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 及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5
/ 2

CT 及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探讨

唐飞

永州市中医医院放射科 湖南永州 425000

摘要:目的:研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在采取不同诊断方法的影响。方法:在2017年6月至2019年9月期间,选取132例于我院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66例,分别采取CT与核磁共振诊断,对两组患者的异常检出率、早期病变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异常检出63例,占比95.45%,早期病变检出58例,占比87.87%;参照组异常检出41例,占比62.12%,早期病变检出34例,占比51.51%。对比数据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与常CT诊断相对比,采取核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有效提高检出率,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CT;核磁共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在中枢神经中,感染类型可以分为脑炎、大脑炎、脑膜炎、脓肿等;虽然在人体中中枢神经可以较为有效地抵抗各种病原体,可是一旦患者的脊髓或者脑部受到感染,那么会对生命健康造成不利影响[1]。由此可见,行及早的治疗措施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十分重要。但是在治疗前需要接受准确的诊断,为治疗提供依据[2]。在以往的诊断中方式较多,而诊断效果各有千秋,因此需要对更具优势的诊断方式进行深入探索,为后续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7年6月至2019年9月期间,选取132例于我院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研究组男性37例,女性29例,年龄36~68岁,平均(51.29±5.31)岁,病程1~25天,平均(11.68±2.14)天;参照组男性36例,女性30例,年龄37~69岁,平均(51.31±5.42)岁,病程1~26天,平均(11.04±2.37)天。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纳入标准:所选患者均确诊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年满18岁,有自主判断能力,无精神疾病;同意此次研究。

排除标准:对此次研究反对;患有严重脏器类疾病,对研究会产生影响;患有精神类疾病。

表1 一般资料对比

组别

n

年龄(岁)

病程(天)

研究组

63

51.29±5.31

11.68±2.14

参照组

63

51.31±5.42

11.04±2.37

T

\

0.020

1.590

P

\

0.983

0.114

1.2方法

参照组采取CT诊断。CT选择美国GE公司生产的Bright Speed CT扫描仪进行诊断;在诊断过程中患者取仰卧位,首先扫描定位片,将扫描范围确定后实施横断位扫描。在此次扫描中基线选择为听眉线,两侧对称后从基线向上扫描至头颅顶部。厚度设置为十毫米,对于特殊部位需要选择5mm以下的薄层扫描。

研究组采取核磁共振诊断。选择日立公司0.4T磁共振设备;此次研究中严格按照说明书流程进行,对于极少数图像显示不清的患者采取增强扫描。在扫描前一天需要告知患者必须对头部进行清洗,且不能擦拭任何护发品,头部状态以自然为佳。

1.3观察指标

诊断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异常检出率、早期病变检出率进行比较,所用数据以临床实际测量为准。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0计算,计数资料以5f1be6f3c2ee3_html_4e8f46847cff7a8a.gif 检验、%数表示。P<0.05时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诊断,研究组异常检出63例,占比95.45%,早期病变检出58例,占比87.87%;参照组异常检出41例,占比62.12%,早期病变检出34例,占比51.51%。对比数据具有差异性,P<0.05,见表1。

表1异常检出率、早期病变检出率对比(%)

组别

n

异常检出率

早期病变检出率

研究组

66

63(95.45)

58(87.87)

参照组

66

41(62.12)

34(51.51)

5f1be6f3c2ee3_html_4e8f46847cff7a8a.gif

\

21.939

20.660

P

\

0.000

0.000

3 讨论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感染的病原体较多,一旦发生感染后,会出现脊髓炎、脑膜炎,对人体的脑功能和脑结构造成严重损伤;不光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3]。在治疗前期准确的诊断对于病情的治疗意义重大,往往能够及时有效地诊断出病因,采取救治后方能取得较好的预后效果[4]。但是考虑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表现出的症状十分复杂,尤其在一些典型性方面不太突出,这导致诊断过程中的难度徒增,进一步考验现在医学检验水平。

在此次研究中,研究组异常检出63例,占比95.45%,早期病变检出58例,占比87.87%;参照组异常检出41例,占比62.12%,早期病变检出34例,占比51.51%。对比数据具有差异性,P<0.05,具体分析为:在临床中采取CT诊断具有无创、检查便捷等优势,一般通过CT检查可以有效地对患者颅脑横面解剖关系以及脑组织结构变化信息完整显示;不过美中不足的是,在CT检验中由于画面分辨率较低,如病灶体积较小——直径小于1cm时则很难通过CT显像呈现[5]。而采取核磁共振技术则不同,在通过核磁共振检查时,因为其画面分辨率较高,对于病变部位可以十分清晰地表现出来,甚至可以通过多方位成像,将病变具体位置以及解剖结构完整展现,这在后期医师讨论治疗方案时,往往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6]。另外还有一点优势为,在核磁共振中冲脉为电磁波,因此不会对患者造成辐射伤害;同时无骨性伪影可以多方位成像,所提供的参数十分丰富,对于软组织也具有较高的分辨率,且在应用过程中并不需要对比剂便可以显示血管结构;这一优势在脊髓、脊柱检查中优势明显高于CT检查,其高分辨性能可以有效检测出病变具体位置[7]。不过核磁共振也有比较严重的缺点,例如很难发现潜在的出血点,因此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颅脑出血,利用核磁共振则很难发现。

综上,采取核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有效提高检出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温洋,彭芸,张楠,etal.儿童肾外非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横纹肌样瘤临床与影像分析[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9,34(1):47-50.

  2. 王敏红,周理想,冯湛.常规MRI纹理分析鉴别脑胶质母细胞瘤和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价值[J].中国癌症杂志,2019,29(4):284-288.

  3. 李家开,王敏,袁静,etal.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和磁共振成像表现[J].中华肿瘤杂志,2017,39(8):600-606.

  4. 刘喜娟,邱红,陆丽骏,etal.NMDAR抗体水平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以及磁共振成像在儿童脑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9,33(2):202-206.

  5. 李飞,张文静,吕粟,etal.2017年第25届国际医学磁共振学会年会中枢神经系统磁共振研究进展[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8,52(2):158-160.

  6. 郭凯,桑军军,杨建民.18F-FDG PET/CT在侵袭性真菌感染辅助诊断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7,10(5):384-388.

  7. 吴延春,吴东青,胡君,等.幕上及幕下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CT及MRI影像学表现[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6,25(2):159-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