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技术及多普勒技术对比研究颈动脉斑块易损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2

超声造影技术及多普勒技术对比研究颈动脉斑块易损性

赵德霞,王磊,于丹

黑龙江省 大庆油田总医院超声心动室,黑龙江大庆, 163001

[摘要] 目的 本研究以经颅多普勒(TCD)监测微栓子信号(MES)作为参考,应用超声造影技术(CEUS) 和彩色多普勒技术(CDUS)对比评价颈动脉斑块的易损性。方法66个研究对象,其颈动脉狭窄率均≥50%,均行颈动脉超声,TCD监测微栓子及颈动脉超声造影。结果CEUS提示28例(42.4%)患者有新生血管的形成,组一(没有新生血管的形成组)发现3例MES阳性患者(7.9%),组二(新生血管的形成组)发现了19例MES阳性患者(67.9%) (P=0.022) ;使用CDUS将患者分组:组一(高回声)40例,组二(低回声)26例,二组间MES的出现无显著性差异(P=0.211)。结论 本研究证实通过微栓子的监测印证斑块的易损性,进一步证明CEUS较CDUS更易发现颈动脉的易损斑块。

关键词】多普勒超声;超声造影;头部多普勒检查;斑块易损性

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多伴发颈动脉疾病,回顾性研究和影像研究[1]证实中风取决于血管狭窄程度和斑块的形态学特征,斑块的形态学特征[2]可以引起斑块的破裂导致栓塞,这就是所谓的易损性。超声技术是评价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有价值指标[3],CDUS已经成熟应用于评价颈动脉疾病。然而,最近的研究已经证实应用超声造影技术来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可靠的,这个技术也许可以评价颈动脉斑块的易损性[4]。本研究以TCD监测MES作为参考,对比CEUS和CDUS在评价颈动脉斑块的易损性中的价值。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住院的66个实验对象,其颈动脉狭窄率均≥50%(彩色多普勒检查可见斑块且PSVICA≥125cm/s),均行颈动脉超声,TCD监测微栓子及颈动脉超声造影。

1.2仪器与方法 

采用Phlips公司IE33超声诊断仪,L11-3探头,探头频率为2.0-4.0MHz。调节二维图像及彩色多普勒图像,依据斑块的特点把患者分为组1(完全的强回声或者大多数为强回声>50%)和组2(完全无回声或多数为低回声>50%)。

采用意大利Braacco 公司生产的Sono Vue造影剂1ml融入4ml的盐水中制成5ml的液体,单次快速注射后,取5ml的普通盐水缓慢注入静脉内以冲刷造影剂。两次注射间隔大约3分钟,造影图像要求机器调节为低机械指数(0.07)避免早期的微泡的破坏。从造影剂进入颈动脉管腔内开始记录至少5个心动周期。随着造影剂的注入,颈动脉血管被增强,血管腔内斑块形态显示清晰。斑块内的新生血管(造影剂增强)按照改良分级量表分为两类:一级:无新生血管;二级:有新生血管。

MES监测采用TCD机(Sonara:尼科利特,Madison,WI,美国)与2MHz的换能器。将患者置于仰卧位,在44-60mm深度获得双深度MCA记录30分钟。栓子的信号定义如下:典型的、可见和可听的(点击、啁啾、哨声)。多普勒血流频谱中的短时间、高强度信号在心动周期期间以随机间隔发生。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卡方检验评估分类变量,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66例(男56例,女10例)图像质量好的患者,由CEUS确定的有无新生血管组及应用CDUS诊断的高回声及低回声组,两组之间性别和年龄无差异,中风的危险因素相同(见表1、表2)

表1由CEUS确定的有无新生血管组基本信息

组1

组2

P

年龄(均数±标准差)

69.08±12.25

57.59±9.19

0.187

男性n(%)

28(100%)

30(78.9%)

0.512

神经系统症状n(%)

15(52.6%)

22(56.7%)

0.279

高血压n(%)

10(69.9%)

19(50.1%)

0.478

糖尿病n(%)

7(25.1%)

19(49.2%)

0.519

高血脂n(%)

17(60.1%)

25(66.6%)

0.829

目前吸烟者n(%)

16(60.3%)

21(54.3%)

0.699

表2应用CDUS诊断的高回声及低回声组基本信息

组1(n=40)

组2(n=26)

P

年龄(均数±标准差)

68.19±6.09

65.72±7.20

0.448

男性n(%)

35(87.5%)

24(92.3%)

0.879

神经系统症状n(%)

23(57.5%)

15(57.7%)

0.295

高血压n(%)

20(50.0%)

19(73.0%)

0.612

糖尿病n(%)

17(42.5%)

9(34.6%)

0.810

高血脂n(%)

25(62.5%)

18(69.2%)

0.479

目前吸烟者n(%)

23(57.5%)

19(73.1%)

0.787

*神经系统症状包括TIA、言语障碍,单侧肢体障碍、一过性黑曚

2.2有无新生血管形成组MES数量比较 本组数据中组1占19个(67.9%),组2占3个(7.9%),统计学数据P=0.022,无意义。

2.3高低回声组MES数量比较 本组数据中组1占18个(15.00%),组2占8个(30.70%),统计学数据P=0.211,P>0.05,统计学数据存有意义。

3.讨论

本实验通过CEUS和CDUS来评价颈动脉斑块的性质,发现MES与CEUS检测结果有相关性(P=0.022),与CDUS检测的结果无相关性(P=0.211),证明CEUS能更准确的预测斑块的易损性。

诊断血管狭窄CDUS已然取代了数字减影,一部分原因是CDUS增强了斑块形态上的清晰度,有研究[5]表明超声回声是预测高危斑块的很好的指标而且与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及有症状患者的预后有很好的相关性,一些研究[6]表明超声斑块易于破裂与斑块内的脂质成份和巨噬细胞的数量及斑块内出血有关,血浆容量增加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使它们易于不稳定和形成血栓。

我们研究表明斑块内的新生血管与MES数相关,斑块回声与MES数不相关。栓塞是颈动脉狭窄脑梗塞患者的重要机制,通过TCD发现微栓子也许可以发现那些有颈动脉狭窄没有临床症状患者的一小组高危人群,大样本的研究应该进一步的开展,应用超声造影增强来评估斑块的稳定性进而评价血管事件的危险度应该应用于临床预期实验,来检测抗脂治疗的效果。CEUS能发现微栓子,说明CEUS可以提供有价值斑块危险成分,是除了CDUS评估有价值斑块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刘虹.超声造影技术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的应用评估[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28(11):2508-2509.

[2]薛少伟,焦子育,任玲,梁希.超声造影对颈动脉斑块不同回声的分析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19,14(08):83-85.

[3]陈永海,侯春杰,赖针珍.超声造影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47(05):559-561.

[4]高瑞奇,等.超声造影技术对不同回声颈动脉斑块的应用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9,48(01):114-117.

[5]李朝军,等.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及其定量参数与血压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8,20(08):522-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