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成本控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8
/ 2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成本控制研究

黄迪

郓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山东 菏泽 274700

摘要:通过对土地开发整理成本控制的理论研究和对各阶段开发成本控制的分析,希望能为土地开发行业成本控制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成本控制,流程

1、土地开发整理成本控制相关概念

11、土地开发整理的环节

土地开发整理区域的选址,实地查看项目开发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气候条件等是否适合开发,以及开发整理完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如何。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分析,邀请专家对项目立项进行论证研究。土地开发整理前一定要确定土地权属,做好变更登记工作,协同政府有关部门做好文件备案。政府相关部门做好审核审批工作。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进行招投标环节。施工方确立了择期组织进行施工,在开发整理施工阶段注意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和农业环境。施工完毕后组织专家进行审查验收,验收合格后交当地土地管理部门,比如镇政府进行后期维护管护的工作交接工作。大部fq-F地利用指标直接进入开发企业的内部数据库中。

12、成本控制概念

(1)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首先根据各阶段作业对资源的需求,将现有资源按需求分配到作业中,并计算出作业成本;然后再按产品生产过程所消耗的作业量将作业成本计入到产品成本。此方法把产成品、资源作业或作业中心均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并且按照成本动因来解释成本动态。

(2)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是指以标准成本为中心,实际上就是就某项具体的内容进行定额,以明确其在经营管理中控制的目标值。通过标准成本的拟定、实行、核算、控制、寻找差异并分析原因等一系列环节,将成本的核算、控制、考核、分析融合,从而实现成本管理目的。所谓标准成本是指在有效经营条件下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和技术测定后必须发生的成本。

13、土地开发整理成本控制

(1)定额控制法

定额控制法是按照工程建设标准,将生产建设过程中所用到的直接材料、人工等耗费等进行定额控制,按照制定的预算定额对成本投入进行管理控制。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可以使用成本定额法来进行管理主要原材料的消耗,如按照整理面积使用的土地平整、复垦量等。此外,施工过程中的工作量也可以采用定额法进行管理,按照项目的进度、施工阶段、施工工序等,根据工作量制作标准工时,并以此科学合理配置劳动量及劳动工时,有利于对劳动力工作效率进行考核。

(2)制度控制法

制度控制法是指在企业内部根据实际的经营情况,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约束成本费用的支出。员工的行为以及业务的开展都可以按照成熟有序的规章制度来顺利开展。比如制定成本审核制度,财务人员按照审核制度对照每一项发生的业务进行核查,如果超支则对应相关的管理办法。土地开发整理企业要学会建立制度来控制成本开支。第一步要明确成本控制范围,哪些成本项目需要控制,哪些不需要控制;第二步要明确控制程度是多少,不能一味地追求控制限度,要按照额度有章可循;第三步要有配套的考核奖惩机制,保障建立的制度能够落实到位。

2、土地开发整理成本控制对策研究

21、建立健全土地开发整理成本控制体系

(1)利用信息技术降低企业成本费用

成本控制过程中,要学会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来帮助实现目标。信息技术的手段有几项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能够快速的处理大量信息,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率;二是能够获得的信息准确,减少了很多中间环节,比人工处理信息便捷;三是减少了处理信息的成本,如果用人工来处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一旦出现错误,将会重新进行核算;四是采用信息技术能够改变传统的成本核算方式,得出的数据能够顺利地进行分析得出结论。通过这几项便捷的信息处理手段,能够有效的降低成本支出。

(2)重点研究成本控制过程中的敏感因素

在成本控制过程中存在几项敏感因素,对成本变动的影响想非常大。比如工程施工的变更、设计的变更。要建立相应的变更控制体系,加大审核力度,做好前期设计规划工作,减少变更事项的发生。对这些敏感因素重点研究,采取专门的措施实施重点控制。如果企业内部条件允许的话,建立变动因素分析模型,进一步分析每一项目变动产生的成本调整。

(3)高度重视开发整理的预算管理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在开发实施之前,会邀请权威专家进行评审,对设计的可行性及预算进行论证。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编制人员按照既定的工程定额进行测算。比如前期阶段的设计费都能够找到地方或者国家的相应标准,如果找不到相应标准可以对比曾经开发过的典型项目的实施费用。预算阶段是整个开发施工过程的统领阶段,每一项的具体施工都是按照预算来进行的。预算做的不科学会给后期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所以要高度重视开发整理的预算管理,建立相应的预算管理体系,使预算管理程序化。

22、加强对土地开发前期阶段的成本控制

(1)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成本控制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在施工前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论证,是为了保证开发项目以最少的资金投资来获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可行性研究分析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方面论证项目的具体操作性是否可行,项目区的施工条件是否符合要求;第二方面论证项目的社会效益,开发项目的施工完成后带来的社会效益是多少,对农业发展具有多大的意义;第三方面论证市场定位及经济方案是否可行,能否带来经济效益等。

(2)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

设计阶段是土地开发整理中成本控制的关键阶段。项目在通过可行性研究分析论证之后,设计阶段中的成本目标是重要的考虑因素。设计对施工全过程中的影响比例不同,对建设工期的影响比例能够占到60%,土地开发企业应该与设计单位共同配合,完成好设计阶段,从而实现开发整理过程中成本控制目标。

23、施工开发阶段成本控制对策

(1)加强施工过程中协调管理

首先,成立施工建设督办小组,建立相关的例会制度。督办小组的职能是召集施工方、监理单位定期汇报工作进度,对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协调处理。对于复杂的问题应专门组织研讨会,协调推动各项工程的顺利开展,保障农田整理项目如期完成。其次,加强设计部门与施工部门的联系,协调解决由于设计带来的各种问题。往往由于施工技术人员对设计环节的错误理解,造成施工与设计不一致。所以要提高设计的质量,避免由于设计上的技术问题带来的失误。图纸会审是将各个专业的交叉点明列出来,找出大家不懂的设计点;设计交底是让施工单位明白设计意图与施工的具体环节,减少往复沟通带来的人工成本。

(2)加强工程变更的管理

在开发整理项目施工过程中,当遇到施工的实际情况与设计图纸不一致时,若施工条件无法改变,就要申请工程变更。工程变更在农田整理项目中经常出现。工程变更往往会造成项目工程的修改或者返工,造成成本的重复浪费,为了有效控制工程变更带来的成本变动,就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可以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工程变更评估管理体系,加强审核签证管理制度,建立程序化的评估体系严格控制变更情况的发生。

3、结语

土地开发企业如果想取得良好的经营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提高对成本控制的认识,加强企业管理水平。结合案例制定了项目的目标成本,依据目标成本测算了项目的财务指标,以此来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在项目的施工阶段使用了挣值分析法对项目的成本费用开支情况、工期进度情况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项目运转超支、进度滞后。这种办法能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及时反馈项目的进度和费用开支方面的信息,有助于土地开发整理企业及时调整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张喜荣,王天伟.我国土地开发整理的基本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J].科技和产业.2010.8

[2]宋艺竹.基于目标成本法的企业成本管理及应用[J].财政监督.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