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放射介入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2
/ 2

探讨放射介入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

陈敏,刘锂 * (通讯作者)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放射介入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成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25例,给予放射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止血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止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给予放射性介入治疗,能快速止血,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上消化道大出血;放射介入治疗;临床应用

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其临床症状为呕血和黑便。在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时,未及时进行治疗,不仅会造成肝功能损害,还会继发感染、失血性休克、窒息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大部分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虽然能有效止血,但是有部分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后仍出现流血现象[1]。为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对患者采用放射介入治疗,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成对照组25例,男12例,女13例,平均年龄(44.26±5.87)岁;观察组25例,男18例,女7例,平均年龄(47.25±4.2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禁食、补液、药物指导、疾病知识宣传等。给患者静脉给予质子泵抑制剂泮托拉唑纳(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家准字H19990170),静脉滴注,1次1瓶(40mg),每天1-2次,每次用0.95氯化钠注射液100ml溶解后,1h内滴注完。

观察组采用放射介入治疗,采用行经皮经肝穿刺胃冠状静脉栓塞术,具体操作如下:①对患者局部位置进行麻醉消毒,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②穿刺门静脉成功后,插入导丝,然后采用交换法穿刺针与导丝进行交换,将导丝留在体内;③沿着导丝进入导管,在X线下造影剂行门静脉造影,用导丝超选至胃冠状静脉。造影导头其主要作用是监测在治疗过程中,胃冠状静脉有无出现反流现象,如果没有就沿着导管缓慢注射5-10ml无水酒精。④最后用明胶海绵栓塞或弹簧圈栓塞后造影。在胃冠状静脉完全栓塞后退出导管,封堵穿刺道。在治疗结束后,出现造影剂外露情况,应遂超选至该动脉,用明胶还买或弹簧圈联合栓塞出血动脉后复查造影,未出现造影外漏后,结束手术并保留导管观察48-72小时后,如有继续出血需再次进行手术,止血则拔除导管。对于为出现造影剂外漏患者,将导管固定在腹腔肝动脉上,注射垂体后叶注射液(安徽宏业药业有限公司,国家准字H34022977),以0.1-0.2u/min持续关注,让内脏血液收缩,进而达到止血目的。如果持续灌注24-48h后,还出现流血现象,应减半垂体后叶素使用剂量,再持续灌注24h。并且在关注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如果出现心肌梗死或心绞痛,可同时何用硝酸甘油静点。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拔出导管后,压迫加固股动脉穿刺点。

    1. 疗效标准

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止血率。显效:无呕血黑便,血红蛋白稳定或上升,便潜血呈阴性;无效:术后48-72h后,患者仍出现呕血黑便,血压不稳定,血红蛋白持续下降,在进行补液和输血后未见明显好转现象。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率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治疗止血率用(%)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有10例患者止血成功,观察组有21例患者止血成功,止血成功患者成功出院。患者还有出血现象再一次进行手术治疗。通过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止血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 两组患者止血有效率[n,(%)]

组别

例数

显效

无效

对照组

25

10(40%)

15(60%)

观察组

25

21(84%)

4(16%)

χ2

-

41.087

41.087

P

-

0.001

0.001

3 讨论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属于内科疾病中较为较长的急重病症,此症状变化较快,若出现上消化道出现大量出血现象,应及时进医院进行治疗。若抢救不及时将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出现休克并危及生命[2]

部分医院在采用常规治疗能有效控制出血,但是少部分患者会出现反复出血现象,因此采用常规治疗效果不显著。在治疗效果不显著情况,可能会进一步恶化病情状况,导致死亡。其中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率为6%-10%左右,年龄超过60岁人群死亡率更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严重并发症,为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不断改进治疗方法,但是在6周内死亡率高达20%。由于采用此手术治疗办法,死亡率、风险性极大,所以在放射介入治疗中采用经皮经肝穿刺胃冠状静脉栓塞术[3]

经皮经肝穿刺胃冠状静脉栓塞术对静脉曲张性能上消化道有很好止血效果。非静脉曲张性出现出血症状时,使用常规药物治疗难以止血,在使用经皮经肝穿刺胃冠状静脉栓塞术后,止血效果明显[4]。且使用这种治疗方法,创伤较小、疗效迅速确切,安全性极高,所以在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中采用放射介入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减低并发症发生几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上述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止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应用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对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实施放射介入治疗,止血效果明显,能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利;郭雪松;等;.上消化道大出血放射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02):34-35.

[2]马瑞宏.上消化道出血应用消化内镜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5):141-142.

[3]赵杰.消化内镜治疗应用在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15(06):26-27.

[4]李世相.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3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