

2 课程简介

植物组织培养知识主要利用相应的园艺植物组织培养和园艺植物组织培养实验等课程来进行专门的学习。该课程比起其他专业来说,在大二才开始进行学习,因此,在进行实际的理论学习时通过对不同的课时不同的学习内容和理论进行引入,实现培养原理和技术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进行培养的时候,要利用不同的培养基进行制备,同时使用灭菌和试管苗技术实现试管苗的基础培养,同时在培养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对花粉花药的培养,各种培养基是在植物的基础生长情况下,对于其生长材料的观察和计算所得到的。因此,总的课程成绩为平时的实验成绩乘以70%,加上课程实践成绩乘以30%所得的成绩,再加上之后的期末考试成绩,通过两者成绩的换算可以得到最后的学习成绩。通过引入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园艺知识的要领,了解每种植物的特性,对植物更好地进行分类管理,打下基础,同时不同植物需要的生产条件和生产技术都能够对园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执行一定的相关性,为植物组织培养和研究工作提供便利。

3园艺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课教学问题

3.1教学方式传统和单一

在教学方法上,任课教师多数采用单向传授方式将理论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教学方式单一落伍仍为“填鸭式”教学。另外,园艺植物组织培养也是较为古老的一门技术,目前侧重于该技术的应用方面,理论层次更新相对较少。在上课过程中,同学们感觉较为枯燥乏味,缺少主动思考,也不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教师上课积极性也相应减弱,课程氛围较为沉闷,教学效果不理想。

3.2课程学时少

由于人才培养的模式和培养制度受到专业培养效果的影响,再进行培养的时候,一般在进行学时安排的问题上,主要采用24学时的安排方式,这种缺失安排学时明显处于一种数据不足的状态,因此,园艺培养学习就必须要延长学时,同时加强实践操作技术的引入和多种实践技能的掌握。

3.3实践性差

园艺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将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实践的内容,将课本和实践进行联系,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实际的验证性和多种实验材料具体内容进行相应的指导,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按照课本上的内容进行全面实验,采用了专门的验证式实现方式。同时对于实验报告的实现方式和验证模式都采用了大同小异的现象化差异,这就使得教师很难根据学生不同的听课质量、不同的学习氛围和不同的学习心情进行全面分类。所以这就使得这种学习方式受到了时间的限制,同时也受到了传统科学知识的否定,并且学生在进行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中间休息的时间和衔接的部分都没有得到充足的缓冲,无法充分地将知识进行消化。所以在学习时,并没有充分地将实践作为首要任务,这就使得园艺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这门重要的课程无法充分发挥出它的重要性。而其次就是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通过各种保存方式和保存体质可以很好地方便操作的完整性和正确性,但是却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于课程教学的理解和质量的提升。所以实践性较差的因素就造成了目前实现体制的实践行为过于低下。

4 园艺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课教学改革策略

4.1 合理分配课时学分,延长实验周期和次数

植物组织培养是一个非常长期的过程,在进行培养的时候要利用多个方面因素进行全面调控,通过控制植物生长影响的时间进行相应的限制,所以在进行培养的时候就利用实际化的培养模式进行相应的植株培养,使其能够生长成为完整的植株。因此,在进行实际的学习时,适当地延长理论学习的课时,保证学生对于组织培养的理解,也能够使学生确切地完成对整个组织培养掌握的过程。

4.2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

传统的园艺组织培养课程,根据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非常强大的完善体系,因此,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就应该通过不断地推陈出新更新课程内容,实现优秀团队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就要首先引入越来越多的新型老师学习方式和老师学习体制,其次招聘越来越多的新型教育体制老师,保证老师可以充分指导学生进行长时间的理论授课,同时在进行案例的设计上也要结合生活中的实践,保证设计出来的案例严格地按照实际进行,这样才能够提升整个课程的真实度,加强学生与现实的结合,提高该课程的实践性和实验性[1]。

4.3 教学方式灵活化

教学方式应该更加灵活,更加灵活的概念是指在进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由原有的教学方式体质改善为小组做为载体的教学体制,这样才能够使整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具有更加强大的灵活性,在进行课题准备的过程中,要了解相应的步骤,通过查阅文献准备课件,使老师充分地协助该过程进行。而教学的过程中一般要进行实验课的相应安排,一般在关键步骤和原理的使用上要采用一定的任务驱动法,通过提前告知学生应该进行的学习目标和应该学习的方法,使学生进行提前预习,在进行课堂的学习过程中也更好地提升了灵活性和实际学习的效果。这样还可以更好地节省课堂时间,提升课堂效率,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4.4 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模式

传统的园艺专业教学实习是将其教学实习集中安排在3~7d内完成,但是多数园艺植物育种实验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结束,再加上实习期间可能遇到的天气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实习效果往往较不理想。将传统的集中实习教学模式根据作物不同的生长发育关键阶段改为分散的教学实习,如开设的十字花科蔬菜的自交不亲和性鉴定与选择试验,从试验材料的定植、栽培后的田间管理、套袋、2~3d后自交授粉到授粉后的管理,后期的考种等可以让学生全程参与实验实习过程,这样学生可以全面地掌握自交不亲和性鉴定与选择技术,实验实习效果显著改善[2]。另外,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并向学生开放,鼓励对育种学课程有兴趣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开展育种学相关的实验,实验过程中切实提高学生分析、解决专业的问题,实现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的统一[3]

4.5 制订考核量化标准,采用更加科学灵活的考核方式

制定高效化、全面化和科学化的量化标准,采用优秀的评分原则和评分核实体系,首先就需要引入越来越多的新型信息化技术,通过信息化技术进行学生的考评,不但可以使考试更加正规,也可以使考试信息和考试准则更加准确。其次在完成考试的设计之后,就要利用老师进行指导,通过研究不一样的实践态度和实验报告,对整体的实验效果和实验实践理论进行相应的评价。确保评价出来的时间理论和实验课程能够良好地符合期末考试的内容,使实践性期末考试与实践理论相结合,这样才能够使测验所占有的比重和实际成绩所反映出来的能力更加具有真实化。

5 结语

综上所述,论文对其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希望能够给予大家一些启发。通过教学改革,课程组教师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和地方园艺特色、从教学团队建设、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开展产学研合作及第二课堂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培养掌握园艺植物育种学必须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有助于地方园林艺术整体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志刚.园艺植物组织培养课程中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改革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8,5(39):107-108.

[2]胡体旭,汪淑芬.园艺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课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49):147-148.

[3]邹利娟,杨敬天,罗明华.“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探索[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37(02):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