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解毒汤结合中药封包治疗急性盆腔炎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8
/ 3

黄连解毒汤结合中药封包治疗急性盆腔炎的效果观察

黎萍

广州市南沙区灵山医院 广东 广州 511470

【摘要】目的:分析黄连解毒汤结合中药封包治疗急性盆腔炎的效果。方法病例选取时间为2018年1月-2020年2月,入组790例病例均为本院接收的急性盆腔炎患者。打乱患者入院顺序后随机排号,单号纳入研究组,双号纳入对比组,各组395例。两组治疗前均进行阴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根据检查结果选择甲硝唑联合第三代头孢类菌素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黄连解毒汤与中药封包进行中医治疗。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8.73%,对比组为88.61%,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主要症状中医证候评分都比治疗前低(P<0.05)。研究组低于对比组(P<0.05)。对患者进行为期2个月的随访后,研究组有3例盆腔炎复发,复发率为0.08%,对比组有40例复发,复发率为10.13%,组间对比,研究组较低(P<0.05)。结论黄连解毒汤结合中药封包治疗急性盆腔炎,效果显著,复发率低。

关键词急性盆腔炎;黄连解毒汤;中药封包;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盆腔包块

急性盆腔炎是妇产科比较多见的女性疾病,一般多发于月经、性生活比较活跃的女性[1]。急性盆腔炎包括急性发作的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以及腹膜炎等。患者发病比较急,进行性发展,会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严重的会导致患者死亡[2]。在急性发作期未治愈,还会发展为慢性盆腔炎,迁延不愈,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会引发不孕症[3]。近些年来的研究显示,急性盆腔炎药物治疗及时、得当,包块以及炎症能够得到明显的控制,可以使患者免于手术的痛苦[4]。临床常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但是应用抗生素治疗的安全性有待提高,也无法抑制盆腔炎复发。本研究将黄连解毒汤结合中药封包应用到急性盆腔炎的治疗中,主要目的在于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取时间为2018年1月-2020年2月,入组790例病例均为本院接收的急性盆腔炎患者。打乱患者入院顺序后随机排号,单号纳入研究组,双号纳入对比组,各组395例。研究组,年龄区间25-50岁,中位年龄(38.16±8.38)岁。病程区间1-4天,中位病程(2.02±10.16)天。对比组,年龄区间23-49岁,中位年龄(38.41±8.42)岁。病程区间1.5-4天,中位病程(2.14±0.19)天。纳入标准:患者有下腹压痛以及宫颈举痛等症状,结合病史、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急性盆腔炎。符合中医关于湿毒壅盛证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影响本研究疾病患者;不能长期坚持治疗者。本研究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并报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比组

对比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患者口服甲硝唑片(生产厂家:陕西汉王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61020092),用药剂量为0.4g/次,每天3次。并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第三代头孢类菌素进行治疗。患者连续用药7天。

1.2.2 研究组

研究组在对比组基础上,联合黄连解毒汤以及中药封包治疗。(1)黄连解毒汤方药组成为:黄连9g,黄芩6g,黄柏6g,栀子9g,金银花 30 g ,野菊花 2O g。以水煎煮,留100ml药汁,药温40℃左右。选择患者月经后3天,使其取侧卧位,由肛门处将药液灌入,20分钟内灌完。若患者有不适反应,则放慢速度,防止刺激患者排便影响药效。灌肠后,患者保持卧床姿势30分钟左右。每天1次。连续治疗7天。(2)中药封包治疗。败酱草、红藤、丹参、赤芍、苍术、白芷、莪术、连翘、大血藤各取30g 、虎杖、三棱、姜黄、透骨草各取60g 、乳香、没药取20g,研成粗末,将药末中加入白酒和白醋各250g,搅拌成均匀堵塞糊状。装入棉纱布做的口袋中,蒸30分钟。取出后,敷于患者下腹部、盆腔周围穴位上。封包变凉后拿下。早晚各一次。治疗时间避开患者月经期,连续治疗7天。

1.3 观察指标

1.3.1 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疗效评估分为治愈、显效和无效。治疗后患者下腹部按压痛等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恢复正常为治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实验室检查指标明显改善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病情无好转,各项指标无变化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治愈愈率+显效率。

1.3.2 对比两组主要症状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主要症状包括下腹疼痛、发热恶寒、持续低热、带下分泌物异常,评分均为1-3分。

1.3.3 对患者进行为期2个月的随访,统计临床复发率。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组研究数据收集和分析采用SPSS 24.0软件,以(5ec1f3557adeb_html_6bb3ab173c5af24.gif ±s)作为计数资料表现形式,用t值检验;以n(%)作为计量资料的表现形式,以卡方检验。组间数据对比采用P值表示,当P值满足小于0.05这一条件时,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比较

