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胱甘肽还原酶联合检测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4
/ 3

谷胱甘肽还原酶联合检测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林佩娜, 刘肖瑛, 潘俊均, 隋洪

东莞康华医院检验中心 广东东莞 523080

摘要目的探讨谷胱甘肽还原酶联合检测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东莞市康华医院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脂肪肝的患者共100例为该研究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来该院体检健康者100名为该研究对照组,观察两组人群的血清谷胱甘肽还原酶(GR)、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的数值、检测阳性率以及对脂肪肝的诊断效能。结果经过相关检验对照组血清GR、ALT、AST水平情况显著低于观察组,两组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联合血清谷胱甘肽还原酶等系列酶检测,可有效提高脂肪肝诊断效能,有效促进患者预后。

关键词:谷胱甘肽还原酶;脂肪肝;应用;价值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饮食习惯不断改变,脂肪肝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脂肪肝作为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主要由多种因素所致,人体内部肝细胞脂肪过量堆积,最终会导致人体代谢失衡1.,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会造成极大的影像,甚至可能对患者生命造成一定的威胁2;当人体合并肝胆疾病之后,会导致肝细胞损伤,肝细胞损伤后其内部酶类会释放到血清致使血清酶活性发生变化3,然而,单一酶活性测定不具有特异性,因此,在进行脂肪肝检查时,可对各项生化指标进行联合检测,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4.为进一步探究,文章实施谷胱甘肽还原酶联合相关血清酶水平诊断脂肪肝,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东莞市康华医院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100例脂肪肝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所有患者经相关资料及检查确诊,排除患有病毒性肝炎、胆道疾病的患者以及心肾功能障碍的患者5.。100例患者中,其中男性有58例,女性42例,最小年龄与最大年龄分别是11岁和68岁,平均年龄36.18岁,脂肪肝严重程度,轻度有31例,中度44例,重度25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100例患者为对照组,男性53例,女性47例,最小与最大年龄分别为14岁和69岁,平均年龄39.9岁,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无显著差异(P>0.05)6.

1.2方法 对两组研究对象测定血清GR、ALT、AST水平。方法如下:在检查前3天,受检者保证健康饮食习惯及足够的休息时间,不可暴饮暴食,不要剧烈运动,在检查前1天,告知受检者不可吸烟饮酒,保证饮食清淡,空腹状态12小时以上。在空腹状态下对两组受检者采集静脉血,指导其坐立体位,用普通干燥生化管静脉取血4ml,3000r/min,取血清,使用西门子ADVIA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GR、ALT、AST水平,测定方法分别为紫外酶法、速率法、速率法。试剂盒由江西乐成医疗有限公司和广州宝迪医疗有限公司提供,检验人员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并将所得数据记录下来7.

1.3 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人群的血清GR、ALT、AST数值,另对两组人员各项的阳性率以及脂肪肝的诊断效能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该研究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阳性率采用[n(%)]进行描述,血清GR、ALT、AST采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统计方法是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研究对象血清GR、ALT、AST水平比较。通过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血清检测,发现对照组的GR、ALT、AST的检测结果均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研究对象水平血清GR、ALT、AST水平之间的对比(x±s

组别

例数

GR(U/L)

ALT(U/L)

AST(U/L)

观察组

100

64.02±13.62

69.84±41.60

58.48±51.72

对照组

100

53.19±9.08

28.28±20.20

26.09±13.11

T

-

6.62

8.99

6.07

P

-

0.01

0.01

0.01

2.2不同程度脂肪肝患者的血清GR、ALT、AST水平的比较,见表2.

2 不同程度的脂肪肝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x±s

组别

例数

GR(U/L)

ALT(U/L)

AST(U/L)

轻度脂肪肝

30

52.48±2.81

53.70±25.98

39.00±16.37

中度脂肪肝

44

62.76±5.43

81.36±48.79

61.07±33.76

重度脂肪肝

26

70.07±15.27

88.96±35.20

77.32±86.29

F

-

5.67

6.14

5.77

P

-

0.01

0.01

0.01

2.3 各项指标单独与联合检测对脂肪肝诊断性能的比较。血清GR、ALT、AST单独检测诊断脂肪肝灵敏度、准确度、特异性均低于联合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各指标单独与联合检测对脂肪肝诊断效能的比较(%)

项目

准确度

灵敏度

特异性

GR(U/L)

72(72.00%)

50(50.00%)

71(71.00%)

ALT(U/L)

81(81.00%)

73(78.00%)

73(73.00%)

AST(U/L)

80(80.00%)

72(72.00%)

45(45.00%)

3项联合检测

91(91.00%)

84(84.00%)

86(86.00%)

x2(3项联合检测&GR)

11.97

27.47

6.67

P(3项联合检测&GR)

0.01

0.01

0.01

x2(3项联合检测&ALT)

4.15

4.19

5.18

P(3项联合检测&ALT)

0.04

0.04

0.02

x2(3项联合检测&AST)

4.88

4.85

37.19

P(3项联合检测&AST)

0.03

0.03

0.01

3讨论

众所周知,肝脏是机体脂肪代谢的重要场所,若肝细胞对脂肪的合成和转运能力降低,就会造成肝内脂肪沉淀,进而诱发脂肪肝,多数学者指出,脂肪肝的形成与酒精、肥胖、营养不良等因素相关,对于此类患者若未采取适当治疗及诊断,极有可能会导致疾病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纤维化8,对患者生活产生极大威胁,早期诊断,能为脂肪肝患者临床治疗争取宝贵事件,益于优化疗效,目前,临床通常采取超声影像学检查作为疾病的诊断方法,观察肝内血管走向以及形态大小,但患者如肝脏内含有大量脂肪,往往未能有效观察肝脏损伤程度9,而且,早期脂肪肝患者因局部病理变化较不明显,超声检查难以进行诊断,易发生误诊和漏诊,从而影响病情恢复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脂肪肝的患者的谷胱甘肽还原酶、谷丙转氨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比健康人高,并且将多种项目联合检测时,统计发现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性均高于单项检测,说明,在临床工作中,联合各项检测指标对早期发现脂肪肝有重要价值。

综上所述,在脂肪肝检测中使用谷胱甘肽还原酶联合系列酶及血脂水平,患者各项指标检测结果均较为明显,具有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国临床医生,2012,40(4):66.

2 马士恒,杨彦改,常亚青,等.肝病患者血清腺苷脱氨酶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30(1):33-35.

3张献波.多种生化指标检验用于脂肪肝诊断中的价值研究J.西藏医药,2018,39(6):23-24.

4李卫娟.多种生化指标检验用于脂肪肝临床诊断的价值评定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1):64-65.

5王韶华.肝功能与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对脂肪肝疾病的诊断意义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8,31(12):1788-1789.

6尚宝荣.生化指标检测结果与脂肪肝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8):2614-2615+2617.

7苍宇.血清学指标检验在脂肪肝患者临床诊断中的运用价值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14):118-119.

8王翔.联合血脂、血糖、肝功能及血尿酸检测在诊断老年脂肪肝患者中的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8(38):2040-2042+2045.

9杨艳.老年脂肪肝患者血常规及部分生化指标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7):2396-2397.

10杜云英,张磊.转氨酶水平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47):102.

作者简介:林佩娜,女,1985年6月出生,本科学历,民族:汉;籍贯:广东潮州;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常规生化及产前诊断生化免疫研究;职称:主管检验技师;职务:生化组副组长;单位名称:广东省东莞康华医院;科室: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