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改革中的管制班组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29
/ 2

浅析改革中的管制班组管理

陈嘉奇

民航西北空管局 陕西西安 710082

1、引言

安全是航空运输业永恒主题。中国民航空管系统始终以保障安全为目标,同时以优化服务为发展。然而随着外因的不断复杂化,民航运输业飞速增长的客观现实,空管自身束缚明显,致使保障安全与提高效益相互挤压、十分窘迫。新形势下民航局果断实施改革,十分重视空管系统改革。空管系统管制单位要主动担当、实事求是,科学分析问题,有效落实改革。针对近年来凸显的行业矛盾,我们看到更好地开展管制班组建设是有效手段之一。学习科学的管理理论可以帮助管制单位快速明确差距和目标。本文将重点阐述“企业全面关系管理”理论之于管制班组管理的指导和拓展,站在管制的角度浅析在改革的各个方面工作中管制单位的责任所在,期望在管制班组不变的安全理念与工作作风中,寻求内容的丰富和管理的发展。

2、管制班组管理现状

管制一线单位采取分组管理、轮换上岗的模式,是空管安全事业的中流砥柱。但随着民航航班量飞速增长,扇区细化趋势越发明晰,管制队伍不断壮大,分散的管理不足够很好的保障发展。突发状况急于回避,个别矛盾不予关注,旧的思路习以为常,在人员越来越多的条件下,这些原来看似不构成问题的情况,都成为了引起事件的因素。

3、管制班组管理改革

3.1、企业全面关系管理

企业全面关系管理(Total Relationship Management,TRM)以关系为中心的综合集成管理,把内部部门构建关系、维持关系、提高关系的活动构成为一体,通过满足顾客、成员、社会的需求,实现企业目标,达到长期成功。它强调面向综合管理,即职能管理与流程管理的综合。职能管理是纵向管理,流程管理是横向管理,关系管理则是综合职能管理和流程管理的矩阵管理,是企业价值流的管理。强调面向生产过程,产品关系的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强调面向效能最优,追求“最经济的水平”与“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完美统一。

3.2加强综合管理

为紧跟改革步伐,提升管制服务,管制一线单位要依托体制改革,加强综合管理。就是要整合管制各组,加强统一管理,优化班组管理。

副班监督和确认主班,及时提醒和纠正冲突;不同席位间沟通协调,理性、包容,高效完成交接;上下级沟通畅通,及时处置突发事件,落实监管、整改工作等,构成班组横向流程管理。

随着管制各单位综合办公室工作的不断完善,要加强各单位整体纵向职能管理。管制员按职能分为带班主任、教员、管制员、见习管制员等。见习管制员的岗位培训,一方面是技能训练,一方面是素质培养。教员在教学中对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都严格要求,对工作作风和价值观念也悉心以授。目前奋斗在一线的管制员中,技能成熟、值班可靠的一批教员,基本都带出了多个徒弟,是绝对的中坚力量。经过的考核提拔的带班主任,更是业务拔尖、组织得当、经验丰富、遇事沉着的精英。针对带班、教员、新工做好管理与服务工作,使员工得到更符合岗位需要的职能管理。

单位纵向职能管理与各组横向流程管理相综合,形成矩阵形式的关系管理模式。比如,带新工作是教员负责、带班监督制,但教员的言传身教不能代替了集中学习,一对一的教授方式有利于快速掌握技能,集中学习与交流对于统一思想、传递价值更有好处,应当在带新工作过程中加入适时的集中学习、课题讲座;徒弟的认知多源于师父的传递,师父的取向常左右徒弟的判断,个别的行为可能影响到一大片,要不断加强对中坚力量的引导与管理,注重教员的素质教育,组织多方面学习,提高教学水平与沟通能力;加强一线管理人员管理理论更新和业务技能锻炼,开展跨区域观摩访问等。

