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肝炎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2
/ 2

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肝炎研究进展

郑守鑫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广西钦州

535000

【摘要】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炎症疾病,多以界面性肝炎、高球蛋白血症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目前临床对于此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无统一的定论,但因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肝炎在所有肝炎疾病患者中占据一定的比例。而且大部分患者在发病的早期阶段停用致病药物并及时与相应的药物治疗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在促进患者康复方面效果显著。基于此点,本文就药物诱导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病机制,诱发药物、临床诊断和预后情况等方面对疾病的进行综述。

【关键词】药物诱导;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经临床研究发现[1],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血清中广泛存在抗平滑肌抗体、抗核抗体和异常增高的血清免疫球蛋白等物质,肝组织中的浆细胞呈现浸润现象,因此发病患者常伴有界面性肝炎、高球蛋白血症和高血清自身抗体等炎症病理性变化。经临床研究发现[2],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控制患者病情发展方面有显著的应用效果。现本文就药物诱导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病机制,诱发药物、临床诊断和预后情况等方面对疾病的进行综述,为临床此类疾病的治疗提供借鉴。

1发病机制

目前,临床对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尚无统一的定论,仍停留在假说阶段,其中认可度最高的假说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即药理相互作用学说、半抗原学说和危险示意学说,三种假说对疾病的发生均有一定的阐述[3]

2诱发药物

2.1呋喃妥英

呋喃妥英在临床主要被用于尿路感染的治疗,在患者药物治疗6周内可诱发肝损害的现象,主要包括胆汁淤积、肝细胞破坏和混合型损伤三种特征,其中以肝细胞破坏的占比率最高。部分患者发病时常伴有发热、皮疹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症状,通过对肝脏的活检可发现门静脉及其周围存在炎症反应,经病理检查主要为浆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2.2米诺环素

米诺环素是半合成四环素衍生物的一种,在治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痤疮丙酸杆菌方面效果显著,但长期服用该药物治疗会导致机体出现异常的免疫反应,最常见的症状为关节炎、肝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而且米诺环素诱发的肝损害现象通常发生在药物治疗1年以后,相关抗体检查均为阳性,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会出现异常增高的现象,同时伴有淋巴浆细胞坏死和炎症等表现。

2.3其他

在临床研究的过程中除呋喃妥英和米诺环素外,仍有部分药物可诱发患者出现自身免疫性肝炎,Iliana[4]等研究发现,瑞舒伐他汀、异烟肼、阿托伐他汀、特比奈芬等药物在长期治疗的过程中也易诱导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生,而且部分中药的复方制剂也存在诱发肝损害的现象,其中最常见的包括大柴胡汤和黑升麻类。

3临床诊断

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疾病的早期诊断对其治疗方式的选择和预后结果有重要意义,但对于因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而言,目前尚无特异性的诊断标准。对于该疾病的诊断也主要是采用临床诊断量表、因果关系评价方法、结构专家意见和临床决策等方式,其中临床诊断量表是由因果关系评价方法改良而来,相较于其他方法而言,其临床诊断的特异性明显较高,但检查方式较为复杂,临床应用也因此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临床决策则是公认的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的最佳方式,其诊断的重点主要在于确定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肝损害现象是否由其所服用的药物所致,因此需密切关注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停药后的反应以及再次用药时的临床表现,明确患者的用药史。除此以外,经王丕胜[5]等研究发现,糖皮质激素在治疗因药物诱导引发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方面效果显著,并且停药后再次复发的风险较低,而非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则与之相反,停药后疾病复发的概率可高达80%以上,这也是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肝炎与常规自身免疫性肝炎之间的区别,因此可将停止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患者是否会再次发病作为其是疾病诊断的参考指标。

4 治疗预后情况

对于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而言,可结合其症状表现的不同予以不同的治疗方式。部分肝功能损害程度较轻且无典型症状表现的患者,可暂停其治疗使用的药物,加强对患者的病情监测,若停药后病情仍继续发展,则建议先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既可控制患者病情的发展,也可以用于鉴别患者自身免疫性肝炎是否由药物诱导。但糖皮质激素在治疗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需综合考虑患者的情况,权衡患者的并发症和治疗效果。另外姚路静[6]等研究证实,早期免疫制剂在辅助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方面也由显著治疗效果。而李洪智[7]等研究也证实,观察组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采用熊去氧胆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球蛋白(ALG)等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均有明显的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5 总结

目前,临床因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占比率呈逐年上升的状态,因此临床医师需重视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对肝脏造成的损害,定期对患者的肝功能、自身抗体进行检测,有效的预防和避免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钰佩,王瑞,梁树人, 等.药物诱导自身免疫性肝炎与原发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分析[J].山东医药,2019,59(21):54-57.

[2]盛健惠,孙莉,谈惠颖, 等.罗红霉素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肝炎1例报告[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8,34(5):1086-1087.

[3]赵素贤,张玉果,谭普芳, 等.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肝炎与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征对照研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6,24(4):302-306.

[4]Iliana Doycheva,Kymberly D. Watt,Aliya F. Gulamhusein.Autoimmune hepatitis: Current and future therapeutic options[J].Liver International,2019,39(6):1002-1013.

[5]王丕胜,王吉耀,胡锡琪, 等.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和病理特点[J].中华消化杂志,2014,34(2):105-108.

[6]姚路静,昝松波,姬红波, 等.早期免疫抑制辅助UDCA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疗效的影响[J].肝脏,2018,23(11):993-995.

[7]李洪智,张翰明,马亚秋.熊去氧胆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7,44(8):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