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对术后镇痛泵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2
/ 2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对术后镇痛泵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

李帛帑

四川锦欣妇女儿童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 分析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对术后镇痛泵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观察对象为我院2017年12月-2019年12月诊治的手术治疗后应用镇痛泵的患者90例,将其自由组合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5例,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45例,采取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术后各时间疼痛指数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术后4小时(3.13±0.62)分、术后1天(2.89±0.55)分、术后2天(1.59±0.52)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3.33%)高于对照组(66.67%),P<0.05。结论 应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措施在术后镇痛泵护理中,可提高镇痛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因此值得借鉴应用。

关键词: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术后镇痛泵护理;满意度影响

前言:手术治疗后应用镇痛泵在临床较为广泛,可缓解患者疼痛感,加快患者下床活动速度,减少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但是手术治疗后应用镇痛泵的临床效果并不满意,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多,因此,加强手术治疗后应用镇痛泵的护理非常重要。此次将我院2017年12月-2019年12月诊治的手术治疗后应用镇痛泵的患者90例作为观察对象,分析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对术后镇痛泵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此次将我院2017年12月-2019年12月诊治的手术治疗后应用镇痛泵的患者9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自由组合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纳入标准:均在我院确诊后行手术治疗者。排除标准:手术禁忌者;精神障碍疾病者;认知功能障碍者。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40.61±7.22)岁;实验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21-61岁,平均年龄(40.55±6.16)岁。此次探讨观察得到本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两组患者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进行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护理措施,具体如下:(1)提高技术水平:在实施前所有护理人员均需统一培训,使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测试各项疼痛指标方法,如VAS、NRS等测评法,并针对性解决护理工作中常规镇痛剂量的选取不当、镇痛应用不及时等问题,帮助实现有效控制术后疼痛感,避免不良反应发生。(2)制定护理目标:根据患者镇痛需求,制定护理目标。将改善术后疼痛感,提高护理体验,有效镇痛作为目标,其后结合术前需求结果细化护理目标,要护理人员按照需求设定进行各项护理,完成目标,加快预后恢复。(4)护理评估:由护士长对护理工作进展进行综合评估,对每位护理人员护理工作情况考核,侧重于护理工作进展和患者护理感受。

    1.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术后各时间疼痛指数以及护理满意度。(1)疼痛评分:用长海痛尺判定,无痛:0分,轻度:1-3分,中度:4-5分,重度:6-9分,无法忍受:10分。(2)护理满意度:用自制的问卷判定,共100分。非常满意:≥90分,满意:≥60分,不满意:≤59分,非常满意例数和满意例数总和=总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处理软件:SPSS21.0。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描述性统计:计量资料采用(±S )描述,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描述,组内及组间比较进行卡方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对比

实验组术后4小时(3.13±0.62)分、术后1天(2.89±0.55)分、术后2天(1.59±0.52)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对比 (±S,分 )

组别(n)

术后4小时

术后1天

术后2天

实验组(n=45)

3.13±0.62

2.89±0.55

1.59±0.52

对照组(n=45)

6.37±0.74

5.26±0.31

4.71±0.39

t值

22.514

25.182

32.199

P值

P<0.05

P<0.05

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3.33%)高于对照组(66.67%),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例(%)

组别(n)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对照组(n=45)

20(44.44%)

10(22.22%)

15(33.33%)

30(66.67%)

实验组(n=45)

22(48.89%)

20(44.44%)

3(6.67%)

42(93.33%)

χ2

-

-

-

10.000

P值

-

-

-

P<0.05

3 讨论

疼痛是手术治疗后参加的应激反应[1],不及时镇痛,会带来严重危害,如胃功能紊乱、血栓形成、限制活动,提高并发症发生率,延长恢复时间,而应用镇痛泵可解决这问题,且镇痛效果较好,操作简单。但同时也有缺点,如不能准确对患者用长海痛尺判定等,会影响临床镇痛效果,降低护理质量。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措施可解决这问题,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根本,达到实际需求不断变化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相吻合的目的[2],有效提高镇痛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达到护理目的。

此次分析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对术后镇痛泵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术后4小时(3.13±0.62)分、术后1天(2.89±0.55)分、术后2天(1.59±0.52)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3.33%)高于对照组(66.67%),P<0.05。

综上所述,应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措施在术后镇痛泵护理中,可提高镇痛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因此值得借鉴应用。

参考文献:

[1]谭明蓉.术后镇痛泵护理中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应用及价值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28):162-164.

[2]明兰,王素平.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对术后镇痛泵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30):135-136.

作者简介:李帛帑(1994-),女,籍贯:四川,工作单位:四川锦欣妇女儿童医院,学历:大专,职称:护师,研究方向:术后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