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干预在青年女性面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2

认知行为干预在青年女性面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刘莉莉 蒋秀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一集团军医院 江苏 徐州 221000

摘要目的:在青年女性面部烧伤患者护理中应用认知行为干预并分析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6例青年女性面部烧伤患者,将实施常规护理的设定为对照组(43例),将实施认知行为干预的设定为观察组(43例),对比两组患者在SAS、SDS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青年女性面部烧伤患者护理中应用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疼痛反应,提升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水平。

关键词:青年女性 面部烧伤 认知行为

面部烧伤对于青年女性患者来说是一件十分残酷的事情,不仅治疗难度相对较大,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也会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即使治疗及时,也有可能会出现色素沉着、面部畸形等方面的问题,会对患者面部美观性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这就需要医护人员为青年女性面部烧伤患者提供周全而有效的护理干预,争取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配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因此,本次研究在青年女性面部烧伤患者护理中应用认知行为干预,护理效果良好,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6例青年女性面部烧伤患者,将其划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两组(43例)。观察组年龄19~31岁,平均年龄(24.55±2.17)岁,其中包括20例轻度烧伤患者以及23例重度烧伤患者;对照组年龄20~30岁,平均年龄(24.34±2.11)岁,其中包括19例轻度烧伤患者以及24例重度烧伤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 方法

      1. 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内容具体包括医院环境介绍、饮食指导、健康宣教等,由护理人员向患者详细介绍治疗与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有关事项。

      1. 观察组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为患者提供认知行为干预,该项目的护理工作主要包括四个阶段。

  1. 心理诊断阶段

了解患者的社会关系和家庭背景,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通过密切的沟通来缓解患者对于烧伤所产生的恐惧。

  1. 领悟阶段

对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有一个及时的掌握,通过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健康心态对于疾病康复的重要意义,告知患者抑郁、焦虑、恐惧心理对于日常生活的负面影响,促使患者从自身健康的角度来自主调整自身的心态状态,必要情况下可以采取心理治疗手段。

  1. 沟通阶段

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以辩论方式进行干预,纠正患者的错误观点,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

  1. 再教育阶段

再教育阶段: 引导患者养成良好习惯,使其主动纠正自己的不当行为。

    1. 观察指标

通过抑郁自评量表与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来评估患者抑郁和焦虑状态。调查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并进行对比。

    1.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PP13.0分析计数资料(χ2)和计量资料(t),分别表示为(n%)和(5f16663ab940e_html_cf596362a409ba9e.gif ±s),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1. SASSDS评分对比

组别

例数

SAS评分

SDS评分

对照组

30

护理前

75.26±2.46

63.43±2.16

护理后

54.69±1.45a

54.25±1.26a

观察组

30

护理前

75.46±2.13

73.25±2.26

护理后

25.23±1.05ab

24.25±1.11ab

与对照组比较,bP<0.05,与护理前比较,aP<0.05

    1. 护理满意度对比

表格 1 护理满意度对比结果(x ̅±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性护理

心理疏导

健康教育

治疗环境

礼仪服务

对照组

25

9.03±0.31

9.02±0.32

8.99±0.16

9.07±0.14

9.12±0.13

观察组

25

9.64±0.12

9.62±0.03

9.64±0.06

9.68±0.11

9.53±0.05

χ2

6.951

5.217

5.872

6.911

5.253

P

0.041

0.038

0.017

0.026

0.031

    1. 讨论

    针对青年女性面部烧伤患者的护理工作,除了要做好认知行为干预之外,还要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建议采用Orem自理模式和个性化模式两各护理方案。

      1. Orem自理模式

    患者生活自理情况可以划分为完全依赖、部分自理以及完全自理三个等级,分别采取完全帮助、指导督促协助以及指导督促三种护理方式,根据烧伤患者的护理需要有针对性地分配护理资源。责任护士每天都要对患者的自理情况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的自理能力设定自理项目,向基层护理人员直接阐述执行方法和执行要求。

      1. 个性化模式

    根据已知的患者护理服务需求制定服务质量改进方案,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所在。然而,明确患者护理需求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有长效的沟通评估制度作为指导。要求护理部门对患者的生活习惯和个性化需求进行评估;首先将患者的合理需求筛选出来,采用首问负责制,不留任何“将就”的余地。在对患者个性化需求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应遵循灵活调整的基本原则,从轻、重、缓、急四个方面的角度给予考虑,在不违背专业要求和患者健康的基础上,结合患者护理服务需求,对服务时间、服务流程以及现行的规章制度进行适当的调整。比如根据护理工作要求,护理人员在指导患者服用药物时应遵循“发药到手,看服到口”工作原则,但对于具有充分自理能力的患者,则不强迫立即执行,避免患者个体需求与护理行为之间出现冲突。

    经实验研究发现,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在青年女性面部烧伤患者护理中应用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疼痛反应,提升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水平。

    参考文献

    [1]季瑶瑶.认知行为干预对女性面部烧伤患者心理护理的应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4)

    [2]冯可,景福琴,李金丹,李晓蕊.认知行为干预在青年女性面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05):919-920.

    [3]高丽.青年女性面部烧伤患者护理中实施认知行为干预的应用效果[J].智慧健康,2017,3(24):68-69+80.

    [4]季瑶瑶.认知行为干预对女性面部烧伤患者心理护理的应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04):104-105.

    [5]江敏君,谢蝶兰,李新霞.女性面部烧伤患者的心理护理以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疗,2009,28(06):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