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老年重症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2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老年重症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

董红叶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钱营镇中心卫生院 河北 唐山 063301

【摘 要】目的:探讨老年重症结石性胆囊炎选择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选取的是本院2017年6月-2019年8月收治的老年重症结石性胆囊炎患者66例,分组依据为不同术式,对照组33例实施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研究组33例实施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实验室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体温、白细胞、凝血功能恢复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有利于显著缩短老年重症结石性胆囊炎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术后恢复,具有优先推广于临床的价值。

【关键词】重症结石性胆囊炎;老年患者;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

胆囊炎主要指的是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导致的炎症,其在临床普外科中十分常见和多发,具有起病急骤、进展速度快等病情特点,若治疗不及时,会导致胆源性脓毒血症、胆囊穿孔等性质严重的并发症,甚至会使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本病的发病率和患者年龄间呈现正比关系,首选手术治疗,但考虑到患者年龄大的特殊性,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危险,所以需要慎重选择手术方案[1]。随着近年来微创技术的发展应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的提出成为了临床的理想选择。本文病例选取的是本院收治的老年重症结石性胆囊炎患者66例,现作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病例选取的是本院2017年6月-2019年8月收治的老年重症结石性胆囊炎患者66例,全部病例均符合重症结石性胆囊炎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2]。分组依据为不同术式,对照组33例中男14例,女19例,患者年龄在64-83岁内,平均为(67.9±5.2)岁;研究组33例中男13例,女20例,患者年龄在65-84岁内,平均为(68.2±5.3)岁。组间自然资料进行比较后,P<0.05,有可比性。

    1. 方法

对照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给予患者全麻,将导管插入,创建人工气腹,在腹部做小孔3个,将腹腔镜及手术器械置入,解剖胆囊三角区,并离断、夹闭胆囊管、胆囊动脉,再将胆囊切除。胆囊体积过大者需将胆囊先向穿刺孔移动,借助吸引器吸出胆汁或将结石取出,取出塌陷的胆囊,再通过腹腔镜探查腹腔,确认无误后进行退镜、取管,最后进行缝合。研究组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选择右侧腋前线进行局麻,通过B超定位,穿刺置孔位置为胆囊床上1/3交界位置,此操作过程需要保护好肝脏血管、胆管。以18号穿刺针回抽,明确抽液体是胆汁后置入8F胆管,深度约6cm,以B超定位检查确定导管位置适合与否,常规留置引流管,对切口进行冲洗、缝合。确定患者体温正常、局部水肿、炎症消退后再次予以B超检查,给予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1.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记录两组实验室相关指标,包括体温、白细胞、凝血功能恢复时间。

    1. 统计学分析

运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22.0处理相关的所有数据,以(5f168af8d50f0_html_199d25296068e7ac.gif )描述计量资料并作t检验,P<0.05表明具备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手术、住院、白细胞、体温、凝血功能恢复时间比对照组短,显示出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所示。

表 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实验室相关指标进行对比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

体温恢复时间(d)

白细胞恢复时间(d)

凝血功能恢复时间(d)

对照组(n=33)

70.3±14.2

105.9±21.5

18.35±3.67

2.79±1.08

4.96±0.78

3.12±1.23

研究组(n=33)

34.2±10.7

46.8±14.8

9.57±2.65

1.62±0.67

2.16±0.62

1.66±0.74

t值

11.6635

13.0070

3.3077

5.2883

16.1429

5.8428

P值

0.0000

0.0000

0.0015

0.0000

0.0000

0.0000

3 讨论

重症结石性胆囊炎在老年群体中发病率较高,其是在阵发性绞痛的基础上出现感染中毒、感染性休克等临床症状,由于老年患者应激能力较差,发病初期无典型症状表现,容易错失理想治疗时机,再加上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影响,会大大增加治疗难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预后不良[3]。传统开腹手术尽管可对疼痛进行有效缓解,但术后容易出现并发症,且会造成较大的损伤,并不适宜高龄患者[4]。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是医学科技和手术方式不断完善的前提下应用于临床治疗中的,其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行、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该术式属于新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术前手术方法,其可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缓解,加快胆囊周围组织炎症吸收速度,从而达到择期开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目的[5]

本次实验之中,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凝血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间作比较,差异显著,具备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可以充分证明,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有利于显著缩短老年重症结石性胆囊炎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术后恢复,具有优先推广于临床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徐洪,陶元生.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老年重症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06):882-884.

[2] 严茂金.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老年重症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科学,2018,8(03):237-239.

[3] 刘学军.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老年重症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新疆医学,2017,47(09):986-988+996.

[4] 卢宾宾.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老年急性重症胆囊炎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09):1396-1397.

[5] 王成虎,陈君,张应贵,等.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老年重症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3):6806-6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