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性化理念的老年公寓交往空间设计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04
/ 2

基于人性化理念的老年公寓交往空间设计浅析

刘琼 1周晓媛 2

1中国启源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18

2 西安科技大学 陕西西安 710058

摘要: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加,社会对于养老建筑的需求也日益增强。作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形式之一,老年公寓的设计也成为设计师重点研究的对象。本文以现有老年公寓中存在的设计问题为导线,基于人性化设计理念,以适老化原则、生活化原则及互动性原则为前提,以提高老年人公共交往活动的发生频率为目的,浅析了老年公寓中交往空间的设计手法。以期能提升老年公寓中公共活动空间的品质,增加公区对老年人的吸引力,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物质空间环境。

关键词:人性化、老年公寓、交往空间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急剧加深,人民对养老服务业需求的日益增长,随之诞生的老年人照料设施也百花齐放,如CCRC社区、老年公寓、长期照护机构及小微照护机构等。无论那种形式老年人照料设施,均以满足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为目标。为了使老年人在养老设施内,能获得更多的安全保障,更加的便捷生活条件,更加丰富多彩的老年生活,我们应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融入到照料设施的设计全程中去。本文将着重探讨基于人性化设计理念的老年公寓交往空间设计。

一 老年公寓

老年公寓(apartment for the aged),是专供老年人集中居住,符合老年体能心态特征的公寓式老年住宅,具备餐饮、清洁卫生、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服务体系,是综合管理的住宅类型。1

二、老年公寓现存问题

随着养老市场发展,市场上涌现出多种形式,不同定位的养老公寓。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虽然每个养老公寓都有自己的客群吸引点,但总体来说,还是存在以下问题。

1、重装修、轻流线

现在很多项目都把重点放在了室内装修上,而对老年公寓内部的空间、流线及各种人性化设计推敲甚少。因此当运营介入、老人入住时,就会发现很多问题,从而导致了后期运营过程中人力浪费较大或者空置率高。

2、重床位数,轻公共空间

开发及运营部门处于经济核算等方面的考虑。在养老公寓的设计中,通常会强调出床率,这就会引发常见的养老公寓内公共空间过小或者缺失的问题。由此而来,使得老人只能在自己的房间或者床位附近活动,或者只能走出房间,参加室外活动。由于全国气候各异,很多地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加上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抵抗力变差,更易生病。因此像这种养老公寓,老人活动范围有限,很难在长时间内保证其身心健康。在长期的运营检验后,这种方式会并不会成为主流市场。因此,一味强调出床率而弱化公共空间的设计方法是不可取的。

三、老年公寓人性化设计理念

通常,老年公寓设计以“安全、自立、健康、适用”为标准。这是设计的基本依据,在此前提下,我们应更多的从老人需求去考虑,从人性化设计理念出发,探讨适应当代需求的设计原则。

  1. 适老化原则:也满足老人生理机能需求为先。

基于老年公寓服务对象的生理及心理机能衰退状况的考虑,设计的首要原则是适老化。适老化设计是指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及行动特点做出相应的设计,包括实现无障碍设计,引入急救系统等,以满足已经进入老年生活或以后将进入老年生活的人群的生活及出行需求。适老化设计将使建筑更加人性化,适用性更强。

  1. 生活化原则:打造生活空间的“烟火气”

生活化原则指的是在设计中,空间的打造应该以延续和满足老人以往的生活模式为原则,而不是简单的以精装修样板房的形式打造高品质的视觉效果,让老人进入机构后去适应新的生活模式。这种割裂老人过往生活的方式,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并不能得到使用群体的认可。生活化原则的设计,使老人进入机构后能快速的适应,它是对老人精神需求的回应。

  1. 互动性原则:公共空间以促进交往行为的发生为原则

老人在进入公寓后,进入全新的环境,远离以往的社交圈,其对公寓并未形成认同感及归属感。如何使老人快速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并对老年公寓产生归属感?以空间设计促进交流的产生,促使老人在交往中建立新的社交圈层是最切题的方法。因此我们在老年公寓的设计中,因以增强老人互动性为原则,以高效能的公共空间设计促进交往行为的发生。