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比较,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8.73%,对比组为88.61%,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见表1。

表 1 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比较[n(%)]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无效

治疗有效率

研究组

395

253

137

5

390(98.73)

对比组

395

205

145

45

350(88.61)

X2

4.324

P 值

0.038

2.2 两组主要症状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组间对比,两组治疗前的主要症状中医证候评分无比较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主要症状中医证候评分都比治疗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主要症状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比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主要症状中医证候评分比较(5ec1f3557adeb_html_6bb3ab173c5af24.gif ±s,分)

组别

例数

时间

下腹疼痛

发热恶寒

持续低热

带下分泌物异常

研究组

395

治疗前

2.65±0.75

2.07±0.66

1.60±0.65

2.43±0.80

治疗后

0.58±0.40*#

0.58±0.41*#

0.43±0.28*#

1.02±0.51*#

对比组

395

治疗前

2.67±0.72

2.10±0.80

1.62±0.57

2.036±0.74

治疗后

1.03±0.62*

0.85±0.46*

0.81±0.52*

1.43±0.60*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比组相比,#P<0.05。

2.3 两组治疗后的复发率比较

对患者进行为期2个月的随访后,研究组有3例盆腔炎复发,复发率为0.08%,对比组有40例复发,复发率为10.13%,组间对比,研究组较低(X2=4.262,P=0.039)。

3 讨论

急性盆腔炎是一种临床多见的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临床实践证实,急性盆腔炎采用药物治疗及时,有75%以上治愈的可能,免去了手术治疗的痛苦和经济负担[5]。临床经过阴道分泌物以及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随着临床抗生素滥用情况比较普遍,致病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加,给急性盆腔炎的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中医理论认为急性盆腔炎属于“带下病”、“热入血室”范畴,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将其列为湿毒壅盛证[6]。主张采用燥湿清热、泻火解毒治疗。中药灌肠和中药封包治疗是中医治疗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中药灌肠药效直接达到患处,药效吸收快。黄连解毒汤中,黄连有清泻心火、中焦之火之作用,是为君药;黄芩可泻上焦之火,是为臣药;黄柏和栀子分别有泻下焦之火和三焦之火作用,可导热下行,引邪热从小便而出,共为佐药。金银花、野菊花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进行灌肠治疗,可起到凉血散结、清热解毒、理气止痛、清热利湿的效果[7]。而中药封包,通过热敷将药物作用渗透至患者体内,可以促进血液运行,对盆腔周围穴位进行刺激,调节机体平衡,改善炎症[8]。促进体内新陈代谢,改善盆腔功能,可已达到长期预防复发的作用。败酱草、红藤、丹参、赤芍、苍术、白芷、莪术、连翘、大血藤、虎杖、三棱、姜黄、透骨草、乳香、没药等作为中药封包的药材,有清热解毒,除湿散结之功效。两种中医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对治疗急性盆腔炎有显著疗效,且可提高远期疗效,防止盆腔炎复发。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的疗效以及主要症状中医证候积分、临床复发率等都优于对比组(P<0.05)。说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黄连解毒汤与中药封包治疗急性盆腔炎,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盆腔功能,降低了临床复发率,经临床实验把旧方(黄连解毒汤)结合中药灌肠,中药封包热敷少腹治疗急性盆腔炎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庞娟. 中药灌肠与中药封包对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J]. 中医外治杂志, 2019, 28(3):56-57.

[2]魏苇芃, 刘丹, 刘苏晔. 温经汤联合中药封包热敷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30例[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 17(11):77-79.

[3] 程慧娟, 涂永芬. 针灸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对急性盆腔炎患者子宫血流动力学及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与toll样受体4水平的影响[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7, 39(11):989-992.

[4] 吴春玲, 陈如贤, 高晓晗, 等. 穴位注射加温针灸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7, 39(8):705-709.

[5] 陈燕, 林婷, 黎满玲. 红藤汤灌肠辅助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分析[J]. 新中医, 2017, 11(1):145-147.

[6] 黄兰. 金刚藤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90例疗效观察[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 2(7):115-116.

[7] 刘龙云. 中药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的有效性分析[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 2(10):122-123.

[8]刘海逸, 张欣荣, 岳晓丹, 等. 黄连解毒汤对糖耐量减低大鼠的糖尿病延缓作用[J].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7, 37(3):149-154,F3.

作者简介:黎萍,女,本科学历,民族:汉族;籍贯: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研究;职称:妇产科主治医师;职务:妇产科临床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