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双极电切术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疗效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6
/ 2

等离子双极电切术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疗效比较

王伟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水利医院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 161200

【摘要】目的:探讨观察良性前列腺增生采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与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的疗效。 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 年 12月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 对照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观察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对两组的手术情况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导管置入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治疗后 IPSS、 RUV, 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 Qmax 变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2%(p<0.05)。结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疗效确切,较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前列腺恢复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关键词】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双极等离子;电切术;良性;前列腺增生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引起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碍原因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1]。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是腔内泌尿外科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克服了术中出血量多、并发症多等缺点[2]。现对我院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应用等离子双极电切术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7月~2019 年 12月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中,年龄51~75岁,平均年龄(64.5±4.5)岁;病程3个月~4.2年,平均病程(2.5±0.5)年;前列腺质量40~83g,平均质量(62.52±5.22)g。观察组患者中,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5.5±5.5)岁;病程4个月~3.8年,平均病程(2.8±0.6)年;前列腺质量42~84g,平均质量(64.55±5.62)g。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应用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取截石位,全麻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电切功率设置 160~180W,电凝90W, 0.9%的生理盐水作为冲洗液,先将突入膀胱内的前列腺中叶切除 ,内口切平再切除两侧叶 ,尿道膜部位呈圆形开口后经冲洗器冲吸出前列腺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对创面进行仔细检查 ,对出血口止血彻底。在尿道留置 F20 三腔导尿管并在术后持续对膀胱冲洗 ,留置导尿管。

对照组应用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设置电切系统功率为120 W,电凝功率为70~80 W,使用5%的甘露醇溶液作为冲洗液,观察输尿管口、 膀胱具体情况、 腺体增生程度、 精阜位置。在包膜和增生组织间隙位置,电切镜分离增生腺体,向膀胱颈方向,顺时针和逆时针沿外科包膜逆行剥离中叶、左中叶,切断纤维黏膜索行膀胱剥离,留下半部腺体,快速切除。 无出血后,冲洗膀胱[3]。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对治疗前后,前列腺症状评分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 、剩余尿量 (RUV)及最大尿流率 (Qmax)变化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使用 SPSS 24.0 统计软件包, 计量资料采用 (x±s)表示,采用 t 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 χ2 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各手术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45例中,术中出血量( 252.5±9.5)ml,手术时间(56.5 ±7.3)min,住院时间(6.2±0.9)天, 置入导管时间(4.4±1.0)天;对照组患者45例中,术中出血量(327 .2±11.6)ml,手术时间(68.2±7.9)min,住院时间(7.3±1.1)天, 置入导管时间(5.3±1.1)天;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导管置入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2.2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PSS、RUV及Qmax变化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前IPSS评分(30.5±3.7)分,RUV (90.2±12.1)ml,Qmax (5.5±1.1)ml/s; 治疗后IPSS评分(7.9±2.6)分,RUV (29.8±9.5)ml,Qmax (20.3±4.0)ml/s;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IPSS评分(29.5±3.6)分,RUV (91.3±13.5)ml,Qmax (5.2±1.4)ml/s; 治疗后IPSS评分(11.4±2.3)分,RUV (34.1±8.5)ml,Qmax (16.3±3.9)ml/s; 两组患者治疗前 IPSS、 RUV 及 Qmax 变化差异不明显( P>0.05);观察组治疗后 IPSS、 RUV,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 Qmax 变化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45例,发生尿道狭窄1例,尿失禁1例,发生率4.44%;对照组患者45例,发性尿道狭窄4例,尿失禁3例,感染3例,并发症发生率22.22%;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2%,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等离子体技术用于前列腺切除,此项技术在我国迅速开展普及起来。等离子体是由高电离颗粒构成,这些电离颗粒具有足够的能量将组织内的有机分子键打断,使靶组织融化为基本分子和低分子随即破碎、气化。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TUPKP)的特点是用生理盐水做冲洗液,靶组织表面的温度仅40~70℃,切割精确,止血效果好,热穿透浅[3]。双极回路系统,没有负极板, 治疗时能有效的避免闭孔神经反射问题, 保证前列腺的切除更加彻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本研究中,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导管置入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前 IPSS、 RUV 及 Qmax 变化差异不明显;观察组治疗后 IPSS、 RUV, 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 Qmax 变化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2%有统计学意义。

总之,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疗效确切,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前列腺恢复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斌, 郑嘉欣, 张开颜, 等. 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与电切术治疗不同质量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前瞻性研究[ J ].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3, 34(8): 608-612.

[2]胡建云, 万能文, 邓 宏, 等.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 J ]. 中国当代医药, 2015, 22(34): 82-84.

[3]吴荣海, 程州平, 庞建, 等;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体前列腺剜除术治疗高危重度前列腺增生症[ J ].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4, 17(8):1321-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