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财产保险公司信用保证保险审计思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0
/ 2

浅析财产保险公司信用保证保险审计思路

陈先明

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邮编: 510635

摘要:信用保证险业务作为财产保险公司主要险种,近些年以来,各家财产保险公司大力发展信用保证保险,但目前保险公司所处外部经济环境、内部控制管理能力、风险识别能力等内外部原因,导致我国信用保证保险业务处于亏损或者临界亏损地步,因此要加强信用保证保险专项审计揭示风险是提升信用保证业务质量的必要手段。本文主要围绕财产保险公司信用保证保险审计工作展开分析和论述,首先介绍进行信用保障险保险审计的重要意义,然后分析当下在进行信用保证险保险审计工作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以及分析信用保证险保险存在问题的根源,最后提出加强财产保险公司信用保证险在保险审计工作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信用保证险;保险审计;存在问题;根本原因;有效举措

近年来,随着信用保证险业务频频出现违约、亏损的情况,反映了保险公司对信用保证保险整体管理水平不高,因此须采取有效的举措和技术手段,在审计工作时揭示信用保障险保险的问题和存在不足之处,通过对其风险发生的分析和总结,建立长期有效风控机制,才能够有效控制信用保证的风险,维护财产保险公司的合法权益。

一、开展信用保险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分析

加强信用保证险审计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减少信用保证保险各类风险和隐患的影响

通过审计工作清晰描述问题全貌及风险影响,揭示信用保证险运行过程存在的问题、漏洞和管理盲点,逐步建立完善对应的内控机制,摧毁产生风险的土壤,抑制风险的产生,降低风险产生概率及结果危害程度等等。

2.有利实现信用保证保险审计流程的标准化

信用保证险业务近年财产保险公司较为重视的业务险种,处于业务发生迅速阶段,也是容易产生问题阶段,目前主要保险主体对其审计处于摸索阶段;因此,需建立一套对应的审计方案和工作规程,建立适合审计业务开展的审计作业标准,解决对信用保证保险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审计工作效率和效果,为公司管理层经营开展信用保证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审计促进基层公司对信用保证保险的制度的执行力度,提升信用保证业务操作的规范化。

3.能够提高保险公司信用保证保险条线防控能力

通过审计,深挖信用保证保险存在深层次问题及形成的原因,总结信用保险发生规律及各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整改工作及应对措施,促进财产保险公司信用保证险业务规范经营;同时,也能够提高信用保证保险销售、承保、理赔等条线及具体关键岗位人员的风险管控意识,在自身的岗位上履职尽责,加强对风险的防控,维护保险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信用保证险存在问题的根源分析

保险公司的信用保障线存在问题的根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用体系不够健全,违约成本较低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转型阶段,社会信用基础相对较为薄弱,信用体系不够健全,频频出现为追求个人利益而忽视基本信誉的行为。同时,由于违背诚信的惩罚机制不够完善、追索程序复杂、违约成本低,尽靠个体和社会舆论的努力,无法降低此类事件发生率,某种意义上是鼓励违约事件的发生。

2.保险公司风险管控能力相对较为薄弱

保险公司经营此类业务时存在着跨行业、跨领域的情况,前期对此类风险准备不足,很多公司照葫芦画瓢抄袭此类业务拓展方法和管理方法,未能真正建立健康有效的防控体系,在应对信用保险业务时,无法识别劣质业务,从而增加了公司的风险。

3.保险公司定价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主要大型保险公司基本上都开展信用保证保险业务,由于目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定价模型受制于客观条件的影响,缺乏本行业信用保证保险数据、外环境经济因素等等的影响,容易导致公司产品无法客观如实进行定价,导致承保标的保费与保额偏离较大,一旦风险发展,会给保险公司带来经济损失。

4.信息技术相对较为落后

由于信用保证险比较其他险种,其风险性更加难以辨别和判断,对公司的风控能力带来巨大的挑战,需要针对此类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数据和经济环境、被保险人所处的行业、家庭经济能力进行多维分析和验证,而目前保险公司的信息系统技术水平不高,被保险人的具体经济情况数据、P2P数据、地下贷款的数据都存在缺失,严重影响到了数据模型的建立和数据产出的准确性。

三、信用保证险保险审计发现的问题和风险分析

在进行信用保障险保险审计工作时,发现了一些问题和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三大方面:

1.投保人对其征信记录、个人资产情况进行伪造

如投保人自身存在着失信以及信贷逾期等不良的记录,在承保时核保通过的概率较低;一般情况下,投保人会利用保险公司条款漏洞,通过一段时间内保存良好还款记得等方式,装饰其信用良好的征信记录;同时,投保时利用保险条款漏洞,通过提供虚假资产证明资料,伪造个人资产情况,提升投保成功率,达成银行的贷款。此类客户一旦在多家实现成功投保,并获得多家银行的贷款,一旦失信,必然给保险公司带来巨额的赔付风险。

