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临床护理缺陷的分析与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8
/ 2

儿科临床护理缺陷的分析与控制

蒋晓彬

崇州市人民医院 (四川省 崇州市 )611230

摘要目的:针对常见的儿科临床护理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控制对策。方法:在本院2019年1月到2019年12月期间,随机选取40例儿科临床护理缺陷案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n=20)和护理缺陷控制组(n=20),对比两组护理风险发生率。结果:护理缺陷控制组的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通过对儿科患者进行护理缺陷控制操作,能够有效降低患儿在治疗期间出现的护理缺陷事件。

关键词:儿科;临床护理;控制对策;护理缺陷

针对医院儿科护理中,由于儿科患者年纪较小,在进行护理时需要更加注意相关的护理细节,但是由于患者较多、护理人员有限,患者病情繁杂等原因,导致在儿科护理中容易发生护理缺陷事件,针对儿童患者而言,由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在面对危险事件时,自我防范意识较为淡薄,导致在临床治疗中容易发生风险事件,为有效避免这类护理缺陷事件发生,在儿科临床护理中必须加强对患儿的护理能力,通过增强护理人员的护理缺陷防控意识和护理能力,防范可能出现的护理缺陷事件,从而提高医院的护理效率,确保患儿在治疗期间的安全[1]。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常见的儿科临床护理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控制对策。其中,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院2019年1月到2019年12月期间,随机选取40例儿科临床护理缺陷案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n=20),采用常规护理法,护理缺陷控制组(n=20)采用风险防范护理措施。其中,常规护理组平均年龄(7.25±3.52)岁,男患儿11例,女患儿9例;护理缺陷控制组平均年龄(7.84±3.25)岁,男患儿12例,女患儿8例。排除标准:排除不配合以及患有其他重大疾病患儿。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常规护理组采用医院的传统护理流程,对患儿进行临床护理,通过对患儿的生命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并加固患儿的病床,防止患儿意外摔倒等。

护理缺陷控制组的护理流程:

(1)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选取具有丰厚经验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有效的儿科护理培训,对可能存在的护理缺陷事件进行预警,并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加强护理人员护理缺陷防范意识和细节操作能力,避免因护理人员工作不到位导致的护理缺陷事件发生;

(2)加强护理管理:制定合理有效的护理规章制度,加强医护之间的交流能力,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日志的书写能力,确保相关记录准确无误,同时落实相关的护理制度,加强护理缺陷事件管理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以及端正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和护理缺陷事件意识,严格按照相关的护理缺陷事件防范措施进行护理和管理,并制定严格的交接班制度和病房巡查制度,同时对医护人员进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感染知识的培训,推行具有针对性的儿科护理措施;

(3)规避护理缺陷事件发生:在护理中,通过对患儿家属进行知识宣教,与患儿进行沟通,提高家属和患儿的配合度以及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对患儿的各项数据指标进行定时监测和记录,避免应监测不到位导致患儿病情加重等现象发生[2]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护理缺陷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分析,计数x2比较,以率(%)表示,(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常规护理组护理缺陷发生率为35.00%(7/20),其中由护理人员工作不到位引起的护理缺陷事件占10.00%(2/20),因护理人员违法相关护理流程和制度引发护理缺陷事件占25.00%(5/20);护理缺陷控制组风险发生率为5.00%(1/20),由护理人员工作不到位引起的护理缺陷事件占0.00%(0/20),因护理人员违法相关护理流程和制度引发护理缺陷事件占占5.00%(1/20)。X2=10.250,p=0.001。

3 讨论

在对儿童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由于患儿年纪较小,病情繁杂等原因,导致在接受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容易出现各种护理失误,引发护理缺陷事件发生,为有效提高患儿在治疗期间的护理质量,降低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就必须针对患儿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护理缺陷事件进行防范。

通过采用护理缺陷事件护理措施,建立有效的护理缺陷事件防范和护理机制,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对儿童患者护理缺陷事件防范意识。通过在护理过程中,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护理缺陷防范能力、防范意识培训,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确保护理人员能够严格按照相关护理流程和操作进行执行,避免在护理过程中应工作不到位、工作失误、未按相关护理流程和操作流程引发的护理缺陷事件。同时,在护理过程中,通过加强与患儿和家属之间的沟通能力,能够提高患儿的配合度,使家属能够密切配合相关的治疗和护理,降低患儿在护理期间出现的护理缺陷事件

[3]。另外,为了降低患儿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还需要提高医院的护理缺陷事件预警能力,对可能存在的护理缺陷事件进行提前预防,通过定期检查,排查护理流程中存在的隐患,制定相关护理缺陷事件防范措施等方式,降低和规避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在本次研究中,护理缺陷控制组的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且本次研究相关数据与蓝惠珍[4]学者的研究数据基本一致,进一步证实了风险防范工作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针对常见的儿科临床护理缺陷进行原因分析和采取相关的护理缺陷控制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的护理缺陷发生率。因此,在护理中采取相关的护理缺陷防范措施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中利. 儿科临床护理管理的应用进展[C].国际数字医学会:湖南中医药大学期刊杂志社,2017,34(09):1097.

[2]应晓莹,孙香玲,胡亦若.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制度对儿科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06):176-178.

[3]包晓青,周慧萍.儿科临床给药护理缺陷的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20):83-84.

[4]蓝惠珍, 罗波兰. 品管圈用于降低神经内科护理文书书写缺陷率的效果[J]. 蛇志, 2019,96(2):26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