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现状与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4
/ 2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现状与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马瑞华

临夏州林业科学技术推广站 731100

摘要:林业是一种基础性产业,同时也是一种具有生态效益的公益产业。通过加强林业生态保护,为天然林提供一个休养生息的空间,能够大大提高我国林地覆盖面积,能够保证其他行业生产的木材供给。林业建设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国家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现状与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现状;保护措施

引言

不断的强化林业生态保护,既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要求,也是不断促使林业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有效途径,林业工作者要积极的强化使命担当,有效的研究和探索林业生态保护的方法和策略,进而构建和谐、良好的林业生态环境,为环境保护和林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1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

林业环境保护是保护自然资源和保护地球的重要举措。林业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前提,也是社会长期发展的保障。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生活水平、对精神文明的关注以及地球的环保努力也在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的破坏造成了环境破坏,如b .不分青红皂白地生产人、开采山区、将工厂排入河流、汽车工业的终结等,直接影响到自然的需求和活动。只有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共同利益,活得长久。林业的发展和林业的建设是相辅相成和促进的关系。林业发展和林业建设的共同基础是建设旨在从林业中获取生态效益的森林、巨大的森林种植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林业的发展主要是林业的发展,林业的建设不仅可以调节环境,还可以减少污染,这对人民的生活和生产至关重要。因此,林业的发展必须与林业的建设相结合和促进,不仅要保证正常生产,而且要提高人民的经济效益。

2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

我国林业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经济快速发展,对森林的需求多种多样,生态发展与经济发展相矛盾。林业有良好的表现,但也存在问题。在非目标区域,林业发展方面的技术创新较少,单纯种植补缀和种植论坛较少。树的结构没有意义。森林分布不均,森林人口比例和储蓄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森林复盖率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边缘治理”、“边缘细化”是一个严重的现象。由于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林业意识长期以来的严重扭曲,林业往往只被看作是一个行业或一般经济,没有考虑到林业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3促进林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措施

3.1完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加强林业环境保护的主要目的是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林业建设的早期阶段,应制定全面的森林建设计划,全面实现生态旅游,完善森林的总体规划和设计,并根据不同区域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林业进行基本管理。

3.2提高重视程度,明确责任划分

林业生态建设的优劣与森林存在和森林效益的高低具有直接的影响,而在实际的实践情况来看,还存在重视程度不够高、责任划分不够明确的问题,使得森林生态建设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需要林业职业工作者进行积极反思和总结。一方面,需要从内心深处全面的认识到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的重要价值和作用所在,积极的强化责任意识,不断的进行方法和经验总结,不断的钻研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对策,真正的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另一方面,需要积极明确相应人员的职责定位,积极强化每个人的责任意识,让相应的林业人员和非林业人员知道自身在林业生态建设中所要承担的责任,需要做的事情,从而为后续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3.3确保法制观念的全面增强

生态建设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部分地区会由于资金成本的盲目节约,而选择使用“塑料植物”来充当园林植物,为避免这种对生态改善毫无意义的行为,国家与政府必须在提升人为意识的同时,增强其法制观念,并对负责园林建设的部门展开有效监督。除园林绿化建设部门之外,居民环境破坏行为的遏制也是重中之重,很多情况下,人们并不明白园林绿化的概念,认为其只是一些花花草草,所以觉得随意摘花折枝、踩踏草坪无甚大碍。所以政府必须结合城市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宣传手段,使环保意识与法治观念深入居民的内心,从而在根本上增强生态环境改善的效果。

3.4树立生态的发展理念

在城市生态化发展的过程中,林业生态改善与园林绿化建设都是核心所在,政府必须时刻本着生态建设理念,充分考虑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现状,增强林业与园林绿化建设的目的性与针对性;也要推动林业与园林功能的多样化。如,在建设林业的时候,政府可大力开展旅游业,或者组织城市居民参与种植,使其提高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意识。而对于园林绿化建设而言,建设单位可在确保其观赏性的同时,与城市居民对园林设计的合理意见相结合,将新功能融入绿化设计中,使园林具备更强的活力与功能性。除此之外,国家与政府也要适当增强对林业生态环境改善与园林绿化的资金支持,在城市整体规划中实现绿化发展理念的融合,进而建立完善的绿色生态防御系统。若想使园林绿化产生更大的生态效益,绿化建设的层次性也要得到保障,这也是人、环境以及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

3.5加强营林队伍建设

对于现有工作队伍专业能力不强,工作积极性不足的现状,应该构建针对性的培训机制,加强对现有工作队伍的专业培训,以此来提升整个工作队伍的专业素质。在培训教育过程中,应该重点明确林业生态保护和天然类保护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要强化营林技术,林业管理,林业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培训,确保每一名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过硬。每一次培训结束之后,都需要对参与培训的营林人员进行专业技能考核,将最终的考核结果和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相挂钩,进一步提高营林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对现有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的基础上,还应该积极引进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改善基层地区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提高福利待遇,真正招收专业人才,留住高素质人才。要结合辖区范围内林业发展营林队伍建设的情况,引进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人才充实到整个营林管理队伍当中,在短时间内提升整个工作队伍的专业素质和技术力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积极的强化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对于环境保护和林业经济效益的提升等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林业职业人员要全面的重视起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并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提高重视程度,明确责任划分;完善政策法规,注重综合执法;立足本地实际,强化资本投入;引入地方企业,提升林业效益等,全面的提升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有效性,为林业效益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艳斌,李少春.林业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J].吉林农业,2019(24):87.

[2]王大伟.关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考[J].农家参谋,2019(24):105.

[3]马垠田.基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下的林业经济发展浅析[J].种子科技,2019,37(17):161-162.

[4]王宏巍,战艺璇.林业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的困境及破解[J].林业大学学报,2018,46(08):106-110.

[5]白洁.惩治林业生态环境安全领域渎职犯罪问题研究[J].环境保护,2017,45(10):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