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法处理市政道路施工方案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4
/ 2

强夯法处理市政道路施工方案设计

李杰

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西安 710016

摘要:软基处理方法选择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市政道路施工进度。以兰州新区实际市政道路工程为例,详细阐述强夯法在市政道路路基中的具体应用及施工方案设计。

关键词:市政道路;强夯法;施工方案设计

0 引言

强夯法在工程中的应用至今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近年来随着工程技术的改进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强夯法的发展加快,在各类工程中都得到普遍运用。强夯法施工技术是市政道路路基处理中的重要施工技术,对解决不良土质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强夯法施工技术的功能性及作用,本文以工程实例详细阐述强夯法在市政道路路基处理中的实际应用。

1 市政道路工程案例概况

兰州新区纬八路道路东延段规划为城市主干路,起点位于规划经十五路,终点与已建纬一路顺接,科东路以西段路幅宽度60m,道路两侧各设20m绿化带,总宽度100m,设计车速60Km/h,双向6车道;科东路以东段路幅宽80m,道路两侧各设20m绿化带,总宽度120m,设计车速60Km/h,双向6车道,道路全长2761.748m。

据现场勘探揭示,道路沿线地基土地层结构相对简单,在勘探所达深度范围内,主要由素填土、黄土状粉土、角砾组成,其地层岩性特征为:素填土(Q4ml):层厚0.50~14.40m,以人工回填的粉土为主,压实效果较差,稍密,稍湿;黄土状粉土(Q4al+pl):为线路通过段主要地层,层厚4.50~23.70m,粉粒为主,粘粒含量较大,稍密~中密,稍湿;角砾(Q4al):仅在K5+550~终点段揭示出,埋深2.60~18.90m,层厚3.70~6.00m,颗粒级配较好,粒径以2~10mm为主,粒径大于2mm的约占75%,大于20mm的约占8%,余为混砂及粉土充填,局部夹薄层粉土及砂透镜体,稍密~中密,稍湿。

2 施工准备

(1)在试夯区确定施工参数

选择具有代表性特征的地段进行试夯作业。施工方案为:点夯三遍,夯点间距为7.5m*7.5m,点夯夯击能为6000KN•m,点夯夯击次数为7~8击;满夯两遍,锤印搭接1/4,夯击能2000KN•m,满夯夯击次数3~5击。夯点正方形布置,夯沉量约75cm。第一遍夯击点间距为夯锤直径的3倍,第二遍夯击点位于第一遍夯击点之间。以后各遍夯击点间距可适当减小,两遍夯击时间间隔为1周。

(2)编制点夯夯点平面布置图并提取相应夯点的坐标。

(3)收集有关强夯试验的施工机具及其配套设备的技术性能资料。

3 施工组织设计

3.1 点夯施工工艺流程

场地平整→测量布点→第一遍点夯施工→推平夯坑→测量布点→第二遍点夯施工→推平夯坑→第三遍点夯施工→推平夯坑→第一遍满夯施工→推平夯坑→第二遍满夯施工→场地平整→试验检测。

3.2 满夯施工工艺流程

平整场地→测量场地高程,放出一遍满夯基准线→起重机就位,将夯锤置于基准线端→按照夯印搭接1/4锤径的原则逐点夯击,完成规定的夯击数→逐排夯击,完成一遍满夯,用方格网测量场地高程→场地整平→重复以上步骤完成第二遍满夯。两遍夯击中间间隔时间3周以上。

4 施工注意事项

(1)按强夯面积均匀布点时,以外边线算起,增加一排夯点;强夯区高差不得大于0.2m,若强夯区相邻标高台地高差大于0.2m,则两个相邻标高台地之间的高差通过放坡解决,以高台地边界为坡顶向低台地进行放坡,坡比采用1:1~1.5临时护坡。

(2)强夯前甲方应协助施工单位查明场地范围内有无地下构筑物和管线等,有则明确其位置、标高,采取必要措施,以免损坏。

(3)开夯前检查锤重和落距,以确保单击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

(4)在每遍夯击前,应对夯点防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应及时纠正。

(5)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每击的夯沉量。

(6)夯点的夯击次数暂定7-8击,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100mm,夯坑周围没有大的隆起,不因夯坑过深而起锤困难。最末一遍夯击后,再以低能量(落距4~6m)对表层松土满夯,以满足地基土的压实度要求。

5 质量控制与检测

强夯完成后,一般采用静力载荷试验、动力触探试验、静力触探试验等手段对夯后地基进行检验。

5.1 质量控制要点

夯点测量点位允许偏差±5cm;夯锤就位允许偏差±15cm;满夯后场地整平平整度允许偏差±10cm;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10cm;干密度、固体体积率按设计要求。

5.2 施工质量检查

在检查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检测数据和施工记录,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补夯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检测项目按下表规定执行:

2 质量检测项目表

序号

检测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测方法

1

夯锤落距

mm

±300

钢尺量、钢索设标志

2

锤重

kg

±100

称重

3

夯击遍数及顺序

设计要求

计数法

4

夯点间距

mm

±500

钢尺量

5

夯击范围

设计要求

钢尺量

6

间隔时间

设计要求

计时法

7

夯击击数

7-8

计数法

8

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

mm

≤100

水准仪

9

干密度

g/cm3

按设计要求

灌水法

10

固体体积率

%

按设计要求

灌水法

6 结语

随着全球信息化加剧,信息资源共享,使得施工领域的技术及方法得以提高,并在实际操作中得到相应的发展。对于强夯地基处理方案的运用,需要结合相应理论与工程实际进行分析与探寻,选择最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案。在设计与探索的过程中,要加入科学科技的元素,使方案技术更加有效,为工程施工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 林文忠.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方案分析[J].江西建材,2020:111-112

  2. 刘建勋.基于强夯地基处理方案设计与施工技术探讨[J].施工技术,2014(08):149

  3.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