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检验中的危险源识别与事故防控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05
/ 2

电梯检验中的危险源识别与事故防控策略

刘伟

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电梯检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源,接着分析了电梯检验中事故防控策略,最后对安全防护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梯检验;安全风险;防护措施

引言:

安全是电梯使用中最基本的属性。对此,不仅要严格保证电梯的生产质量,尽量减少质量缺陷,还要做好电梯的日常检查和维护保养。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完善的电梯检测机制,但由于受电梯检测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电梯检测极易发生各类安全事故,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1电梯检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源分析

1.1坠落伤害危险

由于在检验过程中,层面处于开启状态,检验人员进入井道,电梯有可能不在本楼层造成坠入电梯井道。在电梯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需要在电梯的井道内爬上爬下,极易出现意外而滑落井道。电梯轿顶或者工作平台护栏安装不牢固,护栏过矮,造成检验人员从轿顶或者工作平台坠入电梯井道。由于现在的高速电梯底坑较深,检验人员进入底坑的时候,由于抓底坑爬梯没有抓稳或者由于底坑爬梯固定不牢固,造成检验人员坠入井道的危险。检验人员在井道内由于电梯上部的零部件坠落,或者井道内的建筑物的石块等发生坠落,也会造成检验人员在井道内的伤害。由于建筑物在检验过程中很多的地方没有封闭,特别是在检验新安装的电梯的时候,建筑物孔洞较多,楼梯护栏等等方面的不完善,也容易造成检验人员的坠落伤害。

1.2电气伤害事故危险源

在电梯安全检验过程中,电气伤害的事故多于其他事故造成的伤害,致伤、致死的案例也明显的高于其他的事故。电气伤害有雷电伤害、静电伤害、触电伤害等,其中最主要的是触电伤害。触电伤害的主要原因是超过人体负荷的电流通过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电击伤和电灼伤。

在电梯检验过程中,造成电气伤害的危险源有:测量仪表的超范围、超量程使用,导致测量仪表的损坏,产生触电事故的发生;电气设备出现浸水的现象,而设备的绝缘保护层因此失效,发生漏电事故;产品的老化和不合格以及检测仪表的破旧,也存在发生触电事故的安全隐患;电线使用的时间过长,出现老化破损的现象,检验人员由于不小心才在裸露的金属皮上,而金属皮带电,导致电击事故的产生;检验人员为了节省时间,违章作业,不严格按照检验规范进行操作,导致电气伤害事故的发生。

1.3机械伤害

电梯机房内的机械伤害。电梯机房是保证电梯正常运行的核心部位。电梯机房内的机械设备设施比较多,检验时候要格外小心,避免机房内的导向轮、曳引轮或盘车轮等设备的运转,给检验人员造成人身伤害。检验过程中出现的伤害。电梯的检验工作属于高危作业,引发危险事故的原因各式各样。可能是在安全钳检验过程中,限速器突然被卡导致器械反弹造成的人员伤害;也有可能是轿顶检验时位置太前,摆杆容易轧入电梯门,导致检验人员脚部受到伤害。此外,许多操作不规范的行为也容易导致检验人员受伤。如在电梯检验完成后,检验人员通常都会抓着门框出来,如果门框上有尖锐的铆钉或边缘比较锋利,容易把手划伤。

2电梯检验中事故防控策略

2.1坠落危险防护策略

重视细节规范,确保电梯的安装符合电梯安装规范,使得电梯性能顺畅可以安全运行。在有爬梯的电梯机房,开展检验工作时要格外注意,必须佩戴安全帽和防滑脚套,以保障检验人员的安全。轿顶检验作业时,需要将所有的设备搬到空闲的地方,同时,注意佩戴安全帽,防止轿顶脱落物砸伤头部。检测电梯超载装置时,需要有2名工作人员协调配合,其中1人在轿厢操作,1人在底坑操作,两人做好沟通,可以更好的防治坠落事故的发生。检验机械锁时,也需要2名工作人员协调配合,沟通良好。首先是观察轿轿门是否出现了电线裸露或者轿顶护栏出是否漏电等。确定没有漏电状况时,一名检验人员可以翻过轿顶护栏到1层外侧门顶,注意脚下有无钩拌,找好落脚点。站稳后通知另一名检验人员点动开梯,带检验完成后,以同样的方法返回轿顶。

