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治疗配合局部阻滞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征疗观察

/ 2

针刀治疗配合局部阻滞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征疗观察

杨仕勇

贵州省德江县民族中医院 针灸康复治疗区 565200

[关键词]腰腿疼痛;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小针刀;局部阻滞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是臀上皮神经行经肌肉、筋膜及骨纤维通道时由各种原因造成神经卡压或嵌顿等损伤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主要临床表现为患侧腰臀部持续性疼痛,呈刺痛、酸痛或撕裂样疼痛,急性加剧者可出现大腿后外侧的放射痛,疼痛一般位于膝关节以上,弯腰明显受限,体检时压痛点多在L3横突、髂嵴中点等处,有时可触及痛性条索状物,按压时患者常感酸胀、麻木感[1]。笔者自2015年以来发现我科该疾病呈上升趋势,一般治疗效果欠佳,笔者通过小针刀配合局部阻滞治疗臀上皮神卡压症8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80例中,男性36例,女性44例;双侧12例,单侧68例(其中右侧47例、左侧21例);年龄45~79岁,平均62岁;病程3月~15年;所有患者均为腰臀部疼痛,13例;体位改变疼痛加重并向大腿后侧放射但不超过膝者55例;腰腿酸软无力者18例;腰臀肌轻度萎缩6例,股内收肌呈紧张性痉挛、疼痛者11例;查体均可见患侧腰大肌紧张,于腰三横突及髂嵴的骶棘肌外有明显压痛,其中向大腿后侧入射44例;髂嵴中点不可触及自上而下扁性条索物31例;X线检查示腰椎骨盆均无异常。

2 治疗方法

患者俯卧位,在腰三横突及髂嵴的骶棘外缘压痛明显处行痛点阻滞,以2%利多卡因3ml曲安奈德20mg及灭菌注射用水6ml混合成10ml注射液。常规消毒后,于痛点处进针直达深筋膜,注射3 ml ,再将针稍退,向四周肌肉作扇形注射。小针刀治疗以腰三横突及髂嵴的骶棘外缘压痛为主要治疗点,配合阿是穴(臀上皮神经走行处有条索状物或其它压痛处即是取穴处)次要的治疗点,以0.5%利多卡因作局部麻醉,按针刀4步进针规程,选用一次性Ⅰ型3号小针刀,腰3横突端点进针以针刀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针刀垂直进针到达横突后,针刀向侧移动,有落空感即到达横突端点,在端点处行针刀剥离2~3刀,以松解臀上皮神在横突端点粘连和瘢痕。髂嵴点进针刀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针刀垂直进针到达髂嵴骨面后,向上移动,有落空感时即到达臀上皮神在髂嵴上方穿腰背筋膜点在此纵横剥2~3刀,以松解臀上皮神经在髂嵴上方入臀的粘连。其余痛点作垂直进针,达骨面后,退针0.5ml作纵行切割疏松2~3刀。出针刀后按压1-2min,防止出血,术毕贴创可贴保护创口。少数未愈者,7天后再治疗,最多不超过3次。

3 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

痊愈:治疗1周后腰臀下肢疼痛消失,腰腿部活动功能无受限,1年内无明显复发者。好转:腰腿疼痛较前明显改善,腰腿部活动功能轻度受限,基本上不影响日常生活,1年内无复发者。无效:治疗后腰腿疼痛与术前相比无明显改善。

3.2治疗结果 本组80例中,痊愈中65例(81.25%),好转例15(18.75%),总有效率为100%。经3个月~1年随访后发现,痊愈73例(91.25%),好转7例(8.75%)

4讨论

针刀医学将臀上皮神经其行走过走程分为四段、六点、一管,四段为骨表段、肌膜下段、皮下段,六点为出孔点、横突点、入肌点、出肌点、出筋膜点、入臀点,一管为肌性纤维管[2]。因为神经走的特殊解剖位置关系,孔道如狭窄,或固定点的软组织被牵拉、神经被卡压,则易引起水肿、渗出、瘀血,臀肌肌束断裂、痉挛竺等,从而产生无菌性炎症,发生腰腿疼痛症状[3]。本病属中医学肌痹、筋痹筋出槽范畴,多因劳作不当或者外伤导致经气不畅,外感风寒湿邪所诱发,病机多为风寒湿邪痹组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经络阻塞,故治疗以通为顺[4]

针刀疗法是将针刺疗法和手术松解疗法有机结合,既能发挥针的作用,疏通气血,活血化瘀,达到“通则不通”;又能利用刀的切割作用,对神经出口周围和腰臀部压痛点等病变软组织进行松解,有效解除或减轻神根周围的机械卡压和肌肉粘连,解除挛镇痛作用;曲安萘德、利多卡因通过局部的阻滞能促进病理炎症及针刀损伤后产生水肿、渗出的吸收,促进疾病向愈,提高针刀疗效。同时取到两种疗法叠加作用。通过针刀与局部阻滞疗法结合,能很快的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费用,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赵永阳,修忠标 从“分期分段分层”原则论针刀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J]中国中医信息杂志.2018,4(25):109-111.

[2] 吴绪平,张天明。针刀医学[M],北京:中国医出版社2008,297.

[3] 董福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35.

[4] 郭玉怀,孙忠人,王德龙等.扬刺法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发挥[J].针灸临床杂志,2014,30(8):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