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发展趋势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4
/ 2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发展趋势探索

李志勇

四川兴环科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四川省绵阳市 621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赖以生存的环境也越来越重视。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环境问题在人们的社会发展中已经成为了限制性因素,因此出现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本文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其发展趋势,旨在发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优势,改善环境质量。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发展趋势;探索分析

  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环境影响评价是建立在污染物扩散规律理论、环境监测技术、自然界自净能力等理论技术基础之上发展转化而来的一项技术,该项工作包括环境影响预测功能、判断功能、导向功能以及选择功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是指对特定建设项目实施之后可能造成的各种环境影响进行科评估预测和分析判断,进而提出改善环境影响的有效对策,并且制定环境跟踪监测方案。该项工作已经成为各个项目活动开发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充分贯彻预防为主的重要环保控制策略。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如果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划分,主要可分为环境的现状评价、环境影响的预测评价,以及环境影响的后续评价。如果按照环境影响的评价对象进行划分,主要分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如果按照环境要素进行划分,主要分为地面水环境、大气环境、声学环境、地下水环境、土壤环境以及生态环境等的影响评价。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能够根据项目建设的实际内容和所处地点环境的本底情况,针对项目建设施工期、营运期、退役期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各类危害和影响进行分析,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充分抑制不良环境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本质上是一种控制分析过程,该过程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建设活动或项目决策正式落实之前,具备有效的预防功能。项目建设活动正式开始之后,通过持续性分析研究和环境监测控制,能够继续延续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此期间能够对其预测评估实施验证,然后将相关数据提供给项目建设开发者和决策人员,以便对项目的开发建设和相关发展决策做出合理调整。

  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发展现状分析

对于基础建设工作来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合理的评价控制手段,能够良好维护社会经济发展和环保之间的和谐关系,充分优化环境规划管理质量。当前,我国相关部门对环境影响评价模式、评价理论以及评价参数指标体系等方面进行不断研究,但是整体发展状态仍处于起步阶段,很多问题有待完善。当前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当中,部分条款的可行性较差,不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条框内容相对抽象笼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无法落实展开,阻碍了环评工作在企业中的正常开展。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整体控制体系的引入年限相对较短,其技术应用尚未完全成熟,部分环评工作的评价结果不能保证其准确性。一般来说,环评工作的正常工作顺序是先出具项目活动开展的可行性报告,然后再展开后续的环评相关工作内容,但是部分项目建设单位对于该项工作缺乏应有的认知,对于该工作的投资意愿并不清晰,使得项目建设期间各类工作秩序混乱,对于环评工作的正常开展非常不利,为其加重了工作负担和压力,也导致项目活动开展期间的环评工作公众参与度较低。项目活动开展期间,环境污染及噪音控制问题直接关系到公众民生的切实利益,在项目建设实践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有待解决的环境纠纷事件,如何消除这些矛盾也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所关注的要点问题。

  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发展趋势分析

  1. 强化区域总量控制

当前,我国很多建设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期间,对于项目所处区域的环境承载性能,以及区域同类污染物的产出总量问题没有实施叠加评估分析,而是通过检测的数据信息来进行区域环境承载容量的大致估算分析,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某个项目建设期间污染物排放量符合分析控制指标,但是该区域内环境质量并未有实质性改善,还有可能处于持续恶化的状态。如果该区域属于工业项目集中建设的区域,此种情况更为严重。为此,各地政府相关环境管理部门必须要重视区域性环评工作规划和污染总量控制问题,进一步加强区域内环境影响评价规划力度,对于各个项目进行针对性的环境容量控制,明确区域污染总量,特定区域中污染物排放总量不得超出该区域环境容量的限定值。

2、完善环评公众参与制度

为了更好的贯彻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必须要显著提升该项工作的公众参与度,为此,相关环境管理部门必须要注重环评工作公众参与制度的完善工作,并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优化;首先,要确保环境影响评价信息的公开公正,相关环境管理部门要通过各种公开信息渠道发布环评信息,使得群众能够及时获取重要信息内容,赋予其对于环评工作信息的知情权,进而调动其参与环评工作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对环评工作的开展具有有效的监督作用。其次,对于参与环评工作的公众主体范围要进行明确的规范,参与主体要具有代表性,能够代表不同群体。第三,相关环境管理部门要不断扩展公众参与环评工作的渠道,让公众采用多种不同的渠道模式,例如环评听证会、电话广播、互联网、调查问卷以及自媒体等模式参与其中,以便充分掌握群众的意愿。第四,对于公众参与环评工作的制度要不断完善,相关审批部门要公开已经采纳和尚未采纳的公众意见,并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

3、引进选择方案制度

想要优化环评工作控制方案的可行性,引入选择方案制度是非常有效的,通过此种制度,能够有效控制成本,优化经济效益。应用选择方案制度能够将多个不同的环评控制方案的实际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比较,然后择优选择最佳环评方案,确保其科学合理性和可行性。如果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制定单一的执行方案,那么该方案缺乏相应的可行性对比数据,难以确保该方案的实际应用效果。

  1. 构建科学环评基础理论和技术体系

相关环境管理部门应该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环保工作发展现状,明确环评工作的指导理论和工作原则并创建完善的环评技术体系。在当前的环评工作当中,除了执行现有的环评政策方针和传统环评技术方法,还引入了系统动力学仿真控制技术以及GIS技术等新型技术体系,将其作为环评工作的核心技术支撑体系,能够给后续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应用和发展奠定坚实稳定的技术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在国民经济发展及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非常重要,直接关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采用专业技术控制方法,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充分落实到位,提出具体的环评制度建设意见和建议,使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更加科学、有序,确保制度建设的完整性、科学性和合理性,真正发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效用,消除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不良环境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明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发展趋势[J].环境与发展,2018,30(11):26-27.

[2]雷艳辉.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发展趋势探究[J].科技风,2018(07):163+165.

[3]张玉翠.浅谈新形势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发展趋势[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