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肿瘤患者癌性疼痛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2

循证护理在肿瘤患者癌性疼痛护理中的应用

周洁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江苏省 苏州市 215000

【摘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肿瘤患者癌性疼痛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7月期间,我院接收的82例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41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效果。结果:比较后显示,实验组疼痛情况明显好转,护理满意度更高,比参照组数据存在优势,组间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肿瘤患者癌性疼痛护理中,对其实施循证护理,效果十分显著,此法值得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循证护理;肿瘤;癌性疼痛;护理效果

随着人们生活压力加大、环境污染加剧,肿瘤发生率逐年升高,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数据统计,肿瘤在临床的死亡率在20%以上,高居死亡原因首位,而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均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感[1],给其身心带来伤害。因此,对此类患者要进行护理干预,缓解其痛苦,改善其生活质量。本文以我院肿瘤患者为例,分析循证护理在其癌性疼痛护理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 基础资料

研究于2017年3月-2019年7月在我院进行,抽取此时间段的肿瘤癌痛患者8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个小组:实验组(41例)与参照组(41例);资料显示,实验组男女比例为21:20,年龄区间为41-74岁,平均年龄为(58.21±0.31)岁;病程区间为1-4年,平均病程为(2.21±0.54)年;参照组男女比例为23:18,年龄区间为42-72岁,平均年龄为(58.19±0.32)岁;病程区间为0.6-3.8年,平均病程为(2.22±0.52)年。数据计算,统计学不存在意义(p>0.05)。调查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自愿签署了研究同意书。

    1. 护理方法

参照组实施癌性疼痛常规护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做好病房管理等。实验组实施循证护理,具体措施为:(1)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护士长与普通护士,护士长担任组长,总结护理工作内容,并定期对成员进行培训,提升成员护理技巧;(2)文献查阅:小组成员搜索相关资料[2],收集肿瘤患者癌性护理、循证护理等方面的知识;(3)制定方案: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将理论作为依据,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并逐步实施;(4)措施:定期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加强与其沟通交流,学会换位思考,让患者发泄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治疗充满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护理操作;关注患者病情进展,保证其用药的安全性[3],指导其自行监测血压与血糖等,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做好疼痛护理,用音乐、电视节目等转移其注意力,若疼痛严重,可以对其镇痛药物治疗。

    1. 观察指标

(1)疼痛情况:以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分数区间为0-10分,分数越高,患者疼痛越严重;(2)护理满意度:采取问卷的形式开展调查,分为不同评价项目,总分为100分,评分为80分及以上,则为非常满意;评分60-79分,则为基本满意;评分59分及以下,则为不满意。

    1. 统计学意义

运用SPSS19.0计算数据,计量以(`x±s)显示,计数以(n,%)显示,分别行t与X2检验,结果p<0.05时,统计学含有意义。

  1. 结果

2.1 比较患者疼痛情况

表1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一致。护理后,两组虽均有改善,但实验组更加明显,组间体现统计学意义(p<0.05)。

1:两组疼痛评分分析(5f166f702d16c_html_394c79c628d3a10.gif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实验组

41

8.42±0.24

3.12±0.31

参照组

41

8.41±0.25

5.95±0.43

t值

0.1847

34.1841

P值

0.8539

0.0000

2.2 两组满意度对比

见表2,患者对实验组护理效果更加满意,统计学计算显示意义(p<0.05)。

2:比较患者满意度[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实验组

41

27

12

2

39(95.12%)

参照组

41

14

18

9

32(78.05%)

X2

5.1447

P值

0.0233

    1. 讨论

    肿瘤是社会多发疾病,其危险性极高,很容易使患者失去生命。临床对肿瘤没有确切的治疗方法,只能通过相关措施延长其寿命,此类患者往往承担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加之治疗费用昂贵[4],容易出现绝望情绪,甚至产生自杀念头。临床对肿瘤患者进行护理时,主要从癌性疼痛方面入手,通过减轻其痛苦,改善其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让患者对生活充满希望。常规护理存在很多不足,其缺乏针对性,无法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循证护理强调科学证据,通过文献搜索,找出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患者情况制定护理方案,不仅具有科学性、针对性的特点,还增强了护理质量[5]。此模式与常规护理相比,加入了许多护理内容,可以处理好每个细节,并尊重患者内心情感,通过心理疏导,消除其负面情绪,体现了护理的人性化理念,让患者感受到医院的人文关怀,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避免护患纠纷。

    本次研究中,对患者开展循证护理活动以后,其疼痛感有所缓解,疼痛评分下降明显,改善幅度大于参照组,体现了此法的优势。在满意度方面,实验组概率为95.12%,高于参照组的78.05%,说明循证护理效果受到患者认可,其可以增进护患感情,改善护理质量,有利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结合肿瘤癌性疼痛患者的特点,将循证护理模式用于其中,不仅减轻了疼痛感,也提升了护理满意度,临床意义十分显著。

    【参考文献】

    [1]屈惠琴,陆云,赵春芳等.以循证护理为基础的临床护理路径在肿瘤术后病人PICC置管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19):2378-2379,2380.

    [2]陈默.循证护理对血液科肿瘤患者化疗后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6):2627-2630.

    [3]贺倩.循证护理在肿瘤疼痛护理中的应用及对疼痛缓解率和护理质量的影响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9):1093-1096.

    [4]乔雪亮,鲍莉莉.循证护理在预防肿瘤患者化疗药物外渗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6):89-91.

    [5]周凌珊.循证护理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3):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