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1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分析

高慧萍

黑河市第二人民医院 黑龙江 黑河 164300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将支气管哮喘患者12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吸入倍氯米松、特布他林后单纯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治疗组吸入倍氯米松、特布他林及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每次1吸,每天2次,疗程12周,观察哮喘控制情况并记录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其占预计值的百分数(FEV1%)。 结果 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有好转,治疗组有37例(61.67%)达到临床控制,与对照组20例(33.33%)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肺功能均得到缓解和改善,治疗组的情况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能有效改善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观察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并引起气道缩窄。本研究从用药角度出发,回顾性研究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应用有效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7月~2017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支气管哮喘12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2008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其中,男52例,女68例,年龄20~74岁,平均45岁,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男27例,女33例,年龄20~70岁,平均44岁;治疗组,男25例,女35例,年龄22~74岁,平均46岁。入选患者均表现有喘息、呼吸频率轻度加快等症状,且在4周内均未应用过糖皮质激素和β受体激动剂,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症状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先应用糖皮质激素(倍氯米松)和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特布他林)规律治疗控制急性发作,症状完全控制后对照组单纯应用糖皮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250 μg)每次1吸,每天2次,治疗组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50 μg沙美特罗和250 μg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每次1吸,每天2次,疗程12周。    1.3 判定标准    哮喘控制水平以2008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1]为标准。肺功能测定由专人操作,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肺功能,记录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其占预计值的百分数(FEV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治疗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哮喘控制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得到了明显改善,治疗后对照组哮喘控制率为33.33%,治疗组哮喘控制率为61.67%,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检测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肺功能FEV1及其占预计值%基本一致,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FEV1及其占预计值%均有明显好转,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治疗组好转情况更为明显,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对其发病机制、临床治疗的研究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支气管哮喘的病理基础是气道慢性变应性炎症和平滑肌痉挛,从而导致患者喘息、呼吸困难、咳嗽以及胸闷等症状反复发作[2]。在治疗时不能只重视舒张支气管,应同时重视抗感染和降低气道反应性。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要多采用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及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力求在最短时间内缓解气道痉挛,但在急性发作缓解后长期控制治疗阶段,多采用吸糖皮质激素类药物[3-4],即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治疗,这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既可以改善气道收缩,又可以治疗气道炎症。在哮喘患者治疗中不推荐糖皮质激素或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单一用药,单一用药可能增加哮喘相关事件,包括死亡危险,而两者联合应用就很少发生类似事件[5]。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是由糖皮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沙美特罗)组成的复方制剂。丙酸氟替卡松可以有效抑制气道炎症反应,减低气道高反应性,并能提高支气管β2受体对相应激动剂的敏感性。沙美特罗具有较强的扩张支气管作用,减少血管通透性,通过调节肥大细胞及嗜酸粒细胞炎性递质的释放等缓解哮喘的症状[6-7]。β2受体对糖皮质激素受体有使其提前预激活的作用,增加其对丙酸氟替卡松的敏感性,使丙酸氟替卡松的抗感染活性提高。    本研究结果表明,规律治疗12周后,两组的哮喘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肺功能均有所改善,而且治疗组的肺功能变化情况要优于对照组,这表明丙酸氟替卡松和沙美特罗联合吸入具有协同效果[8],可以有效改善哮喘发作及肺功能。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做为丙酸氟替卡松和沙美特罗的复方制剂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3):177-185.    [2] 线铁军.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肺功能及气道高反应性的观察[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3):3054-3055.    [3] 谭莉. 支气管哮喘患者缓解期用药的健康教育[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115-116.    [4] 杨志兰,伍丽萍,宦丽群. 综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和缓解期32例[J]. 实用临床医学,2009,10(9):28-29.    [5] Chung KF,Caramori G,Adcock IM. Inhaled corticosteroids as combination therapy with beta-adrenergic agonists in airways disease:present and future[J]. Eur J Clin Pharmacol,2009,65(9):853-871.    [6] 厉亚. 支气管哮喘治疗药物的新进展[J]. 中国药业,2009,18(13):86-87.    [7] 陈怡文,龚享文,刘春云,等. 糖皮质激素加用孟鲁司特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Meta分析[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12):2019-2020.    [8] 骆志鹏.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9,30(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