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纤维含量检测中的常见误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6
/ 2

纺织品纤维含量检测中的常见误判

阿旺顿珠 何花 晏小燕

西藏自治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西藏拉萨 850000

摘要:随着我国纺织技术的不断精进,国内多数纺织类产品的纺织密度逐渐上升,但是纺织产品中的纤维含量仍然需要依靠人工进行过检验,因此时常出现误判及漏检等问题。为了有效提升检验数据的精准度,技术人员需要明确当前作为常见的纤维含量检测误判面料种类以及误判原因,如此一来,即可有效防止误判及漏检问题的出现。

关键词:纺织品;纤维含量;技术检测;误判;漏检

引言:截至目前,国内的纺织产业众多,但是纺织类产品的纤维含量检测仍需人工操作。具体而言,面料类型、常用试剂、纤维溶解性变化、新型纤维或者不常见纤维经前处理等都是影响纺织品纤维含量检测的主要因素。随着时代的不断推进,纺织品行业的纤维含量检测工作面临着全新的挑战,技术检测想要符合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就必须严格要求自身,提升检测质量。

一、纺织品纤维含量检测现状

众所周知,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其中的“衣”即为衣服。服装作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从始至终都是每个层级的人身份的象征,因此人们非常注重服装的材料与外观。结合本文核心,牛仔面料、纯丝光棉面料以及色织提花面料等等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面料种类,然而在纤维含量检测过程中,以上也都是较易出现误判与漏检的面料类型。现阶段,纺织类商品的纤维含量检测主要依靠人工,因此较易出现误判及漏检等问题,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纺织类商品的总体质量。

二、常见的纤维含量检测误判面料

(一)牛仔面料

研究表明,牛仔面料的检测数据较易出现漏检问题,其中漏检问题最大的就是1%-2%含量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样品。这里我们首先排除技术人员经验不足及身体状况等影响因素后得出,该种面料发生漏检的主要原因在于牛仔面料的颜色、显微镜的观察程度等息息相关。结合既往经验分析,导致牛仔面料经常漏检的主要原因与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形态有关[1]

(二)纯丝光棉面料

结合当前国内纺织品生产加工现状而言,其纤维含量的技术检测直接影响了纺织类商品的最终质量,甚至是销售企业的营业额。根据市场行业分析,纯丝光棉面料的组成部分较多,因此分组相对复杂,但是这种面料从外观及手感上无法感知差异。近年来,国内曾出现莱赛尔纤维、亚麻纤维与桑蚕丝纤维等等,但是通过检测后发现,纯丝光棉面料中的亚麻纤维及桑蚕丝纤维含量较低,丝光棉、莱赛尔和桑蚕丝形态相似,从而导致该种面料较易出现误判漏检等问题[2]

(三)外观图案无差异的面料

部分情况下,服装生产商为了提高服装的舒适度与牵拉度,在服装的不同位置加入不同纤维,如此构成的服装更舒适、更强力。对于检测工作而言,加入纤维的位置如果是差异明显的部分,则不会影响最终的检测结果;但是如果加入纤维的位置明显差异较小,那么在不易察觉的情况下则会较易漏检,甚至出现误判。举例来说,诸如针织毛衫前片上部和下部纤维组分不同、提花图案完全相同的两个样品面料成分不同等等都是影响纤维含量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

(四)下脚纤维面料

实际上,下脚纤维面料同牛仔面料、纯丝光棉面料一样,属于经常出现误判、漏检问题的类型。技术人员在检测下脚纤维面料的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低含量纤维与微量纤维,结合既往经验,这里建议使用染色法定性面料。采用染色法的益处有二,其一是能够准确判断纤维分组,其二就是大致了解纤维含量。染色法所出数据为技术检测的后续定量溶解等多项试验提供了全面且严谨的参考依据,基于此,保证纤维含量检测结果的准确性[3]

(五)色织提花面料

前文提到,色织提花面料的纤维含量检测也会时常出现漏检及误判问题。由此可见,在检测色织面料并带有不规则提花图案的样品时,应当首先对不同颜色的纱线进行检验,同时将检验所得信息录入数据库中,以备后续检测中使用。据统计,不同颜色的纱线其成分差异较大,因此面料不同位置检验所得数据的差异更大,从而对最终的纤维含量检测结果造成严重影响,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纤维含量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三、影响纺织品纤维含量检测结果的因素

(一)工作人员

经过统计分析后得出,纺织品纤维含量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受主观意志影响较深,例如工作人员的检验操作。众所周知,我国当前的纺织品纤维含量检测主要依靠人工进行,然而每位技术人员的操作水准存在差异,因此较易影响纤维含量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换言之,技术人员的操作水平这一因素贯穿了纺织品从生产制造到成品销售的整个过程,因此管理部门必须重视对技术检测人员专业能力及操作水准的严格要求。

(二)检测仪器

检测仪器对于纺织品纤维含量检测工作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在实施检测实验之前,技术人员必须对相关的检测仪器进行性能检查、安全检查以及运行检查等多项检查工作。基于此,保证检测仪器在实验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着自身积极效用。截至目前,纺织品纤维含量检测工作中常见的检测仪器包括光学显微镜、纤维细度分析仪、干燥烘箱等。除此之外,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人员又将电子天平与红外光谱仪等加入了纤维含量的检测过程,旨在提高检测结果的精确性。另一方面,检测结果的准确程度还与检测试剂、实验方法、实验过程以及相关数据的处理息息相关

[4]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国内多数纺织品生产企业的纤维含量检测存在漏检及误判问题,造成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检测人员、检测仪器、检测试剂、实验方法、实验过程以及数据处理,因此纺织品企业在进行纤维含量检测的过程中必须重视以上六个方面,并做出严格要求。笔者结合当前纺织品纤维含量检测的发展现状,分析出五类较易出现误判及漏检问题的面料,主要包括牛仔面料、纯丝光棉面料、下脚纤维面料、外观图案无差异的面料以及色织提花面料。谨以此篇,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以期为我国的纺织品纤维含量检测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刘超,张绍龙,黄家卫,康文虹,张金燕,李树芹,杨艳,梅丽宝. 不同采摘时间和地域龙陵紫皮石斛水浸出物和粗纤维含量变化分析[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7,8(05):1800-1804.

[2]刘远生,李文芳,杨红华,章杰,肖苏琴.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Er∶YAG激光治疗皮肤光老化的实验研究[J]. 临床皮肤科杂志,2017,46(12):840-844.

[3]聂良文,曾燕蓉,陆瑞好,黄世洋,施祖珍,刘伟燕,乐波灵. 广西牧用型桑树适宜栽植密度及收获枝条长度初探[J]. 广西蚕业,2017,54(04):54-58.

[4]王晓曼,张洪毅,唐靖义,张勇,孙亚静. 玻璃纤维和碳纤维混杂复合材料纤维含量试验方法验证[J]. 橡塑技术与装备,2017,43(12):50-53.