2.中介机构业务拓展时存在销售误导、骗保的情况

目前各保险公司业务的主要来源是网贷等中介机构,中介机构为了业务拓展往往夸大宣传和进行误导,甚至个别宣传平台在其官网以及界面上被列示保险产品以及服务等信息,故意隐瞒了投资人贷款本金等信息,夸大保险的责任,出现误导客户的行为;另外,如果中介机构为了尽快促成保险签约,提供了虚假的反担保或无效反担保等资料,保险公司由于自身水平有限原因无法甄别,无形中会增加保险公司的潜在赔付风险。

3.保险公司对违约客户追讨效率低下情况

在审计时,经常发些信用保证保险发生的赔案难以追偿,主要原因:保险合同未明确追偿地点存在模糊两可;追偿赔款成本较高;追偿赔款手段单一;客户确实无还款能力;法律手段不健全,客户存在侥幸心理;承保存在违规问题;因此,未能及时追回赔款和其效率低下,加大了保险公司的资金风险。

四、在信用保证险审计业务中的有效举措

1.搭建以信保客户为审计目标数据模型

利用公司数据库信息,以客户还贷记录、还款时间、工作性质、贷款额度、年龄,是否未机构所在地户口等字段,建立针对劣质客户为审计对象的数据模型;同时,获取第三方征信机构信息,核查其在其他金融机构、网贷和地下钱庄的还款情况,实现对信息的互通有无,全面加强对客户数据的管理,实现问题客户的监控,最大限度还原客户征信真实情况及演变规律,有效提升审计的效率及效果。

2.加强销售、承保环节审计数据分析,

销售、承保环节把关不严,直接影响信用保证保险业务质量和经营结果;发展信用保证保险初期主要销售渠道为中介机构,其中介机构为赚取中介费用进行销售误导、包装客户信息等手段获取保险业务,加强对销售领域的核查,包括对客户信息真伪,是否存在代签名,是否有双录,银行贷款材料的信息收集、手续费流向;销售环节是否严格按照公司内部销售制度规定流程和规范进行操作;承保环节,系统是否严格审核客户资料信息,客户征信信息,是否贷款客户是否为本人等承保环节进行核查。寻找问题容易发生且效果恶劣的情况,提升审计现场的效率和成果。

3.加强对违约客户赔款账龄分析,通过审计强化追偿效率

信用保证保险基本经营规则为高收益高风险,随之信用保证保险的发展,特别是开展2年之后,坏账率一般情况下会随之上升;因此,需加强对逾期客户进行分类分析,对于短期逾期客户核查回复调查信息,客服是否短期内经济困难造成还是客户主观上故意骗保骗赔的情况;对应长期逾期客户,核查追偿手段、追偿方式、追偿效率,公司是否及时将失信名单及时移交法院立案,是否及时将达到征信条件的名单及时移交国家机关。在审计过程中,通过上述手段督促公司强化对应管理环节,维护了公司经济利益,也提升审计的实际效果。

4.要全面加强对科学技术的应用

在进行实施信用保证险业务管理审计时,要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利用大数据新技术和专业工具,整合各类的信息资源,建立信用保证保险审计体系。同时,利用银保监合并后的便利,呼吁建立以债务人债权人为对象的数据库,以便在实施审计时,利用其数据与我司数据库对保户的各类信息进行筛选、分类整合,建立数据模型,有效提升信用保证保险审计的风险识别能力和精准定位风险能力。

总结:

信用保障险保险审计工作对初期阶段信用保证保险业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不仅能够及时的发现各种风险隐患,另外也能够进一步规范业务的操作流程,全面提高风险的管控能力。之所以会造成信用保证险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新体系不够健全、风险管控能力较弱、定价能力不高、信息技术相对较为落后等原因,因此为了全面推进信用保证险业务的发展,应提高风险防控以及定价的能力。另外要尝试构建风险的共担模式,最后通过借助于信息技术来提高风险的识别能力。

参考文献:

[1]任泽华, 高杨. 信用保证保险内部审计探析[J]. 保险理论与实践, 2019, 000(001):101-108.

[2]闫治国. 财险公司核心业务系统内部控制审计重点和方法浅析  [J]. 现代经济信息, 2019(13):169-,共1页.

[3]任泽华, 高杨. 信用保证保险内部审计探析[J]. 中国保险, 2019, 375(03):36-40.

[4]韩芳仁. 浅谈保险理赔事前审计的操作方法[J]. 审计与理财, 2018(3):18-18.

[5]彭剑萍. 保险公司内部审计如何充分发挥作用[J]. 财会学习, 2019(22):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