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循证护理 +康复锻炼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02
/ 2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循证护理 +康复锻炼的应用

郑丽冰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 昆明 650032

摘要目的:针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康复锻炼的应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的8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康复锻炼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7.50%),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健康水平、自理水平及心理状态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康复锻炼,患者心功能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循证护理;康复锻炼

老年人是慢性心力衰竭的高发病人群,导致心力衰竭的原因是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引起的心肌损伤,使心肌结构和功能产生变化,从而导致心室泵血或者充盈功能低下。而慢性心力衰竭是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可稳定,可恶化,其临床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运动耐力下降、呼吸困难、乏力、腹部或腿部水肿[1]。循证护理作为辅助治疗高效护理方案结合康复锻炼应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本文为研究其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的8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65至83岁,平均年龄(74.00±1.59)岁;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66至83岁,平均年龄(74.50±1.03)。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上差异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对照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知识及流程的讲解,并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用药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康复锻炼,具体如下:首先,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并进行评估,提出相应的循证问题。其次,根据循证问题查找相关的医学参考文献,提供理论依据。最后根据循证结果,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健康锻炼护理:科学评估患者自身身体状况,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康复锻炼方案,根据训练方案给予针对性指导,并在患者家属配合监督下完成康复锻炼,可根据患者心功能不同给予不同的训练指导,如心功能Ⅱ级,指导患者进行室内步行锻炼,每日1至2次,每次半小时。心功能Ⅲ级,协助患者在床边站立、行走训练,每日3至5次,每次十分钟。心功能Ⅳ级,患者卧床休息,可每日对患者进行肢体关节的活动,鼓励患者,增强康复信心[4]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健康水平、自理水平及心理状态的评分和治疗总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处理,健康水平、自理水平及心理状态的评分用(5ed6191d4c66b_html_b3e538a9267bc7db.gif ±s)表示,采用t检验,总有效率用(%)表示,采用X2检验,若P<0.05,则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7.50%),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1所示。

表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40

18

17

5

87.50%

观察组

40

21

19

0

100.00%

X2

5.33

P值

0.020

2.2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水平、自理水平及心理状态评分

观察组患者的健康水平、自理水平及心理状态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2所示。

2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水平、自理水平及心理状态评分

组别

例数

健康水平

自理水平

心理状态

观察组

40

92.04±5.36

93.22±5.21

92.33±4.96

对照组

40

77.02±5.01

78.31±4.03

77.38±4.35

t值

12.95

14.32

14.33

P值

0.000

0.000

0.000

3讨论

随着老龄化趋势不断上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日渐增加。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至严重阶段产生的一种疾病,临床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运动耐力下降、呼吸困难、乏力、腹部或腿部水肿。临床药物治疗临床效果不明显,仅能缓解症状,病情常出现反复变化的情况,造成患者功能残损和功能残障,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循证护理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且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的康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长时间缺乏运动时会降低机体的运动功能及呼吸能力,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自身身体状况,制定科学有效的康复锻炼方案,并与患者家属共同监督患者每日的运动量,鼓励患者增强患者康复信心[2]。本文以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显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康复锻炼,能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综上所述,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康复锻炼,患者心功能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徐燕娜.循证护理结合康复锻炼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07):170.

[2]张彩红.循证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0):248.

[3]杨雅洁.循证护理结合康复锻炼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J].西藏医药,2019,40(02):122-124.

[4]张立君.循证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35):8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