3.3、加强过程管理

在管制班组管理工作中,要强化综合矩阵管理,还要优化生产过程控制。就是合理安排有限的资源:劳动力、生产资料、技术、信息,最大限度地满足需求。

管制班组通过管制服务、技术支持、空域管理、业务协调、风险管控、应急处置等一系列过程,实现空中交通管制安全,提供满足民航需求的空管服务。民航局党组会议指出,“要紧紧抓住劳动用工、定岗定员、薪酬制度等三项制度改革这个龙头”,这三项制度改革来解决劳动力配置。带班通过了解性格、习惯,掌握情绪、状态,解决矛盾、困难,来调配值班力量。注重新老搭配、优势搭配、习惯搭配、互补搭配,注重有效沟通、信息畅达、集体决策、科学追责,注重疲劳管理、应激强度管理、团队协作训练、工作满意度管理,综合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熟练运用生产设备设施,运用自动化系统,与设备保障单位协调合作,使“人-机-环”相促进,实现生产资料管理。合理规划和使用航路、航线,科学设计和实施管制指挥,系统培训和考核管制技能、协作能力,实现技术管理。与各保障单位加强协作,与航空公司、机场、军航加强协作,应用协同决策等各种信息处理平台,促进安全与效益需求的平衡提升,实现信息管理。各部分管理共同构成管制资源管理,形成面向生产过程的关系管理模式。

为缓解人员压力,避免人为因素可能导致的差错;为开创队伍新局面,充分发挥空管改革动力,还要在生产过程中系统采取更多积极举措。比如:空管系统在改进双岗制、扇区容量,及管制员资质能力评估、绩效分配等方面努力探索,大力提升运行管理品质;采用技术手段,在防跑道侵入、流量管理、地面监视设备等方面积极改进和提升,有效降低工作负荷;此外,还可以提供面向生产全程了解专业理论、管理理论的学习平台,提高对各个环节工作的认识,提高参与席位以外工作的积极性;优化记录、报表、档案的管理利用平台,鼓励管制员提升研究水平,鼓励管制员跨学科学习,鼓励发挥特长和兴趣,提高管制员能力培养上线;加强与各保障单位、航空公司、机场、军航的相互学习,在改革中构建新关系,提高老关系,共同推进民航局改革整体目标实现等。

3.4实现效能管理

完成管制班组管理工作,还要兼顾效能。效能:效果,效应,效益,达到目标的程度,在完成目标的基础上,衡量结果的量和质、影响力、满意度等。管制服务效能要在保障空管安全的基础上,兼顾顺畅、节能、舒适等需求,追求核算成本与满足需求两者间相平衡,相促进。

以安全为基准,以市场为导向,依照民航改革《意见》与《方案》的规划,做好面向安全、面向市场、面向民航的改革部署,提供高效能的优质服务,追求航班量与正点率继续高速增长,满足“顾客”需求。

以践行民航精神为指引,以优良的工作作风和奉献精神,捍卫管制员队伍的自豪荣光。同时,继续促进多平台、多形式宣传,凸显管制员的职业价值,展现安全可靠的专业技能与沟通水平,展现积极健康的劳资关系与用工环境,展现自信阳光的职业形象与人性服务,提升空管行业社会影响力,满足社会需求。

目前管制管理工作主要针对管制人员管理,缺乏挖掘需求和长远规划,长期封闭的管理氛围使得面对问题反映迟钝。要积极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必须快速应变。民航局党组会议指出,“空管是民航发展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行业,是保障航空安全运行的中枢,是民航强国的重要支撑,空管系统的质量和效益直接影响着民航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管制单位充分认识到职责所在,深入落实改革举措,积极寻求自身发展。高标准、严要求,树立追求卓越的发展理念。

参考文献

[1] 葛星.《企业全面关系管理(ETRM)之三》.ATM研究院2005.6.20

[2] 程君.《空中交通管制班组资源管理研究》.《现代企业文化》2012(6):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