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同步吉西他滨治疗初治无法手术切除的胰腺癌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6
/ 2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同步吉西他滨治疗初治无法手术切除的胰腺癌分析

孙海双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 150088

【摘 要】目的:分析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同步吉西他滨治疗初治无法手术切除的胰腺癌的临床情况。方法:对我院在2019年1月-2020年2月间收入的29例初始无法手术切除治疗的胰腺癌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给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同步吉西他滨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本研究患者均在计划内完成了放化疗治疗,通过治疗得出结果CR、PR、SD、PD例数分别为0例、11例、13例与5例,RR为37.93。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同步吉西他滨治疗初治无法手术切除的胰腺癌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同时还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吉西他滨;胰腺癌

由于胰腺癌的早期症状十分隐匿,病情进展相当迅速,同时还欠缺特异与敏感的早期诊断指标,为此,大部分患者在入院确诊时则已错失的最佳的治疗时间,已至晚期。手术是胰腺癌唯一治愈的方法,然而,仅有10-15%的患者有机会进行手术切除术。对于不能使用手术切除治疗的胰腺癌患者往往推荐使用放化疗的联合治疗,本研究中,我院收治了29例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同步吉西他滨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对此治疗措施的安全性与耐受性以及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在2019年1月-2020年2月间收入的29例初始无法手术切除治疗的胰腺癌患者资料,对其进行研究分析,29例患者中,男患者有19例,女患者有10例,患者年龄为39-77岁,平均年龄(57.42±6.03)岁。所有患者均通过临床体征、临床症状、影像学与肿瘤标志物检查得出结果符合胰腺癌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5例为胰体尾癌,剩下的24例为胰头癌。根据AJCC TNM(2002)分期标准将患者分为2例Ⅳ期与27例Ⅲ期。患者的KPS评分在60-80分的有3例,>80分的有26例。所有患者均经外科证实不能耐受或无法手术,且未接受过化学药物与放射治疗,对本研究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数据差异性小P>0.05,值得继续分析。

1.2方法

1.2.1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29例患者均依照治疗前的影像检查资料给予深圳惠恒SGS-1型超级玛刀为其给予胰腺原发病灶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措施,参照定位CT将CTV(临床靶区)、GTV(肿瘤靶区)、PTV(计划靶区)以及危及器官勾画出来,测发票看看发条机体状况、年龄以及治疗目的来制定放射治疗计划,同时对剂量分布情况进行调整,40-60%剂量曲线包绕靶区。当肿瘤直径超过3厘米时,单次周边剂量控制在3-3.5Gy之间,每天治疗一次,每周治疗五次,总治疗次数约为8-12次。当肿瘤直径低于3厘米时,单次周边剂量控制在3.5-4.0Gy之间,每天治疗一次,每周治疗五次,总治疗次数约为8-10次,PTV周边照射总剂量为31.5-45Gy。29例患者在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在患者完成治疗后的30天给予疗效评价,依照RECIST1.0疗效评价标准将患者的疗效分为CR(完全缓解)、PR(部分缓解)、SD(稳定)、PD(进展),有效率即为RR=CR+PR。

1.3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相关数据,本篇论文数据通过“5f1ce7b077215_html_844f00b242ba8910.png ±s”来表示具体的计数资料,数据差以“X²”来检测。结果P<0.05,说明数据对比差异度大,有临床统计学对比意义。

2.结果

就患者的近期疗效来看,所有患者均在计划内完成了放化疗治疗,其中,CR、PR、SD、PD例数分别为0例、11例、13例与5例,RR为37.93%(11/29)。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具体为肝功能损害、血流学毒性以及胃肠道反应等,而以恶心呕吐最多,即23例,占总例数的79.31%,白细胞下降次之,即22例,占总例数的75.86%,血小板下降再次之,共计20例,占总例数的68.97%。有21例患者出现了肝功能损害症状,这些毒副反应给予对症治疗后均得到了缓解,未影响到患者的治疗顺利度。

3.讨论:

胰腺癌在临床中属于一类十分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我们人类饮食结构与生活习惯的改变,胰腺癌的病发率正不断上升。从胰腺癌的临床特点来看,其恶性程度相对较高、疾病进展迅速、早期诊断率偏低,疗效不显著,所以,其死亡率也相当高。临床在经CT、腹部B超或MRI诊断时约不到20%的患者具备手术切除治疗的机会。为此,放射治疗是胰腺癌患者无法手术切除治疗后的重要选择。据统计,超过百分之九十的胰腺癌属于导管细胞腺癌,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不佳,所以,临床通常使用综合治疗措施。因胰腺的解剖位置十分特殊,因此,无法使用足量的放射剂量将肿瘤杀灭,造成常规放射治疗的应用受到限制。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同步吉西他滨治疗由于具有高疗效、高精度、低损伤以及高剂量的特点而受到临床的推广使用,它可通过钴源旋转聚集原理来形成正常组织的穿窄束穿射,在此基础上,放射线在机体内的分布与肿瘤及其亚临床病灶形状之间的吻合度较高,如此便能提升局部控制率。

从本研究结果来看,所有患者均在计划内完成了放化疗治疗,其中,CR、PR、SD、PD例数分别为0例、11例、13例与5例,RR为37.93%。

由上可见,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同步吉西他滨治疗无法行手术切除术的胰腺癌患者疗效是值得肯定的,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黄哲,李云泽,赵文嫣,杨明丽,冯勇.香菇多糖联合吉西他滨对人胰腺癌细胞ASPC-1生物学行为的影响[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20,49(03):215-219.

[2]王灵芝,唐松云,涂剑,谢伟全.吉西他滨联合替吡法尼治疗胰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上海医药,2020,41(05):34-39.

[3]宁周雨,花永强,徐立涛,庄丽萍,冯兰云,陈颢,王鹏,沈晔华,林钧华,陈震,孟志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动脉灌注治疗进展期胰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回顾性研究[J].中国癌症杂志,2020,30(02):128-134.

[4]黄丽敏,马洪升,董文佳.胰腺癌患者解整合素样金属蛋白酶10与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的关系分析[J/OL].成都医学院学报,2020,01(13):16-17.

[5]吴俊兰,卢斌,陈坚,邱书珺,徐周敏,高巍然.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同步吉西他滨治疗初治无法手术切除的胰腺癌32例[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3):2189-2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