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人文 素养 教育改革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3
/ 2

医学生人文 素养 教育改革思考

贺茂平

湖北省十堰市医药卫生学校 , 湖北省十堰市 , 442500

摘要:就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来看,不仅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素养,同时也要能够彰显出人文素养。本文结合以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探讨人文素养教育改革的具体策略,为医学学生人文素养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改革

引言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体对医护人员的要求不断提升,这不仅体现在医护人员的技能上,同时也体现在对医护人员服务与素质的要求上。各个医学教育单位作为医护人员培养的重要主体,要能够结合当前的时代需求,在对学生专业技能教学的基础上,加大对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引导学生兼顾专业知识学习和人文素质学习,从而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各个医学院在学生人文素养教学与培养的过程中,也应当对当前的教育方式与基础保障设施进行改进与健全,为学生人文素养教学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1. 加强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进入21世纪以来,医学生社会化成为整个医学教育的趋势,也是呼应时代对医务人员要求的必要之举。引导各个医学院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有着时代和行业的双重必要性,同样也能够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通过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此来促进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和人文知识水平的提升,综合提升医务人员的现代化服务能力,将人文素养贯穿到医学生发展的全部过程中。强化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一方面能够引导医学生关注到医学行业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培养医学生对各种社会健康问题解决的能力,促进医学生与医疗社会化之间的适应性发展;另一方面,从医学涉及到的领域来看,不仅包括专业技能,同时也彰显着浓厚的人文主义,这也是医学服务性的体现,因此,在各个医学教育单位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教育,也能够凸显出医学领域中的人文性,促进医学本身的发展1】

信息化社会背景下,加速了各种行业知识之间的流通与交融,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逐渐在患者需求、学科发展的作用下,打破了自身的边界属性,逐步与各个社会学科、人文学科进行交融,以此来促进自身的快速发展。其中,医学与人文学科之间有着基于理念的适应性,如人文学科和医学学科中均有对人文精神的提倡,这也是培养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所在。

从另外一种角度来看,在医学教育中强化人文素养教育,也是现代医学自身发展与转变的需求。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医学领域也从原有的生物医学拓展到生物心理社会学,大量研究表明,患者的各种疾病不仅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同时也明显的受到个人心理因素的影响,而在对心理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专业的医学知识作为支撑,同时也需要较强的人文知识与素养作为保障,这样才能够综合提高医学生的临床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从整个社会互动性的角度出发,进行自身服务的实施与临床的开展。

  1. 医学教学中人文教育有效融入的措施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我国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人文素养教育逐渐成为了教育的新支柱,也是衡量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同时,将人文素养教育引入到医学教学中,也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体现,更是实现医学生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在医学教育中开展人文教育,最关键的是能够培养学生本身的兴趣,让学生能够自主的认识到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并能够养成对人文素养培养的习惯,从而调动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教学也是我国传统教学中的重要理念,在现代化教学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明显的适应性2】。但是,从实际的医学教育来看,多数学生缺乏对医学本身以及基于医学的人文素养的兴趣,甚至在具体的学习中产生了反抗心理,这也是当前医学教学的现状之一。究其原因来看,主要在于多数学生缺乏对医学学习的动力与积极性,造成了被动学习的问题,这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影响到学生对人文素养的学习。因此,在具体的医学教育中,各个教师要能够善于把握知识点背后的人文性与思政内容,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课程案例,引导学生逐渐形成对医学学习和人文素养学习的兴趣,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加强医学教育的师资力量

医学教育中开展人文素养教育,最为关键的是要能够具有配套的师资力量,教师本身的专业水平和人文素养情况,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在传统教育理念中,教师本身的言语与行为也直接影响着对学生的培养情况,进入现代化教育以后,教师如何结合时代的需求,培养自身的能力,以此来作用于对学生的直接与间接影响,也成为至为重要的一环3】。因此,通过培训、聘任等提升整个医学教育中师资的力量,也是人文素养教育开展的重要构成。一方面,各个医学教育单位要能够有效发挥激励等制度,引导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提高对人文素养的认识,为整个人文素养教育的开展提供支撑;另一方面,各个医学教育单位也要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并围绕教学目标对教师进行培训,为教师提供一个定期学习的渠道,并通过校外聘任等方式,解决师资力量中具有急迫性的需求与问题,打造出高质量的教师团队。

(三)改变教学方式

在医学教育中开展人文素养教育,与传统的医学教育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就需要各个医学教育单位充分把握住人文素养开展的特殊性,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以此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一方面,要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人文素养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采用任务型教学法等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对人文素养知识进行学习与展示,以此来兼顾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果,起到课程知识反复接触的效果;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围绕新教学方式的实施,从人文素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融合的角度,对相应的课程知识进行重新调整,兼顾到人文素养与专业课程的同向、通融教学。

(四)注重学生人文思想的传输

各个医学教育单位在进行人文素养教学的过程中,也要重视对学生人文思想的传输,这就需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以及校园环境的作用。一方面,要能够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中明确人文教育的主题,积极引导学生从人文素养方面对某一问题进行思考;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出校园活动、校园比赛、校园环境建设等的作用,将人文素养充分融入到各项活动与环境中,以此来发挥校园本身潜移默化的作用4】

  1. 结束语

在医学教育中引入人文素养教育,不仅能够对现有的医学教育课程进行拓展,提升学生对医学本身的认识,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将医学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进行融合,促进学生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人文素养的引导。为此,各个医学教育单位应当对自身的课程教学方式、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调整,以此来综合提升人文素养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巨鲜婷.浅析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6):68-69.

[2]贾冬玲,宁若男.新形势下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可行性对策[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05):84-86.

[3]周雄,吴帅.定向全科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20(21):335-337.

[4]刘丽平.和谐医患关系视域下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07):44-46.

作者简介:贺茂平,(1974年9月8日-),男,汉族, 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医学教育、预防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