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下的企业复工浪潮,城市交通管控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5
/ 2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下的企业复工浪潮,城市交通管控对策研究

马成喜 常四铁

( 武汉 规划研究院 湖北武汉 430010 )

摘要:自2020年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各大城市采取了延长春节假期、居家隔离等相应举措。随着疫情逐步稳定,各地逐渐开始有序的复工复产,新冠肺炎的防控由静态隔离转向为动态防治。在此形势下,分析了复工复产后城市交通需求、方式特性,并按照“需求可控、结构可调、运行可靠、源头可溯”的交通防控思路研究城市的交通管控措施。

关键词:交通管理;新型冠状肺炎;交通特性;交通管控措施

1背景

2020年1月武汉市爆发了新型冠状肺炎,鉴于疫情的严峻态势,为阻隔病毒的传播,武汉市于2020年1月23日开始封城,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随后多座城市相继宣布封城。随着新冠疫情的防控工作正逐渐得以控制,按照国家“一手抓战疫,一手抓复工”的要求,大量的工厂、企业迎来了复工复产的浪潮,通勤交通需求将逐步释放,人员流动将日益频繁。居民的日常出行与疫情的防控成为社会当下重要的矛盾,因此,亟需探讨当下疫情防控期间的交通特性与交通管控措施。

2复工形势下的交通特性

2.1交通需求特性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复工后的交通出行需求被抑制,根据高德地图联合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发布的交通指数显示,复工后各城市整体高峰拥堵指数下降37.3%。当然,随之复工复产的持续推进以及疫情的进一步控制,城市的交通需求将得以释放提升[1]

企业复工后,通勤出行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部分需求是最大的,随着通勤出行增加近期各城市的交通运行指数开始明显上升,在防疫期间,个人包括单位的出行会优先选择私家车、电动车等相对独立的交通,城市交通压力短期内会呈现加剧的态势。公共交通作为城市居民出行的主体,因其空间的密闭性,存在感染风险,因此公共交通出行需求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

弹性出行将被大规模限制了,主要保留了最基本的买菜、买药、收快递等生活必要活动,这部分需求也被基本限制在以小区为单元的1到3公里的社区范围内。大量的买菜、购物、代购平台进入一个爆发期,大量的不接触式配送也成为目前阶段的社会常态。这部分的需求相对容易控制,但随着社会活动的恢复其出行强度和距离都会逐渐提升,但是弹性部分的出行总体上还是以管控为主。

2.2出行方式

本次疫情发生之后,城市的交通结构特征将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公共交通服务在疫情肆虐之下,其优先性、便利性、安全性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交通的出行方式由“公交优先”转向“个体化交通出行优先”。以轨道交通为例,根据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如图2所示,疫情发生前,北京地铁全网工作日正常客流在1200万人次左右,疫情发生后,轨道交通的客流量不到正常情况下的10%,并预测在企业复工复产期间,最大客流量将比正常工作日下降50%。原先的公共交通客流将转化为小汽车、出租车、电动车、自行车与步行等个体化交通方式,城市的路网系统、交通管理系统将承受着严峻的考验。

3城市交通管控对策

在疫情逐步平稳的阶段,城市交通需要有效的平衡好城市运行保障和防止疫情发展两个基本点。城市的交通管控策略可按照“需求可控、结构可调、运行可靠、源头可溯”的原则来研究目前的管控措施。

3.1调控交通需求

在出行需求这方面应重点保障通勤交通,这部分刚性需求是城市生产生活逐步恢复的基本保障。对这些基本出行的组织方式还要合理引导,对于弹性出行和公务出行则应加强需求管控,通过更多灵活的方式来减少这部分出行;或者将这部分出行控制在15分钟生活圈内,更多采用短途的步行、自行车等交通方式来解决,从而减少城市整体出行需求。

3.2主动调节交通结构

私人小汽车、出租汽车、自行车等交通方式因其个体化运输的特性,在防疫期间成为了相对安全可靠的出行方式。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个体化交通方式的出行。

