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磁共振与多层螺旋 CT灌注成像在早期肝癌诊断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02
/ 2

增强磁共振与多层螺旋 CT灌注成像在早期肝癌诊断中的应用

王静

新泰市中医医院 山东 新泰 271200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增强扫描与128排螺旋CT灌注成像在早期肝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未确诊的早期肝癌患者按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应用128排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对照组应用磁共振增强扫描检查。对照比较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检查前两组患者各参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通过128排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40例患者确诊21例,确诊率为52.50%。对照组通过磁共振增强扫描检查,40例患者确诊16例,确诊率为40.00%。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通过128排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查出34例患者肝内病灶数73个和21例患者肝外病灶数128个。对照组通过磁共振增强扫描检查,查出29例患者肝内病灶数55个和18例患者肝外病灶数47个。试验组肝内病灶阳性比为84.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82%,试验组肝外病灶的阳性比为53.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病灶小于2cm的确诊率为85%,对照组为75%,试验组2~4cm的确诊率为93.62%,对照组为87.18%,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应用128排螺旋CT灌注成像用于早期肝癌的诊断敏感度及准确性均较MR准确扫描高。

关键词:128排螺旋CT灌注成像;磁共振增强扫描;早期肝癌

肝癌属临床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据相关统计,肝癌发病率在我国恶性肿瘤中位居第3位,并呈逐步上升趋势,我国肝癌病死率约占全球肝癌病死率1/2。肝癌可分为原发性肝癌(primarylivercancer,PLC)与继发性肝癌(secondarylivercancer,SLC)两大类,而临床主要以原发性肝癌多见。由于原发性肝癌发病早期对肝功能影响较小,症状不显,多数肝癌确诊时已发展至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手术时间[1]。因此采取有效手段及早诊断尤为必要。相关研究发现,肝癌极易引起患者门脉血供增加,影响血流血供变化,而CT灌注成像可有效检测其血流变化,为肝癌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同时随着CT灌注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诊断准确率也进一步提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在我院治疗的80例未确诊的肝癌早期患者随机分组,每组均为40例。试验组女患者19例,男患者21例,年龄58~77岁,平均年龄(61.2±2.8)岁。对照组女患者22例,男患者18例,平均年龄(62.4±3.7)岁。纳入标准:入院患者临床表现为肝功能衰竭、肝硬化等,患者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孕妇、严重传染病及精神病。两组患者以上条件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试验组应用128排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选用西门子SomatomEmotion128排螺旋CT扫描仪器,嘱患者仰卧,对肝至肋膈角进行水平扫描,扫描参数如下:电压120kV,电流240mAs,厚层1.5mm。平扫后选用高压注射器于前臂静脉注入60~100mL碘比醇(法国加柏公司,国药准字H42022603),注入速率为2.0~3.0mL/s,注射后进行多平面扫描,数据导入计算机处理分析[2]。对照组应用MRI造影检查:选用飞利浦Achieva1.5TMBMRI仪,根据T1、T2弛豫时间来成像,造影剂Gd-DTPA,操作根据仪器说明书进行。

2结果

2.1两组患者确诊人数对比

根据影像资料显示试验组患者部分肝功能衰竭14例,肝硬化9例,确诊肝癌患者21例,确诊率为52.50%。对照组患者部分肝功能衰竭17例,肝硬化19例,确诊肝癌患者5例,确诊率为12.50%。试验组确诊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病灶检查对比

表内数据显示试验组肝内病灶阳性率为84.93%,对照组为61.82%,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肝外病灶阳性率53.13%,低于对照组的61.7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患者两种检测方法对病灶诊断准确率的对比

试验组检测小于2cm病灶的准确率为85%,高于对照组的75%。检测2-4cm病灶的准确率试验组为93.62%,高于对照组的87.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据相关研究报道,肝癌中CT检查的准确率极高,且对微小病灶诊断价值也较高,因此临床采用CT检查的认可程度较高,CT检查也成为目前原发性肝癌诊断最为常见的方式。同时由于恶性肿瘤患者的病灶部位血流多处于明显异常状态,而CT灌注成像对患者病灶血流参数具有明显反映价值,因此对于肝癌患者血流相关参数变化研究成为我国医务工作者关注重点

[3]

本组研究中,试验组通过128排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40例患者确诊21例,确诊率为52.50%,优于对照组的40.00%确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可能与128排螺旋CT灌注成像的多平面重组、大密度投影能力有关,可显著增强成像质量,提高肝癌初期诊断效能。对比两种检测技术的小病灶筛查情况发现,试验组患者病灶小于2cm的确诊率为85%,对照组为75%,试验组2-4cm的确诊率为93.62%,对照组为87.18%,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表明两种检测技术在小病灶筛查上并无较大区别,均可靠有效。

本研究通过分组试验,对128排螺旋CT灌注成像、MRI的早期肝癌检测效能进行了分析,发现128排螺旋CT灌注成像在早期肝癌检测中敏感性、准确性均高于MRI。

参考文献

[1]张德辉,李智勇,刘晓峰,etal.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在门静脉系统相关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7,13(14).

[2]刘圣烜.肝癌患者间接门脉DSA与16排多层螺旋CT门脉造影三维成像的对比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9.

[3]殷小平, 李彩英. 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在腹部疾病中的应用[J].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7, 26(2):27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