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及控制措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26
/ 2

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及控制措施研究

林祥贵

临沂市兰山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山东 临沂 276000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LIN Xiang-gui

(Bureau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Lanshan District, Linyi City, Linyi 276000, China)

摘要建筑工程管理一直都是建筑行业亘古不变的一个话题。论文主要对建筑工程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管理控制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管理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Abstract】Construction management has always been a topic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and puts forward specific management control measure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hope of providing some references for relevant management personnel.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管理现状;控制措施

【Keywords】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engineering managemen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anagement; 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志码】A

1 引言

建筑工程管理可以让企业实现对工程的管控,对工程中的质量、进度、成本和安全等方面进行掌握。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是顺利进行建筑工程的保证。有效的项目管理不仅仅可以保障工程的质量,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口碑,还可以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为企业获得直接的经济收益。

2 建筑工程管理概述

近些年,在时代要求与人民生活需求的作用下,建筑工程管理不断发展与完善,管理覆盖面不断扩大,管理手段向先进化、合理化转变,但在管理内容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大多建筑企业的工程管理都存在着管理需求与管理水平不相匹配的矛盾。建筑工程管理本质上是一种管理行为,其具有管理与工程的双重特点,优秀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一般都是管理、经济、法律、工程等理论体系皆完备的综合型人才。建筑工程管理内容有着多样化的特点,在此类工作的开展中,相关部门人员应以国家基本情况为基础,依据经济性专业规律对工程中的各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并且依靠多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实现建筑工程的全过程有效管理。非公益性建筑工程项目一般都以效益最大化为建设的初始目的,并在建设过程中以安全施工和验收合格为一切工作具体开展的根本性准则,建筑工程管理类工作也不例外,企业在建设过程中应在管理方面下足工夫,对工程材料与设备的采买、进场、使用等进行严格管理,同时科学配置项目的人力、物力资源,从施工前到竣工后,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全方位管理,保障工程质量、安全与效益。

3 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

3.1 观念落后

虽然我国新规划的建筑工程项目和以往相比有着非常多的变化,其建设要求也极大的提升,但对于很多建设单位来讲,其由于观念的落后,进而导致了所制定的管理模式没法满足工程项目的管理要求。观念的落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建设单位的领导和员工缺乏对工程管理的重视,不愿意在工程管理上投入过多的资源,使得其管理部门的执行力比较弱;二是管理人员缺乏对工程项目的准确定位,不注重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仍然沿用传统管理模式实施工程管理,让工程管理的价值没能得到很好的体现;三是管理资源分配不合理,由于缺乏科学管理观念,建设单位往往不能做到对管理资源的合理分配,如在对施工人员的管理上投入过多管理资源,却忽视了对施工材料和施工器材的管理。

3.2 建筑工程管理体系不健全,专业化程度低

当前,建筑业存在管理体系不健全、专业化水平低等问题。健全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不仅要有完整规范体系文件,还需要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管理人员,更重要的是,需要专业的部门管理。把三者相结合可以形成一套基本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然而,调查发现许多建筑企业项目管理意识缺乏,以降低成本随意压缩了施工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的数量,这不仅影响到建设项目管理体系的完善,而且使建设项目的质量不能得到可靠的保证。就整个建筑业而言,目前建筑行业的模式存在较多不足和漏洞,因为前期的工作是由传统的行业模式承包商负责的,而中期的施工指挥是由建筑企业负责的,劳动力队伍负责施工后的工作,使整个施工过程不完善、缺乏沟通

[1]

3.3 缺乏专业的培训

创新滞后是与公司发展相关的最重要的问题。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公司员工的培训没有达到正规标准,没有将技术创新和知识管理结合起来。缺乏相关的教育和培训对优秀人才的培养和储备非常不利,很难满足公司的正常发展需求。建筑企业的相关人员涉及面很广,但建筑行业的技术人员比例很低,非技术工人的机械设备率较低,只是依靠人工操作才能运行。由于人们在建筑行业的巨大流动性,建筑工程造价往往面临短缺,因此建筑公司拒绝投资培训资金。当实施技术创新时,公司对这个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建筑企业的完成率过低,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把控。

4 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措施

4.1 更新管理观念

为实现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建设单位首先应对其管理观念进行更新,使其能采用现代化管理观念进行日常管理。为此,首先,建设单位应对其员工进行新时代工程管理观念的培养,使单位全体员工都能充分认识到进行工程管理的重要性,从而使员工都能在其工作中注重遵守管理规范。其次,建筑单位也应该加大对新型管理人才的引进,将那些具有专业管理水平的新型管理人员招募到其管理团队当中,并要求专业人员对其管理团队进行定期培训,促使所有管理人员都能获得相应管理能力的提升。最后,建设单位还可根据管理要求建立考核制度,对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进行考核,查看其是否达到了对现代工程项目的科学管理要求。对于达到了科学管理要求的管理人员,建设单位应给与一定的奖励,而对于那些没有达到管理要求的管理人员,建设单位则应进行记录,并对其进行针对性培训,若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多次没能达到相应要求,则可进行辞退[2]

4.2 建设完备的管理体系

以管理目标为基础,以具体性实践才是验证理论化制度合理性的唯一标准作为工作开展的理念,以工程具体状况为主要考虑因素,不断更新与优化管理体制,令管理体制呈现先进性、科学性、完备性的特点。同时,应对动态性管理形成普遍认同,一套制度的一次性、定时性制定并不能令其在每一工程项目中充分发挥功用,应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管理人员的每一项管理行为都能够做到有理可遵、有规可蹈,间接加强对施工活动的监督管理力度。管理体制的优化还包括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统筹规划,管理规章的条文内容应当明晰各个工作人员的责任,将责任制度落实到底,以个体或小组等小型单元作为责任承担的一般性主体,不能让责任被概括性承担,防止出现互相推卸责任的状况。另外,管理体系制定不能停留在概括性层面,在将其建立完成之后,应对管理章节或条文进行细致的分门别类与解释,让管理人员在遵循时不至于发生理解性错误,导致管理工作的不合格。同时,还应对管理制度进行细化性添加,让管理工作的每一进程、每一重点监控行为都有一套规范性的流程,让其成为施工、管理等都能够遵循的依据。管理体制中的巡视检查也应将常规与抽查两种管理方式结合应用,深化管理制度的执行。

4.3 建立完整的培训机构

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主要体现在员工对外交往和学习上。企业可以与相关合作企业进行交流与合作,促进优秀员工向合作伙伴公司学习,为员工提供更多机会,为员工提供更多机会。知识管理、创新和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密不可分,公司需要加强这三种互动,以实现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在知识管理方面,可以鼓励员工提供新的方法和想法,如流程改进核心产品生产。此外,知识管理应体现在人员招聘和培训,以及员工薪酬管理和绩效管理中。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动力,也是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根据公司运营的项目,定期举办技术研讨会或培训,重点关注低素质员工,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3]

5 结语

综上所述,为让我国建筑行业能在飞速发展的新时期有更好的发展途径,各建设单位不仅要能做到对施工技术、仪器设备以及工作环境等的优化创新,还要努力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从多方面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为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帅帝.新时期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以及创新发展[J].世界有色金属,2017(03):19-20.

【2】陈健豪.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15):150-151.

【3】王翔.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创新策略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4):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