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脊柱手术中脑脊液漏的治疗和预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6
/ 2

探讨脊柱手术中脑脊液漏的治疗和预防

刘绍荣

祥云县人民医院 (大理大学附属祥云医院) 云南大理 672100

摘要:目的:为了分析脊柱手术中脑脊液漏的治疗方案与预防措施,并总结其疗效结果。方法:研究以我院在2010年2月至2020年5月期间内脊柱外科内并发脑脊液漏患者群体中抽选观察对象,总计18例,在excel表格应用中结合mod函数将18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常规组9例、一组为特殊组9例,两组分别以常规治疗方案以及持续性腰部蛛网膜下腔引流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统计后续疗效预防结果,并进行对比与总结。结果:治疗结果显示,特殊组患者在持续性腰部蛛网膜下腔引流之中,各项治疗指标均低于常规组,且组间对比间的差异十分明显,由于P值小于0.05,故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具备成立条件。结论:脑脊液漏患者需要规范治疗与采取预防措施,而持续性腰部蛛网膜下腔引流治疗具有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在预防严重并发症中具备良好的预防价值,所以经本文研究,该治疗方案可在临床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脊柱手术;脑脊液漏;治疗;预防;应用价值

引言:

众所周知,脊柱外科疾病较为常见,而脑脊液漏属于这些疾病在治疗中的常见并发症,出现这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在于患者颅骨骨折之后,由于骨折作用导致硬脑膜、蛛网膜均被撕破损伤,引起脑脊液从鼻腔、外耳道以及开放性创面所溢出,引起颅腔与外界交通下形成瘘孔,且在空气溢入气颅中很有可能导致气颅的发生,在患者生命健康中具有较高的威胁几率,所以手术治疗与预防工作在其中显得非常关键。我院在开展本次研究中欲观察脊柱手术中脑脊液漏的治疗预防措施应用效果,研究结果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常规资料

研究时间为2010年2月至2020年5月,在此期间内从我院内脊柱外科中接受治疗的脑脊液漏患者群体中抽选研究观察对象,总计18例,将这18例脑脊液漏患者病历资料悉数输入Excel表格中,并在Mod函数应用与计算中分为9例常规组以及9例特殊组,其中常规组中含有4例男性患者、5例女性患者,Max年龄为56岁、Min年龄为22岁,中位年龄为35.2±3.8岁,其中含6例腰椎骨折后路手术、3例腰椎间突出症后路摘除术;特殊组中含有5例男性患者、4例女性患者,Max年龄为55岁、Min年龄为23岁,中位年龄为33.8±4.3岁,其中含5例腰椎骨折后路手术、4例腰椎间突出症后路摘除术[1]

纳入标准:在规范诊断中确定患者们均满足脑脊液漏相关标准;明确得知本次医学研究的相关要求,同时对研究有基本的理解、配合以及责任心。

排除标准:合并凝血功能异常、严重心内疾病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等相关疾病;对研究所用药物存在敏感症状;含对研究可能造成干扰等因素;

研究征得患者、伦理委员会的同意,在常规资料对比分析中具备可比性(P>0.05),可开展对比与分析[2]

1.2研究方法

针对常规组脑脊液漏患者行常规治疗方案,针对特殊组脑脊液漏患者行持续性腰部蛛网膜下腔引流治疗方案,统计后续治疗结果并进行对比与分析,总结本次研究。

1.3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方案:患者以侧卧位躺在手术床上,挤压手术切口部位,将引流管留置在其中,结合抗感染、抗炎治疗措施进行辅助治疗,维持患者电解质平衡,利用地塞米松治疗环节神经根水肿、甘露醇治疗脑脊液过量分泌;在治疗过程中尽可能缩减腹压动作次数,做好敷料更换工作,当持续引流两小时且引流量小于40ml/d的情况下尽快拔除引流管即可;

持续性腰部蛛网膜下腔引流治疗方案:以常规治疗方案为基础,利用利多卡因麻醉中枢神经,同时行硬膜外穿刺治疗以进入患者蛛网膜下腔部位,根据患者脑脊液渗出状况来将硬膜外麻醉导管放在腰椎管蛛网膜下腔部位,在此操作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避免出现马尾刺激症状,同时将引流袋与远端进行连接,控制引流量在每小时300毫升即可,做好每日敷料更换工作,提高对患者的抗感染治疗质量。待患者没有出现明显的脑脊液漏现象之后行闭管观察工作,如果两日内没有出现复发便可以及时拔除引流管[3]

1.4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所花费的时间、脑脊液漏症状消失所花费的时间、治疗距引流管拔除所用时间,将该三项指标分别进行总结与比对,总结本次研究。

1.5统计学方法

研究应用SgeMS统计学软件帮助统计数据对比,观察P值大小以判断统计学意义成立条件。

表1:常规组与特殊组在各项观察指标中的对比状况(x±s)

观察指标

常规组(n=9)

特殊组(n=9)

P值

切口愈合时间

20.8±3.6

13.6±3.3

<0.05

脑脊液漏消失时间

7.2±1.3

2.3±1.6

<0.05

引流管拔除时间

9.2±1.7

3.8±1.1

<0.05

从表1中可以显然看到,在各项指标对比中,特殊组显然低于常规组,在组间对比中差异较为明显、且各项P值明显小于0.05,故统计学意义具备成立条件。

2.结果

研究表明,脑脊液漏属于脊柱手术过程中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出现硬膜损伤所致,临床症状表现分类较多,有些患者常出现恶心干呕、而有些患者在其中出现严重头痛,且引流液此时明显增多,在颜色上呈现异常现象。此时及时有效的处理与治疗尤为关键,否则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中枢感染现象,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其危险性不言而喻[4]

3.讨论

为了能够有效预防医源性脑脊液漏,必须要在诊断检查期间内做好硬膜囊粘连程度评估工作,在手术前需要将手术器械准备完毕,同时认真核实手术治疗方案,确保在其中不会出现意外状况;甘露醇脱水十分关键,可显著减少硬膜囊损伤几率。

所以结合本文研究结果,我院研究团队一直认为,持续性腰部蛛网膜下腔引流治疗,可以在脑脊液漏治疗中得到广泛推广以及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宇, 蒙亮亮.脊柱外科中脑脊液漏的治疗和预防[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v.4;No.189(80):72.

[2]董刚.脊柱手术中硬脊膜损伤及术后脑脊液漏的处理研究[J].中外医疗, 2019, 38(01):85-87.

[3]王怀敏, 汤俊.脊柱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患者护理措施的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 2019, 029(008):235-236.

[4]于海芝, 田凤华.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41例不同处理方法对应的护理措施[J].中国伤残医学, 2019, 027(011):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