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境特性与时代交融理念的学校建筑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25
/ 2

基于环境特性与时代交融理念的学校建筑设计研究

曾宸

广州市创景市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学校建筑对使用功能要求非常严格,设计中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完善的学习和娱乐空间。建筑是融合了艺术,生活等多样化的内容,同时建筑也可以很好的寄托人们的心理感情,文化在整个建筑设计中能够展现整个建筑的灵魂,使得整个建筑物更加的富有特点,同时学生生活在如此美好的建筑物中,也有利于学生进行相应的学习和生活。当学生远离了校园生活之后,每当看到学校富有特色的建筑,就会勾起学生相应的回忆。美国的学者曾经说过学校的建筑物直接的影响了师生的心理,道德,智力的发展。我国也逐渐地对学校的建筑开始加以关注,并将其作为现代建筑中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教育建筑;建筑设计;校园环境

引言

学校建筑设计的主要设计原则应以人为本,实用为主,兼顾美观。应关注并践行让学校建筑成为最安全,最牢固,最让人放心的建筑,同时也思考建筑的教育功能以及其传递的精神与理念,在学校建筑设计中运用多种多样的具象化设计要素。

1基于创新角度的学校建筑设计特点

基于创新角度的学校建筑设计特点主要涉及到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以使用者为导向。对学校建筑进行设计,需要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在设计时要以学生为本。在设计初期,设计人员应加强对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了解他们对学校建筑的诉求。同时,还要考虑建筑与周边居民之间的关系,将学校建筑设计成能够服务居民、开展终身教育的场所。最终设计成的方案应经过多重科学论证,要能够使校园建筑与学生的发展需求充分结合,为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学习场所,并使其成为校园环境的主人。其次是注重个性化设计。对校园建筑进行设计时,需要关注对校园历史的延续,同时也要关注彰显出校园建筑的个性化内涵,关注对校园建筑的特色设计。在个性化设计理念下,设计人员要结合地区资源优势与特色,提高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在尊重多元文化的基础上考虑城乡差异,对不同地区的学校进行个性化设计。

2学校建筑的创新设计要点

2.1应用节水型器具

(1)节水型水龙头应该在综合性学校建筑得到广泛应用,全面淘汰老式螺旋式水龙头。节水型水龙头密封性能好、启闭速度快、感应灵敏。另外,安装了气泡头,比传统水龙头出水量要小得多,节水效果也更明显。(2)采用冷热混合栓式淋浴器,传统淋浴器打开时因水温长时间不合适而造成了大量无效冷水的流失。新型淋浴器可提前调好温度,减少调水时间,防止浪费无效冷水。(3)厕所便器的节水也是综合性学校节水建设的重点,学校可采用两档水箱便器,使排水量控制准确,节水效果明显。(4)使用节水型洗衣机迫在眉梢,我国大部分校区都设有洗衣房,洗衣机的用水量相当惊人,因此要大力推广节水型洗衣机的使用。

2.2科学进行校园建筑布局

校园建筑设计的第一个关键节点在于对校园建筑进行科学布局设计,传统的校园建筑设计人员在对校园建筑进行布局时,常采用区域分割的设计方式,即将教学楼、宿舍、食堂等分布到不同的区域,这种设计方式会导致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出现诸多不便。而在现代化设计理念下,设计人员需要对校园建筑布局进行创新设计,要关注校园建筑布局的协调性,注重实现各个单体建筑功能之间的功能互补,实现对校园建筑场地的最优化应用,提高学校建筑的适用性。在先进的设计理念下,设计人员可以尝试将学生食堂与宿舍设计成一栋建筑,食堂设计在底部,宿舍设计在上部,要将餐厅设计为坐北朝南的位置,便于学生下楼后直接用餐。通过这种设计布局,可以避免食堂与宿舍间产生干扰,并且能够节约学生时间,且在布设宿舍和食堂时,还可以留出一层作自习室,彰显出校园建筑更完善的功能。

2.3在完形体量中的利用

完形体量是以几何的完整形态将各功能空间融合在一起,通过内部组织丰富空间体验,鉴于自然采光等因素,会采用中庭等形式解决完形体量进深过大的问题。在学校建筑中,由于学生的户外活动与交往需求,中庭的形式相比于院落的形式,无论是在自然通风采光还是在促进与外界环境的互动方面都稍逊一筹。因此,在完形的体量中植入院落,一方面是物质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建筑的透气性和内外渗透的感觉。以内院的形式激发学生的交往行为,不仅丰富了形态,还在围合界面中给学生带来一定的私密性和安全感。例如,韩国京畿道DH三角形学校的设计中,以简洁的三角形完形体量存在于周边环境之中,通透而低调。以建筑的一层为院落的底界面,植入了一个同为三角形的院落,这个院落贯通了二三层空间,并以轻微扭转的形式使形态免于平庸,各不平行的三边营造了完形体量中不规则的美,带给人深刻的印象和变化的惊喜。由此可见,院落的在完形体量中的利用可以打破规则几何的严谨感,以院落为契机,在形态塑造中给师生以活泼丰富的空间享受。

2.4在茎干模式中的运用

校园建筑由抽象的树状分形图案复制交织而成,建筑的树状结构从主干向各个方向延展,如树枝分叉般的延展,院落随之开放式生长。北京四中房山校区的形态就是以茎干状的骨架生成建筑,在依靠走廊而双向延伸的骨架中,院落呈现三面围合的形式,形成充裕的室外活动场地和开敞空间。建筑体量拒绝整齐的排列方式,在拉伸过程中,不断扭转弯折,从而构成了交织错落的形体关系,如同鱼骨一般,模糊了空间的等级,整个建筑形态呈现有机生长的趋势,结合屋顶绿化等手段,与周边的农田融为一体。类似的案例还有杭州古墩路小学、山西兴县120师学校教学楼等,通过三面围合的院落植入建筑体量,院落与体量向周边延伸生长,与环境融合在一起,呈现形态的统一与视觉的冲击力。

2.5环境营造

教学建筑的规划有别于其他性质建筑最大之处在于,其建筑需通过一定的规划方式,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最佳的学习环境,满足现代教学需求。为营造良好的环境,需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相互融合,将自然生态适当的纳入室内规划,使室内环境让人更加舒心,同时达到一定缓解视觉疲劳的效益。同时,需在建筑规划时加入一些多功能空间,如在适当的位置加设休闲平台,还可适当的规划一些小花园,将其与功能建筑相结合。此外,还可在功能建筑中突破常规,扩大可交流空间。在功能区室内空间,适当纳入供学生休息、交谈的场所,设置休闲软座椅,还可在休息区加设自动售卖机等,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能量补充站。规划一个可供老师与学生共同交流的空间,布设一定的书籍、画报等,使学生与老师能够在此空间内实现平等交流。建筑综合体能够满足学生综合性的需求,集休闲、娱乐、学习与一体,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放松身心,在综合空间内散发思维、集思广益,促进教学的发展。

结语

学校建筑设计应满足学生和教师的需要,注重建筑设计与周围环境的和谐性与配套性。同时加强校园建设的生态应用,营造绿色优美的校园环境,体现学校建筑设计的人文色彩,为学校师生提供良好的生活学习场所。

参考文献

[1]程亮.基于环境特性与时代交融理念的学校建筑设计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6):168-169.

[2]叶佳祥.基于天圆地方传承理念的学校建筑设计方案研究以惠州市西湖高级中学为例[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6):170-171.

[3]张宇波.学校规划建筑设计的地域性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24):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