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25
/ 2

探析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姚鹏 孙彬彬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 水利局 山东 临沂 273400

摘要:水利工程在现代社会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利用水资源的重要基础,因而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十分有利。在现代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为能够使其更好满足实际需求及要求,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应当注重在生态环境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更好落实水利工程建设,使水利工程建设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促使其实现更好的发展,发挥更理想的作用。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对策

引言: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管理是在遵循生态平衡的要求下,从生态的角度出发,建立符合可持续利用和良性循环的水利工程体系,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但是当前基于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必须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以实现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保护尊重自然生态环境,从而促进水利工程建设发展。以下就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及其管理策略进行了探讨分析。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对局部降雨量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相关部门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对相关区域的降水量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以水库的修建为例。某一区域在修建水库之后,由于该区域的水域面积逐渐增加,导致该区的蒸发量以及空气湿度不断增加。这总情况的出现就使得该区在夏季因为下垫面温度高,水蒸气受下沉气流影响,导致降水量减少。而在冬季的降水量则逐渐增多。不仅如此,随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不断开展,也使得我国湿润地区的降水量有所减少,而干旱地区降水量却逐渐增加。

   2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是保障水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水利工程的建设会破坏水生态环境中生物的多样性。对水利工程建设前后河流中鱼类的种类数量进行的调查中发现,无论是鱼类数量,还是鱼资源种类,均呈现减少的迹象。兴建水利,改变了鱼类的回游路线,使其无法完成正常的活动周期。且水利建设会减缓水域流速,促使泥沙堆积,会对部分习惯于在急流底部产卵的鱼类产生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影响了水环境中生物物种的多样性,还会对附近植物的多样性产生影响。水利工程建设会对河流周边的土地进行征用,在河面抬高后淹没一部分的土地,进而对周边植物的多样性产生影响。

  3对河流水文系统的影响         事实上,我国的水利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也对河流的水文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对河流下游水位以及地下水位产生的影响则有为甚之。目前,我国的相关部门在构建水利工程的过程中,能够借助水闸等设施的运用,实现对于河流径流量以及水位的控制,从而改善河流的航运条件。但是,在实际的操作的过程中,由于相关部门的管理疏忽,使得河流上游的水利工程对河水进行过度拦截,会在枯水期时造成河流下游出现水量减少、水位降低,甚至断流的状况,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发展以及农业的生产。不仅如此,在水利工程在丰水期进行开闸放水的过程中,也会导致下泄流量的增大,继而导致污染物迅速扩散,最终对河流的水质产生严重的影响。

二、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对策   1强化水利工程设计、施工人员生态保护意识   水利工程建设各个环节中都必须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高度重视,参与人员都必须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工程项目开发设计阶段中,设计人员必须能够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在设计、调度中对生态环境问题充分的考虑,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追求的同时,兼顾生态效益,将生态效益当作是一项重要的指标,尽可能减少对水生动植物、陆生动植物的破坏,争取以最小破坏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环保部门应该做好有关的宣传工作,定期对水利工程参与人员开展相关法规培训、政策宣传,让其能够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帮助其树立生态保护效益,让其真正的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当中。在具体环保宣传中,需要借助于法律法规、奖惩机制等,对有关人员行为进行约束,鼓励广大群众都能参与到这方面的监督工作中。

    2从环保角度进行建设施工         在施工前就制定完善的水利工程建设环保问题解决方案。首先,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前的环保调研工作,明确水利工程建设的具体环境,相关水文条件,找准水利工程建设基础条件。其次,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搞好生态环境的建设工作,明确保持生态环境的具体方案,加大水利工程环境建设的资金投入。第三,在施工过程中对造成的环境问题及时恢复,做好绿化工作,同时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工作,切实发挥环境对水利工程的促进作用。

    3、加强对污水弃渣处理管理

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中的污水弃渣处理非常重要。由于水利工程的特殊性,可以采取自然沉淀的方法来处理污水弃渣。与此同时,可以通过建立化粪池与简易的厕所来接纳工程施工区域的污水,从而达到防止污水对河流下游的居民造成影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弃渣的堆放,必须确保施工区域原有景观在施工完成后能够恢复;首先开挖耕地的表土耕作层,并将开挖出来的表土耕作层做妥善的保管,以便在工程完工后用于覆土使用。

   4加强生态岸坡防护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系统冲击最大的因素是水陆交错带的岸坡防护结构。水陆交错带是水域中植物繁茂发育地,为动物的觅食、栖息、产卵、避难所,也是陆生、水生动植物的生活迁移区,至关重要。因此,岸坡防护工程的设计应从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建设要求出发,采用与周围自然景观协调的结构形式,在满足工程安全的前提下,确保生态和景观的护岸形式多种多样。在典型的岸坡防护结构中,可尽量使用具有良好反滤和垫层结构的堆石,多孔混凝土构件和自然材质制成的柔性结构,尽可能避免使用硬质不透水材料,如混凝土、浆砌块石等,为植物生长,及鱼类、两栖类动物和昆虫的栖息与繁殖创造条件。

 5尽快建立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         为防止和缓解水利工程建设对该区域的经济及生态平衡的破坏,应尽快建立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对该区域的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而且依靠当地自身的能力很难使生态得到平衡,经济得到发展。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建设方面,应实行生态补偿机制,坚持“谁损害,谁补偿”的原则,明确生态补偿的主体及补偿的范围。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应在水利工程建设资金中提留一部分资金,用于对当地的生态进行补偿,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的生态平衡,并且合理地进行生态旅游线路的规划,促进当地人民的经济收入,丰富其他人们的旅游生活。所以说构建生态补偿机制,还原生态以价值,不仅是缓解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而且也有利于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

三、结语        水利工程,其本质是公益项目,为人类的生产活动带来便利,但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改造不可避免地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不良影响,在工程设计规划时,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必须保证生态效益,降低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

参考文献:   [1]陈普红.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J].陕西水利,2018(06):271-272.   [2]彭剑斌,杨柳.浅谈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居舍,2018(29):12.

    [3]俞芳,费跃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6):00195-00195.         [4]涂有奎,杨鹏飞.关于基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1):00037-00037.

作者简介:姚鹏,(1983年3月—),男,汉族,山东省临沂市费县人,本科,毕业于山东政法大学法学专业,现任费县水利局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发展方向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