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三个原则,以“互联网 +”提升思想政治课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22
/ 2

坚持三个原则,以“互联网 +”提升思想政治课质量

刘安妮

烟台高级师范学校 264000

【摘要】移动互联网的科学运用为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教育的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新的契机。在“互联网+”时代,学校在推动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提高思想政治课教育的教学质量中,必须坚持“内容为王”、师生互动沟通、线上线下结合的原则。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教学质量 “互联网+” 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传播主渠道。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发展,移动媒体将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要坚持移动优先策略,建设好自己的移动传播平台”。在“互联网+”的时代,学校要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育理念,坚持“内容为王”、师生互动沟通、线上线下结合的原则,积极主动推动互联网与思想政治课深度融合,来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

一、“互联网+”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积极作用

(一)“互联网+”,可以焕发思政课教学的新活力

当代大学生,尤其是90后95后,由于受到所处时代和社会环境影响,接触到的新鲜事物和信息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广泛,使得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也更加注重求新求异。通过互联网平台和应用技术尝试多种教学方式,可以真正摸准90后、00后的脉搏,了解当代青年人的关注热点和理想诉求,从而积极引导、主动发声,使思想工作更具有时代感、吸引力、说服力,以确保思想政治课教学有力度、有活力、有成效。

(二)“互联网+”,可以增添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思想政治课必须与时俱进。借助“互联网+”,可以实现思政课教学方式手段的不断创新,让思想政治课教学走出枯燥范畴,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参与思政课教学实践的积极性,确保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有效传达。

“互联网+”,可以让思想政治课教学真正融合知识性、教育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把思想政治课课程的重点内容与图片、视频等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动态呈现到学生面前,在立体化的互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不断增添思政课的吸引力,进而不断促进实现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有效传达。

(三)“互联网+”,可以拓展思政课教学的空间

运用“互联网+”,可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不再局限于一周四节不足两小时的课堂教学和一学期一本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理论学习,通过打造课上课下两个课堂和网上网下两种空间二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新媒体平台真正融入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使思想政治课教学活跃起来。如,可以把微信、QQ等网络社交平台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紧密结合,建立专门微信群或QQ群,依托老师和学生双向定期上传时政新闻、精彩片段、生活经历等,使思政课教学的精髓和目的转化为无数个不起眼、学生喜欢看、有很强教育意义的视频、资料、新闻等,实现正能量和好的新闻资讯占领大学生业余阵地,达到开辟思想政治课教学第二课堂,拓展思政教育影响空间的目的。

(四)“互联网+”,可以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离不开师生间充分沟通。利用“互联网+”,可以有效地增加师生之间的了解、沟通、协调,变过去老师主导教学和以传统经验为主的传统课堂,为教师与学生共同商定和充分沟通现代型课堂提供了契机。借助师生之间的及时多样交流,能够发现问题、商定方法和完善教学,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在传授理论知识和主流价值思想同时,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容更加契合学生要求、形式符合学生期待、过程适合学生口味,发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影响力和理论实效,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在学校学生心中有地位、扎住根、起作用、见实效。

二、以“互联网+”提高思想政治课质量,必须坚持“三个原则”

(一)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

在“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将技术创新与内容呈现深度结合,真正形成依托于互联网的内容生产能力,打破内容形态界限,创新内容表现形式,以内容优势赢得竞争优势。

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量巨大,内容多元化。虽然这些丰富的信息资源有利于思政课教学,但也会带来较多的虚假信息,影响学生的价值判断以及思想走向。顺应“互联网+”趋势,学校要优化网络平台内容供给,把正确的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思想政治课教学始终,遵循思政课教学的科学规律、网络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等,运用师生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因此,在运用“互联网+”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过程中,学校要注重坚持“内容为王”的基本原则,不管媒体产生何种转变与融合,都要确保信息内容的正确性。

要加强主题教育网站、学生互动社区、专业学术网站和“三微一端”建设,深入学习和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师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坚定理想信念,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同时,抓住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节点,在网络平台上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吸引师生广泛参与,使其确立强烈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二)坚持师生互动沟通的原则

要不断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需要积极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手段,使思政课教学的内容更具吸引力感染力,为此,必须坚持推进“互联网+”时代的师生沟通互动交流,以确保教师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情况,突破单向度的知识传递,拓展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入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特点和现实需求,掌握其媒介使用习惯,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课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亲和力。

建立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师与学生关系网络,形成教师与学生、个人与组织、辅导与活动之间各类资源的有效对接,在双向互动过程中,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现实需求和情感诉求;通过公众号、微信群、小程序、网络社区等渠道,组织学生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从思想情感上增强其对国家和集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三)坚持线上线下结合的原则

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面对面的教学模式。“互联网+”时代,可以通过融合各种新技术和教学方法,利用线上学习和线下课堂教学的互补,使思想政治课具有更加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效果。学校要整合信息传播方式和渠道,促进线上线下结合,构建起完善的信息网络,使广大师生以多种途径接触优质信息,做好思想政治课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要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增强网络新技术和新传播手段的运用能力,使用具有时代感的语言和新媒体工具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要积极推动信息化教学手段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加强思想政治课的开发和建设。如,积极打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平台”“思政云课堂”,运营相关微信公众号平台,录制思想政治课精品课程视频,构建名家名师全参与、课内课外全覆盖、线上线下全互动的立体式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体系,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网络+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并不否定传统课堂教学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和教师的言传身教,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而是将两种教学模式结合起来,既要完善现有的在线教学平台的教学方法,又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最终形成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教师主导和学生自主的多元教学体系。

在“互联网+”时代,学校的思想政治课要紧密结合互联网发展特点,搭建各种新媒体平台,推动思想政治教学改革,打造学习、实践、教学、资源于一体的思想政治课网络教育教学平台,实现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有机结合,实现线上与线下充分结合,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内化能力和思维能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使理论真正走进大学生的内心,外化为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实际行动,真正实现对学生正确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导向,使他们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