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9
/ 2

心理护理干预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探析

徐丽莎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华美院区综合内科 山东 聊城 252600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质量效果分析。方法:选取100例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在本院心血管内科接受病情治疗的重症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n=50例,实施基础护理+心理干预联合护理,对照组n=50例,实施基础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对重症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干预2周后,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强化对患者的心理干预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协助患者改善自身因患病而产生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患者生活质量有了较为显著的提高,且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得到提升,治疗配合度也显著提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心理护理干预;心血管内科重症;护理质量

当前,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以及饮食与生活习惯的改变,促使心血管类疾病逐年提升,并呈现年轻化趋势。心内科所收治的患者,主要疾病类型以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病症为主,多系急重症病情,需要患者长期接受治疗与预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患者对自身疾病的心理压力,出现焦虑及抑郁等不良负面情绪,患者治疗配合度以及治疗效果都难以得到保障。在患者护理中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将会改善患者不良状况,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分组对比的方式,选取100例重症患者均分两组进行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对两组的护理效果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00例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在本院心血管内科接受病情治疗的重症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n=50例,实施基础护理+心理干预联合护理,对照组n=50例,实施基础护理。两组患者的一般基本资料统计如下:观察组重症患者中,有19例女性患者,有31例男性患者,以37-68岁年龄阶段为主,中位年龄在48.34岁。对照组重症患者中,有21例女性患者,有29例男性患者,以34 -67岁年龄阶段为主,中位年龄在46.53岁。两组患者均符合纳入标准,且所有患者意识清晰,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自愿加入本研究。两组患者的基础信息经对比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2对照组。针对于对照组重症患者,给于他们基础护理,主要护理内容是:尊医嘱为患者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定期监测,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合理的给予患者饮食指导与生活、运动引导以及服药指导,保持患者病房的干净、整洁、通风等。

1.2.2观察组。针对于观察者患者给予基础护理+心理干预综合护理。在对照组的基础护理基础上,强化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时,要强化与患者的有效沟通,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关心、问候患者的身体状况,询问有无身体不适等不良反应,以拉家常的形式,缓解医护人员在患者心中敬畏的心态,认真倾听患者真实心声,深入了解患者对病情的顾虑,并耐心为患者解疑答惑。并定期为患者开展相关疾病知识座谈会,让患者以及家属正确认知病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为和谐的医护关系奠定基础。

心理干预。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做好对每一例病例基础资料、家庭背景、病情状况等一般资料的了解与掌握,并依据患者的实际开展开展针对性的心理疏通,护理通过与患者有效的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心中深入的焦虑与顾虑,并在力所能及的基础上,给予帮助,积极引导对治疗较为悲观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可以综合运用听音乐、看电影等转移患者注意力的活动形式转移患者对疾病的负面情绪。

环境支持干预:为患者创设一个积极的治疗环境,在患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共同抵抗疾病的信念与信心,护理人员要在病人住院期间给予耐心指导,鼓励患者与患者之间加强交流,适当组织适合患者的集体娱乐活动,将有着共同遭遇的病友集合在一起,相同的境遇,会增加患者的同理心,获得圈子内的情感支持,调动患者的生活积极性。

患者家属心理状态干预: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与患者的心理状态是互相影响的,因此,在对患者加强心理干预的同时,也要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首先,让患者家属对患者病情有一个全面了解,并让家属认识到在患者的疾病治疗中其占据中重要的角色,家属的鼓励对患者的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要教会患者的家属能正确的面对和处理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况,积极的参与到患者的疾病治疗中,给予患者更多的鼓励、照顾、关心与理解,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使患者保持正确良好的心态,拥有战胜疾病的决心。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意义

应用SPSS21.00 处理软件为统计学信息软件,计数资料用%表示,行 χ2 检验,计量资料用 5eec788708913_html_d33bfa0fad1fa2b.gif ±s 表示,行 t 检验,P 值表示组间数据的差异性,P<0.05 时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评分对比

对重症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干预2周后,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评分对比(5eec788708913_html_d33bfa0fad1fa2b.gif ±s)

组别

n

生理功能

健康情况

躯体疼痛

社会功能

精神健康

情感与精力

总评分

观察组

50

22.9±4.6

11.5±1.5

13.1±2.4

10.1±2.6

8.4±1.9

21.5±4.3

87.5±17.3

对照组

50

16.1±3.1

7.7±1.8

9.4±1.7

7.2±1.4

7.8±1.7

15.6±3.2

63.8±11.7

p

<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重症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干预2周后,其中观察者患者总满意度为96%,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为8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1. 讨论

心理护理主要是医护人员通过对患者进行专业的心理疏导,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同时,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住院治疗过程中增加心理护理干预,还可以及时的了解到患者的心理活动以及护理实际需求,护理人员可以依据患者的实际需求,不断改善护理工作中的疏忽与不足之处,提高护理的质量,对于提高患者治疗预后效果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重症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干预2周后,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由此表明,在心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强化对患者的心理干预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协助患者改善自身因患病而产生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患者生活质量有了较为显著的提高,且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得到提升,治疗配合度也显著提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徐晓娟.心内科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9):297-298.

[2] 马学华.心理护理干预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甘肃科技,2018,34(8):128-129.

[3] 唐素余.心理护理干预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6):239-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