四、老年公寓人性化设计方法

基于人性化原则,如何在此框架下进行实际设计,如何创造丰富有趣、具有吸引力公共空间,如何通过优质的空间调动老人参与公共活动的热情,在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种设计方法以供探讨。

  1. 弱隐私、强交互,加强楼栋间互动

在养老社区的设计中,老人多以家庭为单位,其起居、生活及活动行为主要是在居室中发生。因此,设计中通常强调老人生活区的私密性,规划布局也常以平行式为主,在保证楼栋私密性的同时,可以使每户享受到最佳的景观及视线资源。但在老年公寓的设计中,独居老人比例大幅增加,除老人的日常起居在公寓中完成外,我们要促使其它的行为活动在公共空间中进行,以增加老人间的交往活动发生。因此,设计中要弱化居住单元的私密性,改为围合式的布局,形成楼栋间的公共活动空间,从而增加不同楼栋居民的见面机会,加强楼栋间互动。随着公共活动空间使用人数的增多,交往的发生频率也会随之增加。

  1. 公区采光及景观优先

在养老公寓内部的空间的设计中,我们要改变以往养老社区设计中将日照及景观资源优先分配给居住空间的思维模式,改为公共起居室、公共活动空间优先,以增加公区对老人的吸引力,促使老人走出房间进入公区,为公共交往的发生提供条件。

  1. 高公摊低得房率模式

养老住宅的设计中,公共使用区域的设计通常延续普通住宅的设计手法,即尽可能减少公共区域面积,增加单户的得房率。但养老公寓的设计应更注重公共空间的设计,为老人公共活动创造可能性。完善公区功能,增大公区面积,使公区环境优于住房环境,才能吸引更多的老人走出房间,参与公共交流。同时,由于运营及销售模式的不同,即使单户的得房率低,也不会影响养老公寓的销售。

  1. 强调公共空间丰富性及共享性

在创造了充足的公共空间后,如何嵌入公区功能,丰富公区活动,使公区空间能真正达到优质、共享将成为重点。在设计公共交往空间的功能时,我们要考虑到不同老人的需求,如按老人身体状态划分的有活力老人活动区、介助老人活动区等;按使用人数分类的单人放松空间、双人私密谈话空间、多人娱乐空间等等。在功能嵌入时,我们要考虑到动静分区,以免老人直接的活动产生相互干扰。

  1. 社区配套合理融入居住区

在养老公寓社区的设计中,通常会配置各种功能的公共活动空间。一般而言,我们有集中设置、分散设置以及两者结合的不同设计方法。但从人性化设计角度考虑,若养老公寓规模较大时,社区配套的设置应分散布置在社区的不同组团内,以避免集中设置时,对部分老人距离过远以及老人大规模聚集、人流交叉的问题。当养老公寓规模较小时,社区的公共配套应尽可能集中设置,这样可以促使社区内老人跨楼栋交流的发生。

一个备受青睐的老年公寓往往是一个让老人生活在其中能产生归属感的小型社区。通过各种方式增加老年人之间的交往,使老人在公寓内建立人际关系网络则是增强归属感的有效方式。本文基于人性化设计理念,通过解析高使用频次的公共空间的打造手法,探讨如何创造一个有品质和吸引力的老年人交往空间,以期为老年人在老年公寓内的晚年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物质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1. 唐岳霖,周鹏,郑路达,齐勇等,新型老年公寓设计建议及方案,[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

    2. 杨传芳,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公寓设计[J].住宅科技,2008,12:44-47.

    3. 温杰,孔俊婷,张凯韬,解析当代宜居型老年公寓的公共空间设计[J]. 山西建筑,2011-34

1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 JGJ 122-1999.现已作废,由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JGJ 450-2018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