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大豆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1
/ 2

探究大豆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刘东梅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加格达奇加北乡政府 黑龙江 大兴安岭 165000

摘要:大豆作为一种营养极其丰富且价格低廉的豆科类植物,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但是大豆在种植的期间,不仅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种植技术,同时也需要必须的病虫害防治,否则很容易导致其产量和质量下降。基于此,本文对大豆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豆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高产

引言

在种植农作物时,农作物的经济收益是人们关注的主要内容,大部分农户将目光放在了经济收益上,却忽视了大豆种植中应当注意的病虫害防治问题,导致大豆产量不能实现预期目标,这也是当下大豆种植技术中暴露出的一大问题,对此人们一定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要想提高大豆产量,首先应做到防患于未然,只有积极预防可能出现的病虫害,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大豆的产量,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大豆栽培的技术准备工作

大豆有很多不同的品种,并且每个品种都有其独特的生长特点。因此在种植大豆之前,应该首先明确种植区域的环境和气候特点,然后结合这些特点,对大豆的品种进行选择,最终决定最适合的大豆品种。同时在选择大豆品种的过程中,还应该关注其抗病性能,优先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这样可以为后期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在选定种子之后,要对大豆种子进行初步的技术处理,将其中不符合要求的种子挑出来,保证种子的饱满度。然后对大豆种子进行包衣处理,从而减少病虫害的影响,提升大豆种子的发芽率。

2大豆种植技术

2.1垄体分层种植技术

指在大豆种植垄体下层合理进行施肥和浇水等基本工作,对种植机器进行有效调控,确保大豆植株种植密度,是新时期研制的新型技术。在具体种植期间需要选择质量良好的大豆品种,使得大豆自身具备非常好的抗病能力,进而提升大豆垄体营养成分和输送营养成分能力,从而可以充分发挥出施肥的效果,确保幼苗在整个过程中的存活率。还要注重提升土壤疏松度,确保土壤始终处在疏松状态中,便于大豆植物健康成长。

2.2窄行密植种植法

这种方法是在最大程度上利用种植空间来达到大豆增产的最终目标,其可以有效地提升种植户的经济收入,然而其对大豆的品种有着一定的要求。例如,那些需要充足阳光生长发育的大豆,或是生长发育时植株成长高度参差不齐的大豆都不适合这种种植方法。种植人员在使用这一种植方法时,一定要进行周密的计划,对整个过程中大豆的水力、肥力需求进行系统的规划,依据种植地地形、水源供给等实际情况确定大豆种植的密度及垄间距,保证大豆可以健康成长。

2.3包衣技术

包衣技术的合理使用,可以确保大豆在生长初期不受病虫害以及细菌的影响,使大豆自身具备较强的杀菌杀虫能力,大豆种衣剂的作用是对病虫进行有效清除,确保大豆种子在整个生长期间可以健康稳定生长,并且可以发挥出肥力效果,为整个大豆提供充足营养。在大豆实际生长期间,会受到非常严重的病虫害影响和细菌感染,导致植株根茎和叶片等受到影响,细菌还会影响整个大豆植株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影响植株对营养物质的有效吸收,导致植株死亡率提升。包衣技术在大豆中的合理使用,可以显著提升大豆植株抗病基本能力,为大豆的正常成长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从根本上提升大豆生产质量,确保大豆整体产量。要保证大豆生长环境,对土壤肥力、水分等相关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为大豆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在大豆成长期间可以使用深松技术,为大豆正常生长提供便利条件。即在种植大豆期间需要翻耕30cm的深度,结合具体情况深入分析,结合深松垄起合理确定,结合整地基本需求有效分析,通过此种形式完成翻耕基本作业,保证深松工作恰当完成。

3大豆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3.1土壤的前期管理技术

在大豆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土壤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通常情况下,大豆病虫害都是通过空气和土壤进行传播的,并且以土壤传播形式为主,只有几个传播能力极强的病虫害才会通过空气传播。所以在大豆种植之前,有必要首先对土壤进行相应的技术处理。由于许多病虫害的病原体都会在土壤表层越冬,因此在种植大豆之前,可以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破坏病虫害的越冬条件,比如采用翻地的方式等,降低病虫害的成活率,从而在根本上减少大豆病虫害的发生。除此之外,在种植大豆的过程中,很多种植户喜欢使用有机肥,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大豆产量,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大豆品质。但是有机肥是病虫害寄居的主要场所,所以在施用有机肥的过程中,应该保证其充分腐熟,不给病虫害留有生存的空间,从而减少大豆病虫害的发生。

3.2大豆蚜虫防治

大豆蚜虫又称蜜虫或腻虫,一旦出现就会对种植区域造成较为严重的危害,大大降低大豆的最终产量,因此种植人员应该积极地对大豆的病虫害进行预防和治理。这一虫害主要对生长期的大豆植株造成侵害,使其籽料减少,发病位置主要位于大豆的生长点、顶叶处和嫩叶背部位置。蚜虫会吸食大豆植株内的汁液,大豆一旦受其侵害,就会出现叶子卷曲、植株高度降低现象,进而对大豆的最终产量造成影响。蚜虫的危害期一般处于6月份这一环境温度偏高的时期,气候干旱时会尤为加重这一虫害的危害程度。种植户应该选用适当地药剂对其进行防治工作,例如乐果乳油等,通过适当地比例进行稀释配比,向大豆植株上进行喷洒,以保证大豆的最终能够有良好的产量。

3.3农业防治方式

在大豆种植期间会出现很多病虫害,主要是病毒病、灰斑病、食心虫等。为确保大豆在正常成长期间,避免病虫害的出现带来的影响,在大豆成长期间可以使用农业防治进行全面治理和改善,从而达到真正防治的基本目的。在有效防治工作期间,前期需要做好检验工作,对大豆土壤、种子质量和成长环境进行全面检测。选择恰当的种植区域,避免种植中出现重茬和迎茬情况,确保轮茬工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保证大豆成长期间施肥、除草以及浇水等基本工作,使得大豆在实际生长期间具备恰当水分以及营养物质等,从而避免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自我积极健康成长。在大豆种植前期确保整个种植领域整洁干净,对周围杂草进行彻底清除,避免大豆成长期间出现杂草等,确保大豆能够健康生长,避免在成长期间出现病虫害,进而使得大豆可以有效成长。

3.4大豆根腐病防治

在进行大豆根腐病的治理时难度较大,需要对发病区域进行合理监测,并尽量改善土壤通透性,促使大豆形成新根。例如:山西某地在进行这一病害治理时采取作物轮作的方式,并在大豆收获后,对土地内的植株残体及时进行清理,并将土壤深翻,以减少土地中的病菌源。此外,还可以在发病初期喷洒杀菌剂进行治理,并将50%的多菌灵和福美双依据3:2进行配比,及时进行喷洒,达到良好的化学药剂治理效果。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大豆种植技术较之前相比也呈现出了明显的进步趋势。一直以来,大豆都是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由于大豆的广泛用途,对于大豆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提升。所以为了满足当前社会对于大豆的产量需求,同时,提升大豆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秀玲.大豆种植及病虫害防治[J].吉林农业,2019(06):40-41.

[2]张继民.大豆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9(05):22.

[3]王鸿浩.试论东北大豆的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9,39(02):107+109.

[4]李乐.大豆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探析[J].农业与技术,2019,39(01):131-132.

[5]祝玉龙.北方大豆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探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9(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