2.2电气伤害防护策略

为了避免电气对检验人员造成伤害,要特别注意操作过程的安全性及规范性要求。尽可能使用气功工具对电梯设备进行检验,要特别注意一些破损严重的老旧电线。检验前先切断总电源,佩戴绝缘手套,防止触电或遭电击。在潮湿的环境中,要特别注意线路是否浸水或存在触电隐患,可以提前使用验电笔进行漏电测试,确保安全后再开始作业。拆线前也要将总电源切断,以防触电。检查门锁装置时,注意不要接触到金属部分,事先佩戴绝缘手套以防触电。避免使用临时电可以大大降低漏电起火事件的发生。进行非绝缘部分的线路检验时,必须做好绝缘措施,使用绝缘效果好的绝缘设备进行操作。采取接地措施可以有效防止电气事故的发生,具体措施是将金属管和地面进行连接形成电极,可以有效排除静电,防止电气事故的产生。另外,一些可燃物引起的起火和静电导火都是电梯检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电气事故,要注意防范。

2.3机械伤害防护策略

良好的安全操作意识,对于电梯检验人员来说非常必要。机械给操作人员带来的伤害非常惨痛,因此要特别注意机械对人体的伤害,尽量做好防护措施。具体说来,检验人员进入电梯机房时,不能随意触摸正在运行中的设备,即便做了安全防护措施,也存在被机械夹住的危险。同时注意周围机械的运行位置,以免被夹伤;盘车操作时一定要佩戴防滑手套,否则极易导致手滑把不住盘车轮。松闸人员要特别注意抱闸不能长时间处于松开状态。检验人员要注意规范操作人员的动作,共同协调配合好检验工作。进行轿顶作业的操作人员要穿皮革质地的工作鞋,因皮革质地坚硬,可以有效避免脚在轿门关闭过程中被夹伤。

3安全防护策略

3.1建立健全检验的安全规程

检验安全规程是电梯检测检验过程中保证检验工作顺利开展以及保障安全的正确的检验规范和检验方法,检验安全规程是能够规范检验安全的行为准则,这个安全规程从各个方面来看比我们检验工作的检验工艺更重视工作中的安全性,健全切实可行的安全规程,能够有效的规范检验人员的日常工作的安全准则,能够约束检验人员的安全行为,能够消除检验工作中的安全隐患,确保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所以每个检验单位都应该加强安全规程的实行力度,把安全列为一切工作的起始。

3.2提升检验技术

检验技术同样对电梯检验的安全性有重要影响,对此,需要从以下2点来提升检验技术水平。首先,加强对新技术的应用。不少传统的检验技术在电梯检验中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风险,以底坑项目检验为例,传统的检验方法为本质安全型检验方法,检验人员需要进入底坑来测量轿厢底部最低点和轿厢缓冲器,存在较大的挤压风险。新型检验技术,例如遥控传感技术的应用使检验人员无需进入底坑便能完成测量目标,降低了安全风险的发生率。其次,提高检验技术的熟练程度。检验技术使用不熟练也是导致安全风险的重要因素,一些检验人员对特定技术的使用不熟悉,非常容易犯错,因此,检验机构要加大检验技术的训练力度,不断提升检验人员技术使用的熟练性。除了检验技术外,检验机构也要对常见的检验设备进行更新换代,为检验人员工作提供可靠的物质装备。

结束语:

电梯检验工作是保障电梯正常运行的的基础,检验人员是电梯检验的主要参与者,所以,在检验电梯的时候一定要严格的按照规章制度,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养,消除安全隐患,保障自己工作时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陈建冰.电梯检验中易被忽视的问题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6(06)

[2]王肖.电梯检验中的危险源与安全保护措施[J].技术与市场.2016(01)

[3]何家劲.电梯检验中存在的危险源及对策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