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模式在慢性肾脏病 (CKD)病人门诊随访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2

5A模式在慢性肾脏病 (CKD)病人门诊随访管理中的应用

钟桂芳

成都市 龙泉驿区 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0100

【摘要】目的:探究5A模式在慢性肾脏病(CKD)病人门诊随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笔者收集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慢性肾脏疾病管理门诊进行随访的慢性肾脏病3-4期病人90例为课题指标,依据随机抽签模式均分小组,试验组45例予以5A模式进行随访管理,对照组45例予以传统的管理方式。结果:试验组患者经由以患者为中心5A模式随访管理,其自我管理能力水平、服药、饮食依从性、肾小球滤过率、肌酐、血红蛋白达标率及满意度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指标(P<0.05)。结论:5A模式于随访管理应用中可显著提高门诊慢性肾脏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关键词】5A模式;慢性肾脏病(CKD);门诊随访管理

慢性肾脏病临床具有发病率高、治疗周期长、死亡率高等特征,严重损伤患者肾脏功能,是导致肾衰的主要疾病之一。慢性肾脏病若没有开展及时、有效的管理干预,疾病进展易导致肾脏功能衰竭的发生,是导致患者的主要因素,加强疾病管理尤为重要[1]。本研究深化分析5A模式与慢性肾脏病门诊随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执行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笔者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慢性肾脏疾病管理门诊进行随访的慢性肾脏病3-4期病人90例为课题分析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模式均分小组,试验组45例予以5A模式进行随访管理,男女性别均衡,平均年龄为55.26岁;对照组45例患者予以传统的管理方式,男女性别均衡,平均年龄为56.01岁;就2组患者入组时基线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比对,提示组间差均衡(P>0.05)。

纳入原则:(1)90例患者均满足我国肾内科学会对慢性肾脏疾病的诊断依据,经肾损分期显示,均为3-4期肾损伤患者;(2)就本研究课题上报安全委员会及伦理委员会,通过审核后开展;(3)患者对课题项目知情。

排除原则:(1)不同意参与随访干预;(2)合并严重并发症患者;(3)精神异常及智力障碍者。

1.2方法

对照组45例予以常规管理干预,研究组45例予以5A模式随访管理干预,于门诊收治期间对患者建立随访数据库,依据患者首诊情况、护理系统、统计中心、查询系统、病历辅助及慢性肾脏病复诊等部位建立档案,便于开展规范护理管理;对患者病情、家庭情况、受教育程度及自我管理效益进行评估,制定针对患者个人的管理方案;开展健康宣教,安排护理人员联动社区护理人员将健康指导深入到社区及家庭,针对患者药物使用情况、饮食情况、康复情况等进行科学指导;并实施进行问卷调查,依据反馈不断完善随访管理内容,形成良性循环[2]

1.3评价标准

于管理前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水平、服药、饮食依从性、肾小球滤过率、肌酐、血红蛋白达标率及满意度等指标,随访管理1年后,比对前后差异。

1.4统计学分析

本组课题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版本对课题收集数据实施细化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将P<0.05设定统计学标准差。

  1. 结果

2.1两组患者随访管理效果分析

试验组患者经由以患者为中心5A模式随访管理,其自我管理能力水平、服药、饮食依从性、肾小球滤过率、肌酐、血红蛋白达标率及满意度等指标均异于对照组指标,组间差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随访管理效果分析

组别

时间

自我管理能力水平

服药、饮食依从性

肾小球滤过率

肌酐

血红蛋白达标率

满意度

试验组

干预前

75.26±6.58

60.14±4.51

55.22±5.02

138.53±11.24

99.52±6.15

76.32±6.55

干预后

92.36±7.51

89.26±5.24

72.21±8.41

111±8.51

115.26±8.14

95.26±8.96

对照组

干预前

74.06±6.47

61.24±4.62

55.27±5.12

137.85±10.84

100.92±6.21

77.21±6.72

干预后

81.95±7.22

72.14±5.02

63.42±6.35

125.2±8.59

102.25±7.02

85.26±7.48

    1. 讨论

    慢性肾病进程及治疗效果对患者自我管理具有较高的依赖性,直接决定了疾病控制效果[3]。5A模式作为临床新型的患者管理模式,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于临床开展之前,充分考虑医疗机构现有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积极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开展多学科联动的随访管理模式;于管理期间调动社区资源,开展深入患者家庭的管理模式,患者接受程度较高。课题数据反馈,试验组患者经由以患者为中心5A模式随访管理,其自我管理能力水平、服药、饮食依从性、肾小球滤过率、肌酐、血红蛋白达标率及满意度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指标(P<0.05);上述数据研究显示,5A管理模式的引入,可有效落实随访管理工作,积极调动患者能动性及积极性,临床开展便于疾病控制。

    综上,5A模式于随访管理应用中可显著提高门诊慢性肾脏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利于提高用药及饮食依从性,延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速度。

    参考文献:

    [1]何秀娟.自我管理模式护理干预对慢性肾脏病自我管理水平和肾功能指标水平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6):2906-2908.

    [2]裴小华,柏云,赵卫红等.老年3b期或以上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管理2016欧洲最优肾脏临床实践组织临床实践指南解读[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8,37(5):492-495.

    [3]石钰,陈艳,邓俊娜,彭红梅,李旺,何静.慢性肾脏病个案管理模式的构建及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9,19(05):647-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