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药品采购监督水平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22
/ 2

提升药品采购监督水平的思考

杨敏亮 张苧月

32707 部队 北京 100071

要: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药品采购工作,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配套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从源头上遏制腐败,降低患者医疗费用的重要举措。它有利于规范医疗机构药品购销活动,提高药品采购透明度,遏制药品流通领域中的不正之风,减轻社会医药费用负担,因而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接受和广泛关注。目前,药品采购已经进入了深水区,怎样发挥监督功能,及时发现薄弱环节,使得采购工作更加规范,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从药品采购监督风险和措施方面进行分析,提出药品采购监督的建议,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药品采购;监督管理;措施

药品采购是药品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其采购的质量和水平会直接影响着药品最终使用的效果,在这一环节中,面临着的管控风险也是多方面的,所以提出其对应措施也是十分必要的。

一、药品采购监督的风险分析

一是法律风险。在采购环节,涉及到的药品种类多、规格差异大,针对不同情况,难以用统一性的法律规范。所以,在法律层面,在采购环节还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法律法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法律对药品采购的约束力对于提升采购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二是监管风险。目前,我国医疗机构所处的垄断地位还是较为明显,这样就会使购销关系不是很合理,药企、医院、患者三者之间都是某一个角度消费者,医院在三者之间的关系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政府约束力不够的情况下,医院的讨价还价、合同执行不到位等现象,会导致采购达不到规范性水平。

三是评价风险。质量是药品的生命线,也是药品采购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但是,在现实中,一些药企为了达到提高自身销售量的目的,往往会通过降低成本、低价销售的方式,来获取更大的销售量。这样,就会使得采购药品质量可能出现折扣,对药品使用和发挥疗效也会有较大的影响。

四是环境风险。我国市场经济走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路,社会和经济环境对药品采购监督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一些药企出于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对于一些新型药物的开始上市时,往往价格过高,药品监管环境也会出现一定的风险。

二、药品采购监督的措施分析

一是法律监督。法律监督是对药品采购组织、实施、招投标等全过程进行法律监督和评价,进而保证药品采购能够在完全公开、公平、公正的情况下进行。如果药品在采购过程中,出现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需要按照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规范,这些法律法规包括:《药品管理法》、《招标投标法》、《药品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及监督管理办法》等等。同时,对于违法违规行为要进行必要的处罚。

二是行政监督。药品采购体制目前逐步形成了行政管理职能和采购职能的分开,这样便于形成采购和监督的分开,通过颁布相关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对相关的采购工作进行监督管理。这里面包含的内容很多,包括:采购目录、工作机构及其职责、工作步骤和程序、采购供应商的准入资格等等。通过行政手段实现对药品采购动态监管,从采购源头开始到最后执行情况,实现全链条的监督。

三是制度监督。制度是实施法律和行政监督的重要保证,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制度,使采购环节能够在制度上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协作的制度格局。药品采购监督应该建立、完善和强化各类监督制度,包括集体决策制度、定期轮换制度、请示报告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等等,来实现全方位监督。

四是社会监督。药品采购不只是政府或者医院的事情,还和普通大众自己的利益是密切相关的,所以需要将广大民众纳入进来,特别是在药品采购信息及公开方面,需要及时向媒体和社会公众公开。通过多种形式,例如设立举报信箱、公开投诉电话等等,多渠道和全方位建立药品采购社会监督体系,实现药品采购全公开。

五是供应商监督。供应商是药品采购第一受益人,采购过程是否规范和高效,他们是最有发言权的,往往在这点上他们会对采购过程格外的关注。一方面,把他们纳入到监管范围,可以很好地监督我们的工作;另一方面,也要求药品监管工作要时时处在规范的范围内,做到“阳光作业”。可以对其实行“四公开”,公开采购计划、公开报价资料、公开采购标准、公开结果过程,这样才能真正推动药品采购监督的不断规范。

三、药品采购监督的几点建议

一是关注监管重点,严格采购程序。包括:监督药品采购计划,可以根据医疗业务多少、用药多少、物价变动影响、市场供求关系和季节变化,来合理安排药品储存量,对其进行充分地调研、分析、研究;审查采购渠道,根据《药品管理法》,监督部门应该督查各项制度规定的落实情况,确保药品质量、规范采购行为,对采购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及时遏制;审核药品采购财务数据,比较不同渠道进药的采购成本,掌握采购资金实际支出情况,对资金实行定期结算、详细登记、及时公开。

二是强化监管职能,健全监管队伍。对药品采购监管,主要需要监督药品购置计划,看是否按规定编制、药品购入渠道是否合法合规、药品采购过程有无违法违规违纪情况、药品购入后的流向、医生使用药品是否合理、法规制度学习是否有效落实等。同时,要建立专业的药品监管队伍,主要是对药品采购、存储、制剂、临床用药等方面进行监督,保证药品质量和使用。把和采购相关利益方和大众纳入到监管队伍,扩大监管队伍人员范围。

三是注重业务培训,做好配套管理。首先,需要把好人员入口,把政治品质好、思想作风硬、业务能力强的人员选调到采购监管岗位上来,同时要组织经常性学习教育活动,特别是要加强业务学习,使监管人员熟悉政策、熟悉法律、熟悉行情、熟悉业务,使之更加专业。配套管理方面,加强药品进出库管理,做好货物相符、货量相符,避免漏入、错入,坚持出入库制度,严格拨出程序和手续,并定期向有关业务部门报告,定期进行盘点工作,如果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并进行纠正。

在新的医改背景下,建立和完善药品采购监督制度和机制,各级应该提高思想认识,明确监管职能、提高监管效率、加强监管能力、推进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对于医院而言,应该加强药品采购和管理的内涵建设,规范药品采购和管理行为,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大众也应该主动接受医药知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运用医改的新政策来监督采购行为。

参考文献:

[1]高丛珊,史宇鹏.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的实施效果—基于中标企业数量与中标价格的实证分析[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5(8)

[2]赵斌,梁海伦,朱明君.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机制招标采购主体设置规律述评—基于欧盟国家不同医疗保障制度实践经验的总结[J].中国药房,2012(12)

[3] 李思杨.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济南:山东大学,2008

[4] 郭磊,邵蓉.浅谈国家对药品名称规定的合理性[J].上海医药,2008(6)

[5] 徐娟.药品名称规范使用中的问题与建议[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3)

[6] 曹健.药品采购制度如何改革[J].中国卫生,2016(5)

[7] 王莹.药品集中采购是否适用《政府采购法》的相关思考[J].中国政府采购,2016(1)

[8] 傅鸿鹏,陈晓云,张欣.药品集中采购的关键问题和对策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