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管理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29
/ 2

强化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管理方法

张娜

北京城建和泰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102488

摘要:建筑材料管理是建筑施工工程的前提保障,建筑材料的质量水平不仅对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好坏有着直接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对建筑的造价投资起到关键性的影响。合理节约建筑材料成本是提高建设单位综合效益的关键。建设单位要不断加强对建筑材料的管理,增强竞争力,力争在建筑行业中实现稳步发展。

关键词:建筑施工过程;建筑材料;管理方法

1导言

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中,必须深入了解各项主要管理问题的成因及外在表现特征,灵活采取并贯彻落实上述各项管理强化措施,构建健全建筑材料管理体系,才能有效预防各类管理问题及施工问题的出现,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及企业经济效益提供有力保障。

2建筑材料管理的重要性

2.1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建筑材料的质量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起着决定性、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建筑材料不仅能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还能使建筑物更加的功能化、智能化。同时,建筑材料的质量对施工过程中工人的安全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建筑材料的管理 。只有保证质量,才能考虑经济问题。从短期来看,高质量的建筑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性。从长远来看,用高质量的建筑材料建造的建筑可以为建筑公司创造良好的声誉,为建筑公司创造更大的利润。

2.2降低施工成本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是加强建筑材料管理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建筑材料的检测,建筑公司可以对材料的质量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方便选择高质量和低价格的建筑材料,有效降低成本,创造更大的利润。目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材料检测技术已经变得更加成熟,许多建筑企业都有自己的检测设备。通过建筑材料的检测,不仅能有效提高建筑物的建造质量,降低建设成本,而且可以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事故,避免损害公司的声誉。

3建筑施工过程中材料管理水平及效率的具体强化措施

3.1 分类管理

(1)分类标准。对不同种类建筑材料进行合理分类,才能为建筑材料分类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前提基础。目前来看,在多数建筑工程中,普遍选择将建筑材料分为消耗性、周转性以及零星三类。其中消耗性建筑材料主要指钢材、混凝土、木材、砌块等消耗量较大、且可构成建筑工程实体的建筑材料。周转性物质则指不构成建筑实体,且需要反复使用的各类装置物资,例如模板、支架、各类临时作业设施等等。零星物资则具体指,既不构成建筑实体、且使用频率较低的各类物资,如铁钉等五金电料以及各类施工工具。(2)细化分类储存管理标准。在多数建筑工程中,为追赶施工工期、提高施工效率,企业普遍选择将一定数量的建筑材料在施工现场中进行临时储存,从而结合实际施工情况、进度而随时使用各类建筑材料。但不同种类建筑材料的储存要求有所不足,极易受到管理因素影响而出现建筑材料潮湿受损、变形损坏等问题。因此需要对各类建筑材料的具体储存要求进行明确。以施工现场堆放储存为例,钢筋、盘条筋材料的堆放高度需要控制在 0.8-1.0m 以内,采取钢筋防潮防锈措施。门框、窗框材料的堆放高度控制在 1.5m 上下,可选择将其在棚库或者露天环境进行储存(视气候条件而定)。水泥材料需要在相对较为干燥的库房内进行储存,抑或是在露天储存时采取相应防水措施。(3)细化各类建筑材料入库质量要求。在建筑材料入库管理环节,需要对各类建筑材料的具体入库质量要求加以明确规定,为入库管理与材料质量检测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标准。例如在钢筋材料入库环节中,需要对同批次钢筋材料的重量进行检测,在必要情况下选择开展拉伸试验以及弯曲试验,确保各炉钢筋材料之间的碳含量偏差值在 0.02%以内,锰含量偏差值在 0.15%以内。

3.2 明确建筑材料管理重点

(1)材料验收。在验收环节中,管理人员需要基于物资采购方案对各类建筑材料的相关凭证(物资标签内容等)进行核对,重点对建筑材料的数量(包含规格型号)、外观质量(材料外观节后完好程度、是否存在变形等质量问题)进行检测、验收,随后对验收工作信息与开展流程进行记录、报备。例如在钢材验收环节中,需要对不同批次钢材的标牌信息、实际重量、规格、支数以及长度等进行检测。(2)建筑材料储存管理。在材料储存管理环节中,需要管理人员严格遵循相关工作标准规范流程,确保各类建筑材料的堆放高度、库房内分布结构保持整体规范、分类明确。例如在库房材料储存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划定诸多材料储存分区,各分区所储存材料的种类有所不同,做好相应标识信号(区号定位、架号定位、位号定位、排号定位)。同时在领料表上标注所需领取各类建筑材料的相应编号(基于所制定号位标准而定),以提高领料、材料储存管理水平及效率。(3)材料出库管理。在部分建筑工程中,由于材料出库管理流程较为模糊,偶尔会出现实际出库材料数量有误、所领取建筑材料被更换为劣质材料等问题。针对于此,需要相关施工部门及管理人员提前提交建筑材料领用审批申请,待审批通过后再由多名管理人员对建筑材料进行签字领取(杜绝代签现象)。在受到人为因素影响出现更换劣质材料等管理问题时,及时对相应责任人进行处罚。(4)选择适当材料盘点方法。需要结合实际建筑材料管理工作开展情况,选择适当材料盘点方法。例如针对钢筋材料,需要在施工现场组织开展原材料以及半成品数量盘点工作,并在管理制度中对盘点计算公式以及各项附属说明进行明确规定。而针对钢管扣件,定期对材料实际损耗量进行盘点、统计即可。

3.3 构建健全建筑材料管理体系

在建筑材料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当务之急需要对现行建筑材料管理体系加以健全优化,提高不同管理环节之间的衔接程度。为实现这一目的,对各项重要建筑材料管理环节的具体管理内容进行阐述。在前期策划环节,需要对《项目策划书》、《现场规范标准》以及《项目物资管理决策书》进行制定;在计划管理环节,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对物资总需求计划、批次采购计划、月度(或是其他时间单位)采购计划、施工节点需求计划等具体物资采购管理计划进行制定;在验收入库环节,基于相应管理标准对各批次、种类建筑材料开展质量检测、核对(主要核对凭证、数量及规格型号)以及分类工作,同时制定、出具验收单、入库单等文件;在储存管理环节,需要管理人员基于相应标识凭证对各类建筑材料进行分类管理与储存,提前采取相应管理措施,例如组织开展盘条筋防锈处理作业;在出库管理环节,管理人员基于相应表单组织开展领料工作;在盘点管理环节,不定期对施工现场所使用、库房所储存各类建筑材料的数量等开展清查盘点工作;在消耗核算环节,对各类物资的实时消耗情况进行统计,在其基础上制定限额领料节超分析表、物资收支存月度表等报表;在账簿管理环节,需要按类建立相关报表,并在交工一定时间内移交至相关物资管理部门进行核查报备。

4结语

我国建筑业发展迅速,在保持高速度增长的前提下,如何保证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建筑质量,确保整个工程合理、有序、顺利的开展,已成为目前建筑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建筑施工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繁琐、涉及面较广的大型工程项目,其中建筑材料的管理是确保建筑工程实施的前提和重要保障,是实行建筑施工等一系列工作的物资基础,建筑材料管理不仅和建筑施工的质量关系密切,而且对施工水平的提高和施工成本的减少起着关键性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淑艳.浅析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的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02):36.

[2]宋蕾.新形势下施工过程中的建筑材料管理探究[J].江西建材,2017(21):234+239.

[3]杨军.浅析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的管理[J].四川水泥,2017(09):189.

[4]徐英姿.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管理[J].住宅与房地产,2017(18):241.

[5]李欣.加强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管理的具体策略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7(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