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对于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6
/ 2

新形势下对于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翁佳磊 1 王永丰 2 贾常斌 3 辛绪杰 4

1. 辽宁工业大学 辽宁锦州 121000

2.辽宁工业大学 辽宁锦州 121000

3.辽宁工业大学 辽宁锦州 121000

4.延安大学 陕西延安 716000

摘要: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学生要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计算机及外语基础知识,掌握机械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等工程基础知识,其课程都来自以上几个学科,利用几个学科的知识交叉、综合、应用培养出知识面较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鉴于此,本文对新形势下对于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形势;机械电子工程;人才培养;供给侧;需求侧

引言

目前企业尤其是制造业在技术革新的浪潮中纷纷寻找转型的机会,那么对于学校而言,也要追上时代的步伐,进行教育方面的转型,大胆地抛弃一些传统的思维、传统的做法,在传统与创新结合的过程中,走出一条深化教育改革之路。这种改革与创新除了体现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改革上,更体现在专业的培养上,如何制定相应的教学鼓励政策去激励教学创新,如何健全教学保障体系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这些层面的思考工作有助于专业培养的顺利实施。

1新形势下对于机电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1.1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特色培养需求

机械电子工程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专业,主要致力于培养学生在机械、自动化控制和计算机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国内各个院校根据自己的学科特色和发展的侧重点的不同,培养的机电人才各具特点。“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的提出,国家制造业纷纷抓住机遇转型,因此对于制造业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对机电人才的需求从数量上说水涨船高,毕业生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人才数量的需求;从能力看也对机电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也就是高校培养的机电人才必须满足新形势下人才的新需求,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也就是培养的人才必须符合企业转型的需要,能为企业转型提供服务。

1.2融合创新是人才培养的主旋律

习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因此,创新培养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也应该纳入本科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赛事也都强调了学科融合创新设计的思想。如何把创新的思想和创新设计的能力融入机械电子工程本科专业人才的特色培养体系中,去促进和深化课程改革,也是目前教学中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2学校能力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供需矛盾问题

(1)知识掌握上偏理论,动手能力不足,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招聘来的毕业生进行培训;(2)毕业生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对工作条件和工作内容过于挑剔;(3)对于工作环境适应性较差,对工作未来缺乏长远性的规划,动不动就跳槽。对于学校的教学工作来说,一是主旋律还是知识性的教育,以考试为导向的情况已经存在很多年。二是社会的技术变革更新速度太快,学校的知识和课本的知识相对来说要落后于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转化能力也相对地跟不上社会的节奏。三是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引导学校教育去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革。因此,对于人才的供给侧和需求侧之间存在的矛盾,就要求学校在人才培养和教育上充分考虑到社会的需求,在人才的培养上投入更多的精力。

3其他几个问题

3.1师资队伍建设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是2014年成功申报的新专业,2016年开始招生,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突出。第一是师资数量不足,第二是教学团队建设,第三是学术梯队建设。现在通过聘请部分具有工程经历的教师或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解决师资数量不足的问题;鼓励和选送青年教师到相关企业学习与培训;让青年教师在专业实践、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提高自身的教学、科研与技能水平;组织教师大力开展以应用技术研究、科技开发和科技服务为重点的科研工作;以质量工程项目牵引教学团队建设,结合专业建设,重点培育机电控制工程、机器人教学团队,承担一定数量的教改项目和课程建设;加大对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突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

3.2注重行业企业参与,强化实践能力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坚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原则,推动专业建设、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生产实践对接,强化和改造实践教学环节,深化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引入行业标准和专业标准,全面修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多推出综合型设计型开放型实验,注重综合实验平台建设,打造智能农业装备开发实验平台,将多门课程的实验融入综合实验平台。

推进校企、校际、校地、校校协同育人,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深化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倡导实施实践教学小学期制、暑期三学期制等,总结凝练国内外先进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并将其固化入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时代性。合理安排小学期实习。改善工程训练中心硬件设施,加装空调,饮水机等,改善实习环境,提高工程训练中心设备利用率,专人做好设备维护保养。认真研讨机械电子工程各类实习计划,注意实习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的契合度以及与毕业目标要求的达成度。

鼓励教师积极从事企业挂职锻炼工作,继续实施本科生学业导师制,教师积极对接机电类企业,为学生联系实习单位,寻找产学研合作项目,征集企业技术难题,搜集企业案例,丰富自己的教学案例库,培养双能型师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3.3拓展学生个性化培养和学生自主发展空间

坚持个性培养理念,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和特点,贯彻因材施教原则,鼓励学生发展特长。个性化拓展课程模块要求实现“文理渗透”的理念,人文素质模块和自然科学的课程设置由教务处牵头商课程归口单位统一确定,坚决杜绝因人设课或因无人而不设课现象,拓展学生选课空间,增强学生在选择个性化发展领域上的自主性,为学生个性发展、自主发展留足空间,创造可能性。

结束语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学生要能够运用现代工具和机械电子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工程问题或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能够理解和评价相关工程实践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机电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相关职业伦理和规范,履行责任。

参考文献

[1]潘斌凤,孙渊.“新工科”背景下专业教学改革新探——以上海电机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为例[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9,36(04):314-320.

[2]管志光,浦恩帅,苗秋华,司文慧.新旧动能转换视角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17):37-39.

[3]姚莹,叶丹,高梅,杨慧.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训、赛、证、创”培养模式研究[J].决策探索(下),2019(08):70.

[4]谢江怀.“3+1”人才培养模式下机械电子专业教学实践改革的问题与反思[J].内燃机与配件,2019(08):240-241.

[5]王福元,王军,卢倩,郝昕玉.应用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能力培养措施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5(53):45-46+52.

[6]刘洁,陈炎冬,吴阳,张亚勤.新工科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8,35(26):75-77.

[7]魏占胜.农业院校机械电子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8(16):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