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2
/ 2

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董莉

锦州医科大学,辽宁省锦州市, 121000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正发生着巨大的转变。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是否拥有创新力决定着今后职业生涯的高度。时代的进步是依靠不断地创新,反复温习前人知识也许会知新,但那点新意不足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在大学生的教学中应注重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第二课堂;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探索实践

引言

建立第二课堂是对于中国传统教育的改革,意在于德智体美劳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性的培养,第二课堂实践教育也可以理解为是对于第一课堂理论教育的补充与延伸,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等。第二课堂的范围很广,以我校为例,在大学生活中第二课堂主要是指学生参与的各种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职业素质能够发挥积极地作用。

  1. 第二课堂与创新能力的概念

  1. 第二课堂与创新创业能力的概念

高校的第二课堂教育是对于第一课堂的补充,第二课堂的提出初衷是为了改变应试教育的现状,强调在校园教育中不能泯灭学生的个性。[1]这个观点的提出者是著名教育家吕型伟。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是相互补充的,从教学内容上来看第二课堂偏向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包括体育、社交、心理、思想道德修养、口才、沟通等,这些科目无需考试却又是步入职业社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很多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有一定的误解,以为创业就是开个公司,弄个企业之类的活动。混淆了创业广义和狭义的概念。狭义的创业是创办企业,广义的创业是开创事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内容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职业素质的培养,结合本专业的职业发展规划的制定等等。

(二)第二课堂与创新能力的存在模式

第二课堂的存在形式非常活泼,学习范围较大。第二课堂的开设不局限于校园之内,可以在家庭或者社会上展开。[2]由学生担任的交通志愿者或图书馆管理员等社会实践活动都属于第二课堂的范畴。第二课堂的开设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作用。对于刚踏进大学校门的学生来说,各类的第二课堂活动是十分新奇的。大学生活与初高中生活有明显的差异,大学生活较为轻松,平时课比较少,强调的是学生生活中的自律能力以及对于学习的自我规划。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有利于结识其他专业内的学生,拓展交际圈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参与社团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以及团队精神,学生活动收获的经验,为今后走入社会打下了基础。[3]社团互动的参与也有助于学生培养自己打的兴趣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例如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认识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结合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等,唤醒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了解职业规划的重要意义,在大学期间合理安排时间,培养职业竞争力,从而达到满意就业。

  1. 大学第二课堂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二课堂活动丰富了大学生的课外生活,为大学生提供了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但是仍存在着不足之处,影响活动的质量。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选票机制造成活动的参与度不高

目前组织活动一共有四个平台,大学生通过手机APP进行网上抢票获得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机会。部分学生为了参加活动获得素质学分,不看平台的活动实施内容,直接选择报名,而有一部分真正想参与的同学因为没有抢到活动的选票,失去了一次培训的机会。前者看到活动通知后,发现活动不感兴趣,不愿意参与,降低了活动的参与度,会影响到活动的整体质量。在活动满意度调查中学生表示想参与的没有机会,不想参与的浪费机会。

(二)第二课堂活动的场地匮乏

大多数的校园活动并没有一个的固定活动场地,定期举办实践活动变得困难重重。例如:举办生涯情景剧比赛,需要一个具备音响、灯光、多媒体设备,同时能够容纳200-300人的场地,学校很多会场仅限学校职工使用,不对学生开放。为了能够容纳更多的学生,很多时候活动地点选择在阶梯教室,但是教室的黑板、教学操作系统、投影仪、讲台等设施会影响场地的使用,并且教室里没有太多专业的音响设备,学生表演时收音效果不佳,也会影响舞台剧的表演效果。

(三)参与活动的人员流动性大,没有固定的管理标准

对于大学生来说,参与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是完全自发性、自愿的,由于不喜欢活动内容、课业繁重等原因,参与、退出活动较为随意,并且不同的活动之间也会进行人员吸引,这也就导致了实践活动之间的学生流动性较大。第二课堂活动的管理与执行者大部分是任课教师,没有管理学生和惩处学生的权限。在实践活动中,因为任课教师数量较少,精力有限,要依靠社团学生帮忙组织活动,导致组织人员内部管理松散,活动的举办方对帮忙的学生和参与活动的学生都没有约束能力,也会影响到活动的质量。

  1. 第二课堂与创新能力培养路径

  1. 进行课程和教学改革

传统的教育都是灌输式教育,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学生通过第二课堂参与实践活动,能够亲自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例如举办未来职场精英训练营活动,选择大学高年级的同学参与,以求职就业为主题,以竞赛形式参与,初赛过程中指导学生设计求职材料:简历、求职信、毕业生推荐表等。评审时,求职材料准备充分的同学进入复赛。复赛后,要经过笔试测试和面试两个环节评审出未来的职场精英。在实施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带领社团成员设计活动内容,期间安排多次讲座,涉及到求职文案的设计、面试的着装及注意事项、无领导小组面试、职场礼仪等等。面试过程中,邀请与本校长期合作,招聘我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人力资源主管担任面试官,模拟职场应聘。让参赛学生熟悉职场应聘的流程,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能力要求,培养学生进行自我认知,从而规划更好的发展路径,培养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职场竞争力。

  1. 加强对于第二课堂活动的扶持

首先,加强第二课堂的建设首先要增强平台任课教师能力的培养。例如:大部分教育平台活动的承担者就是专职授课教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育活动的成败完全取决于管理者的能力。任课教师是这个实践活动的主要实施力量,他们可以带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推动活动的开展。对于活动来说,活动的凝聚力和参与度是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活动组织者有强烈的教育热情,那么活动就被赋予较强活跃度与生命力,其发展举办下去的可能性就较大,反之则会之间消没。所以加强专职教师的培训,也是活动有效开展,教育教学质量能够得到保障。

其次,提供活动场地。场地设施齐备,有利于活动的有效开展,通过路演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再次,制定有效的活动管理方案。例如:限定参与活动次数,每名学生因为课业繁忙,精力有限,一个学年不得申报多个平台活动;活动开展前,可根据兴趣进行选择是否参与,活动通知发布后,无特殊原因不得退出活动;无故退出活动,不能参与第二课堂教育活动考核。

  1. 结束语

在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种最主要的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消除应试教育带来的僵化思维,培养学生的对于事物的感知能力。帮助学生从另一个视角更加全面的看待问题,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未来进入社会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潇潇;蔡迎归;;高校转型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以湖南文理学院为例[A];“决策论坛——管理决策模式应用与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6年

[2]许晓冬;孙晓程;李秀兰;董姝妍;;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高校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与研究——以大连工业大学与娃哈哈集团实践基地为例[A];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暨第六届中青年学者论坛论文集三等奖摘要集[C];2015年

[3]苏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创客教育的作用分析[A];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应用创新专业委员会科技创新研讨会2016年3月会议论文集[C];2016年

[4]马晓芳;;地矿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研究——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业学院为例[A];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暨第六届中青年学者论坛论文集三等奖摘要集[C];2015年

本文系锦州医科大学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一般项目《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 YA2019027 ]

作者简介:董莉,1985年,女,汉族,籍贯:辽宁锦州,锦州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