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机电事故分析及预防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24
/ 2

煤矿机电事故分析及预防措施

张小川

陕煤集团神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陕西省神木市 719300

摘要:煤矿机械事故对煤矿安全生产造成极大困扰,面对井下复杂的作业环境如何开展机电事故预防与安全管理工作是当前亟待思考的一个问题。文章通过对煤矿机电事故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煤矿机电;机电事故;事故分析;事故预防

引言

现阶段内,我国大部分煤矿企业在生产运输中使用比较多的先进的煤矿机电设备,但由于我国的煤矿运输路线较长,再加上运输的范围比较广,就导致煤矿生产运输中出现了比较多的安全隐患,进而容易造成出现较大的事故。这就需要煤矿相关企业真正认识到煤矿机电及运输事故防治的紧迫性,并根据具体的生产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而不断提高煤矿机电管理及运输的效率,进一步推动我国煤矿行业的快速发展。

1煤矿机电事故产生的危害性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需要以机电设备为基础,进行合理的开采,其设备占据着煤矿开采工作的主体,同时也是发生安全事故的重点。据相关调查发现,我国煤矿事故大多数由机电设备引起,当发生煤矿机电事故时,可能造成严重的系统性故障,引发企业停工停产,对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事故的发生还有可能造成煤矿系统瘫痪,生产系统需要全面进行更换,不仅增大煤矿企业的成本,还可能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最终降低企业的形象。煤矿开采关乎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民生,同时一旦发生事故还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煤矿机电事故产生的危害较大,影响的范围较广,如经济、个人、家庭、企业、社会方方面面,带来较为严重的后果,因此应加强重视力度,合理进行煤矿机事故分析,以保证生产安全。

2煤矿机电事故原因分析

2.1 设备老旧,维护存在问题

煤矿企业大量广泛使用机电设备进行井下作业生产,虽然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水平,但是对于设备的维修保护保养方面还存在明显问题,许多机电设备在长时间高负荷的使用后并未得到维护,因此逐渐出现问题故障。企业对于老旧设备的更新与维修并不关注,许多设备超年限使用,自然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企业的相关专业维修人员明显存在缺口不足,机电设备的日常维护难以全面兼顾,更加剧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危害和隐患。

2.2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比较低

导致煤矿运输车辆运行中常出现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就是相关工作人员,由于部分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比较薄弱,往往会出现各种漏洞,最终出现人员伤亡等情况。在实际生产和运输的过程中,部分煤矿企业往往会忽略煤矿生产的安全性,甚至部分企业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仍存在严重的违规行为,尤其是非法经营。就目前的发展而言,部分煤矿企业的以及相关运营商的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相对来说比较低,而且企业工作人员并不能熟练的掌握运行中的关键技术。而且,部分工作人员的机电设备进行日常检查工作也只是走个过场,没有及时发展设备内部的部分故障,这就导致这些故障问题在设备运行的过程中不断扩大,从而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出现人员伤亡等情况。

2.3生产安全制度因素

对于煤矿企业来说,在日常生产过程中,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完善,合理进行安全控制,以降低煤矿机电事故发生几率,满足生产需求。但现阶段部分煤矿企业未能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存在大量的缺陷,例如生产岗位存在的漏洞,生产过程中责任主体不明确,出现明显的相互推卸责任情况,发生的问题难以及时进行合理的解决,未能建立处罚机制,整体安全防范意识较低,生产较为松散。

3煤矿机电设备事故的预防措施

3.1加强安全意识的教育

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第一项优化策略就是安全意识的培养。在煤矿机电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安全意识的培养十分的关键,煤矿企业与其他的企业相比,风险程度更高,在进行人员的选拔时,应该尽量以精简人员为主,因此,安全意识的培养十分的关键。煤矿企业的领导人应该定期的举行安全意识的宣传,定期的人员进行安全意识的教育,从根本上提高整体工作人员的安全水平。除此之外,企业的领导人员应该有安全意识,起到带头领导作用,从上到下形成一种安全工作的氛围。在煤矿工作的正式进行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对一些安全隐患尽早地排查,从根本上提高整体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3.2定期维修检查机电设备

预防机电运输事故还需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在进行机电设备检查维护时要做到全面细致,在检查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常用的设备进行检查,还需要对一些非常用的设备进行检查,将机电运输事故消灭于萌芽中;在对设备进行检查时需要派遣专业的检查人员进行检查,这样可以提高检查工作的效率,有效的检查出设备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对问题进行解决,避免机电运输事故的出现。煤矿井需要加大投入力度,拿出专项的设备维护以及更新资金,对于设备中存在的小问题进行维护,对于一些无法正常使用的设备,要及时的进行更换,增强设备的安全性,减少由于设备的原因而导致的机电运输事故的出现。

3.3建立并完善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

首先,企业的相关生产管理人员需要严格监督,并有效的落实安全责任制。而且,企业需要针对监督管理工作设立相应的责任制,从而确保煤矿企业生产的安全性。其次,煤矿企业的相关负责人需要重视并加强监督管理机制的实施,在执行和落实有关管理规定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另外,企业需要针对员工的工作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和奖惩制度,使员工能够认识到自己在工作中的安全是有保障的,进而不断提高他们的责任感。而通过严格的奖惩可以更好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他们努力工作,进而不断提高煤矿生产的效率,进一步推动煤矿企业的快速发展。

3.4做好安全制度监督工作

加强科学的监管与监督,从整体上进行完善,并适当建立惩罚机制,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以满足现阶段的发展需求。科学的制度管理有助于煤矿企业自身与员工相结合,根据员工的特点需求促使员工进行合理的分配,激发出员工的潜能,促使每一个人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保证生产安全。合理开展监督,严格按照制度执行,降低机电设备的故障几率,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适当进行奖惩,将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合理预防现有的安全隐患,将不安全的因素清除,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满足现阶段的发展需求,提升安全系数。

3.5建立监控预警系统

煤矿井没有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不能及时发现设备中存在的问题,甚至即使发现了设备中存在的问题,多数的煤矿井采用的是对设备进行简单的维护而不是对设备进行更换,投入力度小,虽然可以增加煤矿井的收益,但是煤矿井在开展工作时会加大机电运输事故以及其他事故出现的风险,制约着煤矿井工作的持续发展。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最后一项优化策略就是监控预警机制的建立。在机电设备的管理过程中,要注重管理效率,建立监控以及预警的机制十分的重要,通过预警机制以及监控机制可以对使用的设备进行更加充分的了解,更好的了解设备的使用性能。监控预警机制主要应用的是人工智能体系,自主的有关的数据以及信息进行收集,进而对操作系统进行研究,提高对机电设备的管理效率。

结语

总而言之,煤炭开采机电事故的发生严重危害了井下工作的质量效率以及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文章对井下机电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其预防措施进行了总结阐述,希望能够帮助解决井下机电事故问题,提高井下工作的安全性与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明轩.我国煤矿机电事故现状及应对措施[J].煤矿安全,2019,50(04):245-247.

[2]雷鹏.煤矿机电事故分析及预防措施探究[J].能源与节能,2019,12(04):46-47.

[3]郑万波,胡运兵,王光荣.煤矿安全生产机电事故风险管理体系在南桐矿的应用[J].能源与环保,2019,41(02):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