(1)暂缓实施私人小汽车限行。复工前夕,已有北京、天津、成都等十余个城市发布了暂停机动车尾号限行的公告,以减少市民乘坐地铁、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出行,天津更是出台了鼓励个体化出行的十条措施。另外,还有部分城市鼓励同单位、同写字楼、同园区人员,组成固定搭档,拼车上下班。

(2)保障出租汽车运力。防疫期间,为避开人流,地铁和公共汽车的部分客流转向搭乘出租汽车,出租汽车行业运营压力加大。为此,应出台保障出租汽车运力的相应办法,增加出租车的计划运力。

(3)强化非机动车的安全管理

特殊时期个体化交通出行的需要以及天气的渐渐变暖,电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出行量将会迎来大规模的增长,非机动车无序性往往容易造成城市的拥堵与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需要相关部门组织强化非机动车的管理。同时,由于城市的公共自行车存在者人与人之间的周转租借,必须制定安全详细的公共自行车消毒制度以及加强安全租借的宣传工作。

3.3建立可靠的公共交通系统

根据武汉市交委的数据,2019年武汉市公共交通出行的分担率为50.9%,公共交通在城市通勤和商务活动中的骨干作用将很难有合适的方式予以替代,哪怕在目前的防疫的特殊时期,仍然会有一部分采取公共交通的出行方式。如此一来,疫情防控形势从静态隔离转向动态防控,如何实现公共交通的疫情防控,显得尤为重。

(1)制定车内安全标准

与公共卫生部门合作,研究在公共交通工具内的乘客安全间距,明确合理、安全的乘客密度,制定公交汽车与地铁车辆的载客标准、消毒措施等[2]

(2)控制车内乘客密度。

根据下车乘客人数和地铁车型及编组情况,在各地铁站站厅层执行限流措施,控制进入站台的客流规模和地铁各车厢内的安全客流密度;控制普通公交车的乘客人数:由公交车安全员负责,公交车站志愿者协助,对每辆公交车乘客执行限流措施,确保每辆公交车最高乘客人数不超过规定值[3]

(3)强化公交防疫宣传:通过各种手段加强乘客乘坐公共交通的防疫安全知识宣传,让乘客理解并配合相关的管理工作,自觉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在车内保持合理的安全间距,减少不必要的出行,降低交叉传染风险。

3.4搭建智能防控系统

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形成快速传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难以获取感染者行踪,无法追溯其出行轨迹、驻留空间和接触人群。目前常用的交通采集数据是手机信令数据,但由于受到隐私保护等限制,该方法也只能做群体性分析并且精度不够,很难实现个体行为的精准描述和分析。通过搭建智能大数据的交通出行系统,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需进行实名登记,记录乘客健康情况,出行信息,停留空间、时间等相关信息,并建立数据库。一旦出现新冠肺炎疫情的感染者,便可以根据其有关数据追踪其他密切接触者,从而避免二次感染、甚至三次感染。

4总结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后时代,城市的出行需求以刚性的交通需求为主,弹性出行需求将被大幅抑制,部分的公共交通出行也转化为小汽车、电动车等个体化交通出行,城市的交通运行特征发生极大的变化。本文探讨了在此特殊形势下,提出了四方面的交通管控措施助力疫情的防控,以应对企业的复工复产。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高德地图,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2019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EB/OL].

(2020-02-25).https://www.useit.com.cn/forum.php?from=album&mod=viewthread&tid=26441.

[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关于印发公共交通工具消毒操作技术指南的通知[EB/OL].(2020-01-29) [2020-2-2020.http://www.nhc.gov.cn/jkj/s3577/

202001/2152d180f15540039ccd3c79d660c230.shtml

[3]周文竹.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下分阶段城市交通应急对策——应对2020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突发事件笔谈会[J/OL].城市规划:1[2020-03-05].http://kns.cnki.net/kcms/detail/

11.2378.TU.20200214.1035.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