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发展的新机遇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5
/ 2

新形势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发展的新机遇探究

柴广德 1 孙海霞 2

1.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拦隆口中心卫生院 青海西宁 811606 2.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青海西宁 811606

摘要:在医学发展过程中,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非常重要,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积极作用,尤其是针对人类的各种传染疾病防治方面,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都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提高身体健康的意识也逐渐增强,在这种全新形势下,创新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如何创新和发展成为了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针对新形势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发展的新机遇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新形势;公共卫生;预防医学;新技术、新机遇

引言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是医学门类中独立的一级学科,是现代医学的支柱之一。它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技术层面,研究对人群健康产生影响的因素及其作用规律,阐明外界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相互关系,从而提供公共卫生策略与措施,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延长寿命和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作为医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思想贯穿于整个人类与疾病的斗争史,在各种群体性疾病,尤其是传染病的防治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我国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发展现状

1.1预防医学的发展现状

现代预防医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即所谓的个体预防阶段、群体预防阶段和社会预防阶段。预防医学的重点是维护个体和特定人群的健康。其目标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残疾和死亡。我国从前苏联引入预防医学,至今已有50余年历史。50多年来,预防医学对传染性疾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做出了巨大贡献,与其他学科一起保护着我国人民群众的健康。

1.2公共卫生管理现状

我国经历了非典疫情之后,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管理工作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并且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党和政府也对预防医学以及公共卫生管理提高了重视力度,进一步提高了对预防医学以及公共卫生管理的要求。新时期背景下,我国公共卫生管理获得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当下人们对公共卫生方面的内容缺乏重视力度,还没有意识到公共卫生的重要性。一些乡镇卫生应急法制体制等不够完善,在卫生应急机制的建设上,有待全面加强。同时,相应卫生监督组织结构的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卫生监督的资金投入不断增加。我国卫生监督人员队伍相对庞大,但是我国卫生监管能力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升。在我国卫生监督体系还不够完善,还没有达到全面发展的境地。但是我国公共卫生建设政策理论研究方面获得了较大的进展,这一背景下,促使公共卫生发展的方向得到进一步明确,我国开始对公共卫生法制进行大力建设,同时还建立了专门的卫生检验检疫网络。

2提高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管理策略和发展

2.1组学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

组学在疾病研究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可以体现在传染病预防控制方面,通过对致病因子特点及变异情况的科学分析,能够对传染疾病的传播规律以及人群的免疫情况进行预测。不仅如此,我国当前各种疾病疫苗的筛选和制备技术也是结合组学技术发展而来的,其效果和质量远远超过了传统研发技术。另外,组学技术还能够针对慢性非传染疾病的致病机制入手,提出更加可靠、科学的慢性非传染疾病防治措施。例如:糖尿病在发生过程中,组学技术可以通过代谢组学方法能够概念糖尿病中的生化指标,通过这一研究,能够准确的预测糖尿病发病风险,同时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糖尿病预防工作。与此同时,组学技术还能够通过对个人身体状况的分析,判断个人对环境、疾病等易感性。具体研究过程中,通过组学技术能够对人体中的基因易感区域与疾病的基因易感位点向拼配,从而判断人体的易感性。其中能够准确判断的易感疾病有数百种,包括:心血管病、精神疾病、肿瘤等等。这也为医学中的疾病防治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组学技术发展较晚,当前检测成本、标准化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但是却能够为我国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领域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指明发展方向,这也成为我国医疗事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2.2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应用体系建设

大数据最核心的应用是预测,即通过高级数学算法处理海量数据,通过一系列分析得出预测结果。同时大数据分析更为全面,消除了抽样所带来的误差后,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在公共卫生领域,研究者可以通过对公共卫生大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极快地对传染性疾病和重大疫情做出应急管理,并可及时为公众提供准确有效的健康咨询,极大地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与应急响应能力;通过互联网整合医疗信息系统和其他公共信息资源,可以全面获得健康相关危险因素的数据,并通过深度挖掘与分析,有效评价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确定个体所处的生态与社会环境中的易患疾病,进而制订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通过人口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为居民提供个体化的健康管理服务,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满足个性化服务和精准化医疗的需求。

2.3加强国际交流,加快预防医学的国际化进程

人才培养是预防医学发展的基石,而在人才培养中,最为重要的是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因为随着经济全球化,国家间的交流增加,为预防医学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重大挑战。各高校除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外,还应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如国内外高校联合举办研讨会;增加教师赴国外的学习机会,引进国外优秀学者,实现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强调人才培养国际化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丰富的国际经验及全球意识,最终能以开放性的思维,从全球的视角观察和解决健康问题,这些正是我国现有预防医学人才所欠缺的。为此,要将预防医学发展同国际化进程紧密相连。

结语

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管理工作能够增进我国国民健康,其属于我国国民健康的基本保障,利用多种有利资源,对各种技术进行整合和创新,从而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罗小峰,张莉,罗斌,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验队伍建设与管理探析[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13(1):189-190,193.

[2]邓芳,彭伟莲,彭小青,等.预防医学专业内科学案例教学方法效果评价[J].实用预防医学,2013(8):1022-1023.

[3]牟忠林,王雅洁,陈娟,等.健康大数据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应用及挑战[J].海南医学,2017,28(2):173-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