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8
/ 2

浅析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

洪宝玉

厦门市第五医院儿科 福建厦门 361101

摘要:目的: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应用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效果及体会。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280例患儿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表格法分为甲组(n=140)和乙组(n=140),对甲组患儿采用传统头皮针穿刺,对乙组采用静脉留置针,对比2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经过对所选患儿调查显示,乙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甲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用静脉留置针并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患儿临床护理质量,同时对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有积极效果。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儿科护理;应用及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2

引言

静脉留置针是输液针的一种,可以长时间置放在患者静脉中。在一些患者中,静脉注射不再需要反复静脉穿刺,并且可以直接从留置针注射所需的药物。静脉留置针为需要在短时间内频繁输注的患者提供良好的输注条件,或者为不易输入静脉的血管细小患者提供良好的输注条件,并大大优化临床静脉输液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280例患儿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表格法分为甲组(n=140)和乙组(n=140),其中甲组男74例,女66例,年龄1~12岁,平均(3.16±1.22)岁,住院时间2~4周,平均(3.10±0.23)周;乙组男75例,女65例,患儿年龄1~12岁,平均(3.14±1.21)岁,住院时间2~4周,平均(3.11±0.23)周。比较2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甲组患者采用传统头皮针穿刺,对此护理人员应选择血流丰富并且粗直有弹性的静脉血管,采用指切进穿刺法对患儿进行穿刺工作,护理人员需要用左手紧绷其头部皮肤,从而将血管充分暴露,同时用右手捻针对患儿实施穿刺。给予乙组患儿采用留置针:医护人员需要先详细的向儿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静脉留置针的主要作用、使用方法以及在使用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对儿科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让其对静脉留置针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消除儿科患者及其家人的顾虑。在进行穿刺实施前,护理人员必须完成相关的消毒步骤,避免在穿刺时感染。在选择血管时,可以选择血流比较丰富且无静脉瓣的最佳位置,如较粗的直额角分支血管、耳后静脉、正中静脉,确保静脉留置针的针头能够有效的固定。静脉留置针有许多不同的型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型号。在选择血管位置和静脉留置针之后,让儿科患者保持平卧位,头部偏向另一侧,医护人员可以让家属协助将儿科患者的肢体固定住,然后对穿刺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将静脉留置针的肝素帽拧紧,用手捏住静脉留置针的鳍状针座和软座,静脉和针座应在15°~30°。刺进后观察回血的情况,再往静脉内推进2mm左右,就可以将针芯拔出,并用透明敷料将静脉留置针固定住。完成穿刺后则需要进行封管,封管的方法对静脉留置针能否成功留置到儿科患者的体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做好封管工作能够将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延长,将并发症发生的概率降低。生理盐水封管法是一种有效又经济的封管方法,这种方法通常可以维持6~8d,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还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1天2次。在留针期间,要保持儿童患者的皮肤干燥和清洁。据专家研究表明,静脉留置针最好的留置时间为5d以内,在这一时间段内取出,能够有效的降低静脉炎症发生的概率。除此之外,医护人员还要告诫儿科患者的家属且不能自行对输液的速度进行调节,防止发生意外情况。

1.3观察指标

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对2组患儿家属进行不记名调查,满分设置为100分,分值越高说明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越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结果所产生的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显示,x2进行检验,计量结果以(x±s)表示,t进行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对所选患者调查显示,甲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为(90.16±3.22)分,而乙组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为(99.03±0.42)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3,P<0.05)存在统计学意。

3讨论

静脉输液治疗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治疗方法,输液可以为不同年龄的不同疾病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儿科患者在临床输注过程中需要特殊治疗,另一方面,儿科患者的血管通常较薄而且细小,因此难以进行静脉穿刺。此外,儿科患者在静脉穿刺过程中经常表现得焦虑、抵触、哭闹等,上述情况的存在导致为正在接受临床治疗的儿科患者寻求更安全和更可靠的静脉穿刺方法。因此,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儿科静脉输注护理。静脉留置针是一种相对较新的静脉穿刺工具,与传统的穿刺针不同,静脉留置针的特殊配置允许其长时间存留在患者体内。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可以有效避免重复静脉穿刺,以此减少对血管、对患者造成的不适和损伤。对于儿科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儿科静脉输液问题,而静脉留置针避免了反复穿刺对儿科患者的心理影响,在恐惧穿刺和抵抗等挣扎中,使用静脉留置针可以减少静脉穿刺引起的静脉损伤,改善儿科患者的静脉输液状态。在为儿童使用静脉留置针时,护理人员还应注意穿刺护理的内容,及时检查即将使用的静脉留置针是否合格、穿刺部位应选择血管粗且弹性较好的区域,努力做到100%一次穿刺成功,由于儿科患者在许多临床治疗中的不合作情况,护理人员在对儿童穿刺静脉留置针时也要注意保护和配合,并且穿刺完成后,小心安慰和仔细观察患儿的行为表现,妥善处理,避免静脉留置针滑脱。在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过程中,需要对以下几点加强注意:第一,患儿由于年龄比较小,不容易安静下来,会导致针头出现松动,或者出现脱落,因此,护理人员首先要保证操作熟练,提高自身的水平,并加强与患儿家长的配合,关注留置针的情况,避免出现脱落,同时也可以将留置的时间适当延长,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此外,在不输液时,家长要注意患儿的肢体不能出现下垂,防止出现回血导致导管堵塞;第二,护理人员在置管时要将针尾适当的抬起来,避免外套管贴上皮肤,而出现阻力,做好套管的清洗工作,如果留置针管中有回血凝块堵塞,在冲管时要避免强行推注。经过对所选患者调查显示,甲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为(90.16±3.22)分,而乙组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为(99.03±0.42)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3,P<0.05)存在统计学意。

综上所述,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用静脉留置针不仅可有效降低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痛苦,同时对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孙珊珊.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名医,2018(07):125+161.

[2]鞠华.刍议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22):238-239.

[3]林小丽,张美素.输液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11):37-38.

厦门市第五医院儿科,福建省,厦门市,361101

洪宝玉,女,汉族,籍贯:福建厦门 生于:1978-10-12, 厦门市第五医院儿科, 职称:主管护师 本科学历

研究方向:儿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